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6.58
6.3折
¥
4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赵翠红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5875258
出版时间2007-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3788387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二、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学理论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学分析一、新农村建设社会学分析的意义二、农村现实矛盾的社会学分析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人格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标准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条件和模式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第五章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意义二、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四、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五、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六、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第六章 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建设创新型农业二、现代农业创新体系的框架构成三、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的途径和措施第七章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一、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内容三、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意义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第八章 发展乡村旅游业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及其意义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三、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和乘数效应四、乡村旅游市场和产品开发五、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第九章 建设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二、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三、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第十章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二、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素质要求四、培育新型农民的措施第十一章 普及和巩固农村基础教育一、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二、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三、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一、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二、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民的现实性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现状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制体制建设第十三章 增加农民收入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第十四章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定位二、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三、造成农村消费不足的原因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措施第十五章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农村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创新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十六章 壮大县域经济一、县域经济的含义和特点二、壮大县域经济的意义和要求三、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出路第十七章 建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一、建立现代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含义二、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国际经验借鉴三、建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第十八章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二、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三、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十九章 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战略任务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三、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战略选择第二十章 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一、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三、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迈进。但是,我国农村“小农经济”的局面远未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艰巨、很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87.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43%,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继续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和力量的同时,充分运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解决好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发展经济学的一般观点出发,人类总是要经历从传统经济社会到现代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不同阶段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也是不断转换和发展的。靠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进人工业化中期之后,能否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是国家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是世界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遵循的普遍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很终必将导致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如果遵循这一规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就会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我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的关键时期。 ……
主编推荐
本书是《新农村的制度建设》的姊妹篇。本书主要研究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属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范畴。本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发,首先,论证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带有理论性质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其次,论证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再其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普及和巩固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很后,在农村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大事业,因此,必须实行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建立多渠道的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
精彩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为了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和主要内涵,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培养新型农民、巩固农村基础教育和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等20个重要问题,希望本书能成为农村干部和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同志的良师益友。
媒体评论
本书是《新农村的制度建设》的姊妹篇。本书主要研究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属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范畴。本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发,首先,论证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带有理论性质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其次,论证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再其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普及和巩固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最后,在农村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大事业,因此,必须实行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建立多渠道的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