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代序: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研究
李培林
李培林,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社会变迁中,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新社会阶层的研究,是我国在新时期、新发展阶段,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探索,既有把握当前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研究新社会阶层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对新社会阶层的政策把握,也曾走过一些弯路,有很多深刻的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胡绳同志,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给社会学研究所下达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加强对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研究。当时的背景是,有的党内理论工作者认为新生的私营企业主就是“新的资产阶级”。这大概是他卸任前布置的最后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他那一代党的理论家当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尽快改善人民生活,需要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由此放松了经济管制,开启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的进程,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非公有制经济获得相当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格局。这种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也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 (陆学艺,2003)的格局发生分化,在公有制之外,不断涌现“体制外”的新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新生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作为新社会阶层首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阶级属性、政治态度、社会角色都成为学术讨论的重要议......
商品简介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深入推进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研究的扎实学术成果之一。本书将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作者简介
张海东,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新社会阶层》(合著)、《新时代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合著)。王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技能形成理论与实践研究、劳工社会学研究、工匠精神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专著)、《走向技能社会》(专著)、《从技能经济学到技能社会学:技能形成研究的多元面向》(论文)。
目录
代序: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研究 李培林一研究新社会阶层的重要性二新社会阶层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三加强新社会阶层的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导言: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张海东 杨城晨一社会属性:区分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二新社会阶层的生成与发展三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四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五新社会阶层的发展趋势第一编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第一章新社会阶层的构成性特征 袁博 张海东一新社会阶层的概念与划分标准二新社会阶层的规模与构成三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四小结第二章新社会阶层的职业流动特征与模式 张海东 袁博一新社会阶层的职业流动特征二新社会阶层受访者的职业流动模式三小结第三章新社会阶层的金融素养、家庭资产与住房状况 杨城晨一新社会阶层的金融素养二新社会阶层的家庭资产三新社会阶层的住房状况四小结第四章新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与消费 刘琳一新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二新社会阶层的休闲方式三新社会阶层的消费四结论与进一步讨论第二编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第五章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张海东 丁惠平 等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与传统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二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三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自组织与他组织四如何更好地发挥新联会的作用,使其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第六章平台从业者的就业样态及其组织化困境 王星 王春璇一平台从业者及其就业样态二平台从业者的组织化现状三平台从业者的组织化困境及其实践路径第七章社会组织创新的实践路径 庞保庆一引言二分析框架三海燕博客概况四第一阶段:凝聚策略五第二阶段:引导策略六第三阶段:组织再造策略七结论与讨论第三编新社会阶层的实践创新第八章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新作为——传播时代精神的自由职业人员 王晓楠一引言二认同与参与的互构理论框架三自由职业人员的实践案例四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互构:系列活动的缘起及其动力基础五社会互动与角色认同互构六情感启发与认同辐射七结论与讨论第九章以实践创新凝聚新社会阶层——以浙江杭州“同心荟”为例 瞿小敏一“同心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二“同心圆”:依托特色活动服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三“同心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四“同心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杭州经验第十章新联会助推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以沈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建设为例 姚烨琳一沈阳市新联会的属性与功能定位二沈阳市新联会的组织架构三沈阳市新联会的发展特色四小结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深入推进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研究的扎实学术成果之一。本书将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精彩内容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深入推进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研究的扎实学术成果之一。本书将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