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经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孝经智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35 6.3折 2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淦铭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49375

出版时间200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5360222

上书时间2024-12-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  
 鲁迅评《二十四孝》的智慧  
 读的《祭母文》
 一生中的遗憾  
 元帅·将军·士兵的孝行
 孝文化:挖掘·宣扬·开发
 “孝道”让一歌曲唱红
 2.2亿人的一堂《开学第一课》  
 孝子传的现代新编  
 《孝经》与“想一想,死不得”  
 孔子“色难”命题的现代问卷  
 从《孝经》说“弑师案”
 《孝经》与清明节的思考
 外国女孩的“孝悌”深情  
 新机融合:《孝经》的“谏诤”
 “孝”与商业营销智慧  
 《孝经》·孝·企业家
 《游子吟》:现代孝文化的载体
 美国总统的“孝道”
 动物世界:孝乌·驴子孝·孝牛.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  
篇二:《孝经》与《二十四孝》
 《孝经》的民间解读本  
 虞舜:孝感动天
 汉文帝:亲尝汤药
 曾参:啮指心痛
 闵子骞:单衣顺母
 子路:为亲负米
 郯子:鹿乳奉亲
 老莱子:戏彩娱亲
 董永:卖身葬父
 郭巨:为母埋儿
 姜诗:涌泉跃鲤
 蔡顺:拾椹供亲
 丁兰:刻木事亲
 陆绩:怀橘遗亲
 江革:行佣供母
 黄香:扇枕温衾
 王裒:闻雷泣墓
 吴猛:恣蚊饱血
 王祥:卧冰求鲤
 杨香:搤虎救亲
 孟宗:哭竹生笋
 庾黔娄:尝粪忧心
 唐夫人:乳姑不怠
 朱寿昌:弃官寻母
 黄庭坚:涤亲溺器
篇三:《孝经》智慧典藏
  从《孝经》的“孝”字说起  
  “孝”词语场的“考古”  
  《论语》孝论的智慧  
  曾子孝论与智慧  
  曾子与孝的故事  
  孟子孝论与智慧  
  老子·庄子·孝的智慧
  智慧:孝是会延衍滋生的  
  散点透视:汉代·孝·孝治  
  载古代正史的孝子传  
  《世说新语》与孝的记述
  唐代的《女孝经》与《孝女传》
  孝与忠:唐代的一场辩论
  话说佛教两经之谈孝  
  宋代孝、悌、忠的故事  
  蒙元:孝治·孝教育·孝传播
  元大臣受孔子戒的故事  
  明清两朝的孝文化略说  
  明清皇帝教子读本中的“孝”
  正史为孝子、孝女立传  
  清戴名世的《孝子诗》
  孝的传统的衰蜕  
篇四:《孝经》历史与谜
 《孝经》的作者之谜
 先秦·《孝经》·踪迹
 魏文侯注《孝经》之谜
 千年绵延的真伪之谜  
 《孝经》汉代发现之谜  
 《孝经》的文本之谜  
 古文《孝经》的面目  
 汉代《孝经》的经之地位
 《孝经》的纬书之谜  
 古文《孝经》与孔《传》的传奇、
 郑玄避难潜心注《孝经》  
 郑注《孝经》的历史风雨
 历百家注《孝经》的盛况
 唐玄宗与《孝经》  
 唐玄宗的《孝经序》  
 话说《孝经注疏》  
 宋·古文《孝经》·石刻
 朱熹改编《孝经》  
 元代吴澄的《孝经定本》  
 《孝经》定格在《十三经》
 帝王·《孝经》·注讲书传
篇五:《孝经》元典译讲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后记

内容摘要
    

 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

    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层积,其精髓绵延维系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对稳定中国社会、凝聚中华民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孝在现代曾经被批判、践踏、涤荡。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反对“吃人”的礼教,主要就指孝道、妇道等,乃至整个宗法制度。此后则众所周知,这种理念和做法越演越烈,直到“”达到极点,破除“四旧”,“造反有理”,许许多多所谓的“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的“孝子贤孙”被批斗。谁还敢说孝、读《孝经》、说《二十四孝》?谁还敢出版属于禁毁之列的有关孝的书籍?

    历史似乎轻轻地翻过了这一页,却永远会被后人不断翻阅这一页,因为人们要借读史来明智,所以历史的这一页当然不会被人们遗忘。

    孝,在现代还有自己的分量和尊严。试看,在一个“孝”教育缺乏的年代、地方,往往会生长出种种的社会的“毒瘤”。

    我们也许还记得八十年代那件抓捕“二王”的惊天动地的大案。1983年,大年三十,沈阳王宗坊、王宗玮持枪连杀了4人以后,流窜全国,继续杀人抢劫,经过7个月零6天才被击毙。他的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7年。当时满街上都张贴着“二王”的照片,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悬赏通缉令。据说悬赏通缉、特警、巡警、道路检查点和“110”,这些中国刑侦网络就是从“二王”以后开始建立的。 

    2007年9月,距离1983年“二王”被击毙的24年后,他们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的父母接受了采访。其母亲说,4个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时,两派就在大院里武斗,动刀动枪,甚至埋地雷,这时正是哥俩容易学坏的年龄。他们的枪是从沈阳大北监狱偷来的,有一个还当过兵,当过班长。“看过那么多报道,只有一个作家说过‘二王’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我们觉得写得真好。”今年已经81岁的老父说:“以后身体好了,我想和老伴沿着我儿当年走过的路走一圈,看看我儿当年是怎样生活的,听听老百姓的反映,哪怕是要给人家道个歉啥的,我都能啊。”(《扬子晚报》2008年9月22日三联文)——这一则报道也许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读到许多值得深思的信息。“”中许多野蛮的、疯狂的、甚至灭绝人性的“武斗”、“打砸抢”,不知道使得多少人扭曲了心灵。

    新时期,孝文化重新复苏,而且更广更深地被开掘、衍生开来。孝,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分量和尊严。 

    现代社会一方面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一方面“儒雅”、“温情脉脉”的伦理之“纱幕”渐渐被扯去。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关系变为赤裸的、工具化的、冰冷的关系。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欲,社会的风气也被搞得可想而知了。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而这也只不过顺着人性来培养教养而已。人们从正反两面的对照中,重新发现了孝的分量与尊严,这大概也是今天宣传孝文化的重要原因吧。

    关于孝的分量与尊严,可以常常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那段话。孙中山说:“讲到孝字,我国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孝经所讲究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才自然可以强盛”。(《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见《孙中山选集》下卷)。当然要提倡孝,但不能愚孝。确实,要“孝”,就要对传统有取有弃;要“孝”,就要与时俱进。其实孔子那里孝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怎样转化为现代的孝的智慧,是值得深入讨论的。

    孝是人性本来的元素,就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内心深处。每听到一个感人的孝子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会动容、被打动,大约就是这些潜在的元素在感应着,因此现代社会、学校、家庭中仍旧需要孝的教化。如果不教育,那么这些种子与嫩芽可能被埋没、摧折了。当然这种教育不应该是说教,而是人性的引导,是保护这种子在内心的善的土壤中发芽、潜长,最后郁郁葱葱,焕发出人的尊严、人性的光辉。

    鲁迅评《二十四孝》的智慧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专门谈到“孝”一问题。

    首先,鲁迅的评论中,传达出《二十四孝》在当时极其普及的信息。如鲁迅得到的《二十四孝图》,就是“一位长辈的赠品”。这说明当时在给儿童的礼物中,常见的一种便是《二十四孝图》。今天我们早已经不再为孩子送上这样的礼品了。再如鲁迅所说:“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这说明了当时十分普及的情况,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不管是社会上层还是社会下层,或一般人,比如鲁迅的保姆阿长,即长妈妈,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如果今天,不要说一般人说不出《二十四孝》的内容,即使文科大学生也不一定一看图就能“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来。

    其次,鲁迅将《二十四孝》的内容分为几类:

    一类是可以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等。鲁迅说:“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很好省事。”

    一类是可怀疑的。如《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鲁迅说:“‘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家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一类是反感的。比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鲁迅说,这是“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

    鲁迅还专门对此两则加以评论。他说:“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日,‘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这是一个孩子的心理活动,说得很有道理。

    鲁迅又评论道:“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儿童需要真诚,《二十四孝》中的一些表述,有些地方太夸张,不近人情,因此引起人们的反感,尤其是儿童。此中也看到《二十四孝》在日本流传之一斑。

    鲁迅于《老莱娱亲》此则,不仅特别有意见,还专门进行了考据比勘,说:“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我们在后文会对照文句,可参考。鲁迅说得极是,有“诈”字与没有“诈”字是不一样的,他自己进行了独立的研究与思考。

    鲁迅还十分反感《郭巨埋儿》,并加以评判。他说:“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鲁迅还谈到自己读了以后的那番感触:“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鲁迅还将自己的心境往深里叙说:“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鲁迅还说:“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本“闲经”?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份量与尊严。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孝经》的智慧深层地典藏在历史中,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碰撞出、演绎出、评判出新的智慧来,滋养现代人的血脉,超拔现代人的灵魂。
 《孝经》今本仅有1799字,然而这两千字还不到的经典,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且至21世纪依然不衰不朽。如老子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此真乃不朽名言。《孝经》如此,《孝经》的历史智慧亦然如此!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