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慰慈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慰慈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7.46 6.3折 7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源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7452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8489834

上书时间2024-12-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慰慈,早年留学美国,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中国公学政治学教授,安徽大学图书馆长等职,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北京大学最早的政治学教授。后任南京中国政治学会干事。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先驱者,在政治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源编的这本《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慰慈卷)》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集中反映了张慰慈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全部风貌,是一部了解该人物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李源,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民国政治思想史。2013年起,担任视频节目《罗辑思维》的创作人。

目录
导言 

俄国的新宪法(1919) 

俄国的土地法(1919) 

俄国的婚姻制度(1919) 

俄国遗产制度之废止(1919) 

俄国的新银行法(1919) 

女子解放与家庭改组(1919) 

德国新宪法中的联邦制度(1919) 

美国城市自治的约章制度(1920) 

美国劳动运动及组织(1920) 

国政治变迁(1920) 

市政问题(1922) 

多元的主权论(1922) 

政治改革的目标(1923) 

英国选举制度史(节录)(1923) 

英国政府纲要(节录)(1924) 

中世纪的民治主义和选举制度(1924) 

欧美城市和国家的关系(1924) 

二十年来美国城市政府改革(1924) 

市政制度(节录)(1925) 

阿玛那——一个试验共产制度的社会(1925) 

论苏俄(1925) 

我也来谈谈苏俄(1925) 

论妇女的智力(1925) 

床的研究(1925) 

上海的租界(1925) 

中国与劳工会议(1925) 

市民与市政(1925) 

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1925) 

巴尔沙克论婚姻(1926) 

俄国革命前后社会阶级状况的变迁(1926) 

战后的欧洲农民——绿色(1926) 

欧战前后的政治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间的变更情形(1926) 

战后的欧洲劳工阶级(1926) 

战后的欧洲中等阶级(1926) 

英国的殖民地(1927) 

革命以后的德国市政(1927) 

萨各与樊才第的案件(1927)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1928) 

革命(1928) 

欧美诸国的市长(1928) 

宪法(节录)(1930) 

政治制度浅说(节录)(1930) 

政治学大纲(节录)(1930) 

《现代民治政体》译者序(1931) 

张慰慈年谱简编

内容摘要
导言 
张慰慈(1890—1976),字祖训,江苏吴江人,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治国专家。 
张慰慈早年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复旦公学,后于美国艾奥瓦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中国公学政治学教授和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张慰慈所参与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政治思想史、法学等社会科学,为社会科学普及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诞生于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在1920年代的北京大学,当时北京大学的许多教授都是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学者专家,包括陶孟和、王世杰、周鲠生、陈启修等人;还有很多人是接受北洋的新式教育,之后在各个大学政治系任教。 
从研究阵地看,20世纪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阵地在20年代主要是北京大学,30年代主要是清华大学,抗战开始后转移到西南联合大学。张慰慈所主要活动与著述的年代,正是北京大学政治学开创并突飞猛进的时代,张慰慈的主要代表作《政治制度浅说》《政治学大纲》与《宪法》,以及其所翻译的美国政治学家布赖斯的《现代民治政体》,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范本,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今天重新整理与阅读。 
张慰慈最主要的著作完成于1919—1931年这13年间,多是其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写的著作与教材,其中包括《市政制度》《宪法》《政治学大纲》等开创性研究著作。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政治学大约可以分成几个流派,以胡适及其学术—朋友圈为代表的政治学家群体是自由主义政治学的代表,深受英美政治学传统影响,强调权力分立制衡、契约主权、政党、议会、宪政与国家—社会分立等学说。作为北大政治学界的代表人物,张慰慈的论著堪称20世纪2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政治学研究的高峰。 
张慰慈是胡适的学人圈子中与胡适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位。十四五岁的时候,张慰慈和胡适就是上海澄衷学堂的同学。张慰慈与胡适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后胡适每次到上海,时常住在上海绍兴路96弄的张慰慈家里。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张慰慈就曾与胡适共同参与,并连载文章。张慰慈曾参与胡适在北京组织的多数重大学术活动,并曾协助胡适创办过大量杂志、刊物。张慰慈性格温和,不爱争强,与胡适的关系始终很融洽。 
目前能够搜集到张慰慈最早的一篇理论文章发表在《每周评论》上。《每周评论》由陈独秀、刘半农和张申府合办,作为“不谈政治”的《新青年》关于政论的补充。1920年胡适接替陈独秀担任过一段时间主笔,这期间张慰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俄国革命,宣扬妇女解放。张慰慈用满怀热情的笔调,介绍俄国革命,同时强调俄国革命对于当时中国社会进行民主实验的重要作用。 
后来胡适又创办了《努力周报》,在《努力周报》的主编人员中,除了核心成员胡适、丁文江之外,张慰慈也是重要参与者。《努力周报》是胡适和几位朋友自筹经费所办,不发稿费,写稿、投稿也都是出于友谊,发行部的人也没薪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慰慈与高一涵也曾在胡适不在京期间担任过一年多的主笔。在此期间张慰慈还积极参与了胡适组织的20人茶话会,参与制定了《我们的政治主张》。1923年胡适南下养病,张慰慈与高一涵成为刊物的主笔,这段时间,胡适与张慰慈、高一涵互通了许多书信,讨论《努力周报》的经费问题。 
1923—1925年间,张慰慈完成了他的几部重要著作:《英国选举制度史》(1923)、《英国政府纲要》(1924)、《市政制度》(1925)。后胡适滞留上海不归,张慰慈与徐志摩等人合办《晨报副刊》,发表了大量关于妇女、婚姻、家庭及批判苏联的文章。张慰慈所发表的关于妇女的文章,引发了热烈讨论。尤其是其所翻译的叔本华的《妇女论》。叔本华对于女权的批判,在欧美学界独树一帜,他对女性存在很多歧视性看法,一直是女权主义者攻击的对象,颇受争议。但其观点尚未引起国内关注。张慰慈译介此篇文章后,引发了大量讨论,也包括谴责,鲁迅先生也曾参与讨论。 
张慰慈的《英国选举制度史》与《英国政府纲要》是中国较早系统地介绍英国政府与选举制度的专著。《英国选举制度史》用大量篇幅描述英国选举制度的细节,并分析了英国选举制度的由来与问题,对于今天的英国选举制度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英国政府纲要》更为全面地分析了英国政体的特点,并有大量篇幅描述英国选举制度对于民国政体的借鉴意义。完成这两部经验研究著作,对于张慰慈之后对自由主义政体的判断产生了影响。 
《市政制度》是张慰慈的代表作之一。市政研究是民国时期的重要研究领域,当代学界对此已有部分研究,但仍有更多挖掘价值。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与广东国民政府对于城市改造问题非常重视,因而也使得市政专家能有很多施展才华的空间。相对于30年代的重要市政专家董修甲等人,张慰慈的《市政制度》完成最早,而且其所建立的分析框架,一直为之后的学者沿用。张慰慈不仅强调民治必须从城市市民的自治运动开始,与当时大批主张农村自治的学者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他提出的城市自治的许多具体实践方式,也是同时期研究者根本没有企及的地方。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要步骤,甚至伴随工业化的进行,实现城镇化是必然结果也是必要条件。张慰慈是中国最早发出城市化先于农村治理呼声的专家学者之一。《市政制度》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城市化、市政管理,仍有重要意义。 
1929—1931年是张慰慈学术的成熟期与总结期,他不仅翻译了布赖斯的《现代民治政体》,也完成了其系统阐释政治思想最重要的三部代表性专著,分别是《宪法》(1930)、《政治制度浅说》(1930)和《政治学大纲》(1930)。这三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20年代张慰慈政治思想的精华,是理解张慰慈政治思想最重要的文本。 
《宪法》的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在“小百科系列丛书”之中,共分6章。《政治制度浅说》初版于1930年3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共25章。《政治学大纲》的初版也是完成于1930年,共18章,在《政治制度浅说》基础上,扩增了大量内容,补充进“政治学的性质”“研究政治学的方法”等内容。1930年4月,张慰慈合并后两本著作,出版精华本,名为《政治学》,共10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张慰慈集中出版三部专著,是因为1930年,安徽大学聘任杨亮功为校长。杨亮功上任后,立即在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延聘各领域专家学者任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安徽大学影响力,其中就包括王陆一、张慰慈、丁绪贤等人,此外还延聘了知名学者,包括陆侃如等任各系主任。张慰慈后还当过该校图书馆馆长,直到1932年改任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政治制度浅说》的初稿,张慰慈在北京大学授课期间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作为张慰慈在北大授课时所用的教本,借此机遇出版,用于在安徽大学法学院授课。 
《政治学大纲》一书是在《政治制度浅说》基础上增订而成,增加了很多对时政问题的讨论。如第11章论宪法,补充第2节“中华民国成文宪法运动史”作结。第15章论政党,补充第2节“中国国民党及其组织”作结。第16章论选举权与罢免权,最后以“选举费用与选举舞弊法律”作结。第18章论“政府职务及其分配”,专门讨论了国民政府的五权宪法。 
从《政治学大纲》一书的章节设计与结构中,可以看出张慰慈在这一阶段大量出书,不乏资政之意。1928年6月3日,胡汉民在国民政府结束二次北伐、形式上统一中国前夕,抛出了《训政大纲》,口不离党,明确表示蒋介石应该放下军权,由党来领导军队,同时全国人民接受国民党“训政”。在他看来,国民政府的政权应该完全由国民党把控。胡汉民之所以如此强调党权,是为了与控制军权的蒋介石争夺最高统治权。8月8日,胡汉民将提纲提交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同时到处宣讲,希望国民党代表接受提案。虽然10月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训政纲领》与《国民政府组织法》,形式上标志“训政阶段”的开始,但是党权与政权谁高谁低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胡汉民所构想出的党统治国家,引领“训政”,主要是希望党的决策通过立法院实现,因而他牢牢握着立法院,希望将立法院凌驾于国民政府之上。而蒋介石和政学系则针锋相对,强调约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