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14
6.0折
¥
30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德)尼采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25068
出版时间2006-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8175596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一部独树一帜的美学经典。
《悲剧的诞生》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近代诗人、哲学家。他宣告:“上帝死了!”动摇了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石。他高蹈的“超人哲学”与酒神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快乐的科学》《曙光》《权力意志》等。尼采既有哲学家的深邃洞见,又有诗人的澎湃激情。深受他影响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尔克、萧伯纳、弗洛伊德、加缪、萨特、海德格尔、梁启超、鲁迅等。尼采和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同时荣获“千年十大思想家”的盛誉。
译者介绍:赵登荣,1939年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长期从事德语教学、德语文学翻译和德语教材编写工作。主要译著有黑塞长篇小说《荒原狼》(合译)、伯尔长篇小说《保护网下》(合译),安德雷斯长篇小说《井中男孩》,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联帮德国文学史》(合译)、海涅《论法国》等。
目录
代总序
尼采,一位应该被超越的伟人
悲剧的诞生
自我批评的尝试
前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附录 瓦格纳在拜洛伊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内容摘要
至此,我们考察了无须人间艺术家的中介,从自然本身产生的两种艺术之力――阿波罗及其对立面狄俄尼索斯。这两种力量的艺术冲动首先直接地以下述方式获得满足:一方面作为梦的形象世界,这个世界的完美性与个体人的智力水平或艺术修养毫无关系,另一方面作为醉的现实,这种现实同样不重视个体人,甚至要毁灭个体人,用一种神秘的雷同感让个体人得到解脱。面对大自然的这些直接的艺术状态,任何艺术家都是“模仿者”,不是阿波罗的梦幻艺术家,就是狄俄尼索斯的醉狂艺术家,或者(如同在希腊悲剧中)一身二任,既是醉狂艺术家,又是梦幻艺术家。关于后者,我们恐怕可以这样设想:他狄俄尼索斯般酩酊大醉,自暴自弃,独自一人,离开载歌载舞行进的歌队,倒在一边;继而受阿波罗梦的感应,他自己的境界,即他与世界本质的统一,在譬喻性的梦境中向他显现。
论述了这些一般的前提,做了这些一般的对比后,我们现在来看看希腊人,在他们身上,那些自然的艺术冲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达到了什么高度,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评价希腊艺术家和他们的原型之问的关系,亦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对自然的模仿”。说起希腊人的梦,尽管他们留下了许多写梦的文学和讲梦的轶闻,我们也只能推测,不过这种推测有相当的把握:鉴于他们的眼睛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准确可靠的立体感受能力,他们对色彩执著而真诚的爱好,我们不禁要认为,他们的梦也具有线条、轮廓、色彩、布局的逻辑因果关系,具有与他们最很好的浮雕类似的舞台效果,这一点令所有后人羞愧。他们的梦的完美性使我们有理由――如果可以这样比喻的话――把做梦的希腊人称为荷马,把荷马称为做梦的希腊人。这个比喻的意义比现代人在做梦方面敢于自比莎士比亚更深刻。
相反,如果说把狄俄尼索斯希腊人和狄俄尼索斯野蛮人分开的鸿沟应该填平的话,那么这就不仅仅是推测了。在古代世界的各个地方(这里不谈近代世界),从罗马到巴比伦,我们都能够拿出证据,证明酒神节的存在。这些古代酒神节与希腊酒神节的关系,最多就像其名称和标志取自公羊的长胡子的萨梯里与狄俄尼索斯本身的关系。几乎在所有地方,这些节日的核心都是狂放无度的性放纵,其汹涌澎湃的大浪冲决了任何家庭生活及其庄严的规范;这里,自然中最凶残的兽性脱开了任何羁绊,乃至肉欲与残暴混杂一起,令人厌恶,这种既淫且暴的混合在我看来一向就是真正的“妖女淫药”,有关这些节日的知识从所有陆路和海路传给希腊人,看来,在开初一段时间,他们凭借傲然挺立的阿波罗形象,接近顶住了这些节日的狂热刺激,阿波罗用墨杜萨。的头,却不能抵抗比丑陋粗野的狄俄尼索斯更危险的力量。阿波罗的这种庄严拒绝的姿态在多立克风格艺术中得到了较为的表现。当类似的冲动终于从希腊人的内心深处打开一条路,进发出来时,抵抗便成了问题,甚至不可能了。现在,得尔菲神能做到的只有这样一点了:及时和强大的对手和解,从而让他放下毁灭性武器。这次和解是希腊祭拜历史记录重要的时刻,无论哪方面,这一事件引起的变化都是明显的。两个对手和解了,严格确定了他们从此必须遵守的界线,定期互赠信物:但鸿沟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不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狄俄尼索斯的权力如何在媾和的压力下显现出来,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希腊人的狄俄尼索斯狂欢所具有的意义:它们是拯救世界的节日,是神化的日子,这与巴比伦的萨克亚人及其由人变为虎猴的倒退形成对比。只有在希腊人身上,自然才得到它的艺术欢乐,个体化原理的崩溃才是一种艺术现象。在这里,由肉欲和残暴混合而成的“妖女淫药”失去了效用,只有狄俄尼索斯狂热信徒的激情中那奇妙的混合和双重性才让我们想起它,就像药物让人想起致命的毒药一样。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种形象:痛苦引起快感,欢呼夹带哀声,乐极而生惊恐,泰极而求失落。在那些希腊节日里,大自然仿佛呼出一口伤心气,好像它不得不为自己分解为许多个体而叹息。对于荷马的希腊世界,这些具有双重心态的狂欢者……
P20-21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尼采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日神(阿婆罗)的艺术表现为雕塑和史诗,是梦幻艺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艺术表现为音乐,是醉狂艺术。希腊悲剧源于酒神祭祀的合唱歌队,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融合的产物。尼采把"酒神精神"看作希腊艺术的根本基础,即"对生命的肯定……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他认为,在希腊悲剧发展到时,使它消亡的敌人也产生了,那就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希腊启蒙哲学的批判精神,希腊悲剧在狄俄尼索斯和苏格拉底的对立中"归于毁灭",但尼采预言:"酒神精神"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媒体评论
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如果没有尼采的话,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并且,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结论听来也像是尼采遥远的回音。
--考夫曼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尼采的人生特色主要表现为其超常规的生存方式。他没有现实生计和职业,没有生活圈子,既不结婚,也不收门徒,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他离乡背井,四处流离,似乎在寻找一直未找到的东西。然而,这种超常规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质所在,它是尼采全部哲学活动的方式。
--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大师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
《悲剧的诞生》尽管有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但毕竟是成功的,也许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一部著作。
--朱光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