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2.86 6.3折 ¥ 148 全新
库存45件
作者李正华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2299288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8元
货号12007822
上书时间2024-12-08
概述
一、基本村情
区位
自然环境
地形
面积
土壤
气候
自然资源
水体
山丘
生物·
自然灾害
水灾·
旱灾·
其他灾害
村治沿革及自然村湾·
村治沿革·
自然村湾·
人口
姓氏人口·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
人口普查·
计划生育
村湾建设·
道路
饮用水
照明、供电
厕所
通信·
电视、宽带网·
柴禾、煤炭、煤气
水利建设
河道·
水渠
民堤·
民垸
塘堰·
水库·
村外机(泵)站·
村内机(泵)站·
外地水利工程·
“四水”共治
水旱灾害治理·
抗洪
排渍涝
抗旱
教育
私塾·
新学
扫盲
学校
台胞捐建希望工程·
乡贤助学
阳湾村大学生·
民政
老年工作
扶贫
最低生活保障
退役军人优抚
殡葬
文化
家族文化与族谱编修
群众文化
文明创建
“五好家庭”创建
“星级文明户”创建
普法宣传
村规民约·
卫生
疾病防治
妇幼保健
爱国卫生运动
二、侏儒山战役旧址
土地革命时期·
红色苏维埃·
工农武装三次树旗
抗日战争时期·
侏儒山战役情报中心——傅湾
侏儒山战役概况
和平定国军第一师汪步青部盘踞侏儒山
新四军统战策反杨经曲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奇袭侏儒山“自卫军第八十二师”汪步青部
新四军向伪军发起政治攻势
新四军第五师发动侏儒山战役
……
八、大事记
九、附录
农民协会、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文件
国家、省、市、区文件
村级文件
台胞捐建阳湾小学希望工程图书馆序言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铁军亭建设捐赠芳名榜
蔡甸区侏儒山街六海赛生态小镇固定资产评估汇总表
后记
阳湾村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西南,北靠傅家山、清风山、团山,与中刘村交界;东部与榨坊村、土龙村为邻;南临军山,与中湾村、戴湾村接壤;西南与百赛村、小襄河、南屏垸、军山外垸相连,属垄岗平原与泛区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村庄三面环山,中间为六海赛湖,西南为小襄河、南屏垸、南桥河和军山外垸,318国道穿境而过,村域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六海赛湖水面4公顷,山林投影面积37.3公顷,耕地面积248公顷,土壤具有较好的耕作性能,适宜种植水稻、棉花、玉米、黄豆、芝麻、瓜果蔬菜等作物。全村辖7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21个姓氏。2021年村民366户1684人,境内有侏儒山战役红色教育基地和六海赛生态小镇。
阳湾村古为武汉西部地区战略屏障和交通要塞,故称“汉西关锁钥”,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村域南部为洪泛区,是拱卫汉西关的屏障。古时,六海赛湖边有六个小湖泊,九条土岗岭伸向湖边,形似“九龙下六海”,为侏情山地区形胜之地,六海赛贯通小襄河,吐纳白湖,汇集江汉,享有外江内河水路运输的便利。
元末农民起义军布王三、孟海马部驻守军山时,曾泊舟于此。
明代,欧阳氏从江西移民落户六海赛湖畔,奉行以农为本、多业并举的经营方式,“改稻为桑”,繁荣丝绸之路外贸经济。以欧阳隆沂为代表的乡村精英大力倡导橘家文化和越文化精神,注重乡村治理,重视教育,构筑民众精神根基,传承弘扬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欧阳氏亲诚惠容,吸引各姓氏相继迁人,建设村湾,开发南屏垸,农耕文明成果十分突出。
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与清军在六海赛湖畔发生多次战斗。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军曾驻守汉西关、阳湾村民在战乱中求生存,将全部身心投人泛区,与水争地,围垸造田,先后基田2000余亩。民国时期,全村拥有土地近3000亩,水面数百亩,70%的农民人均拥有3亩多土地,棉花、油料、莲藕等农作物连年丰收,形成以中等农业生产者为大多数的经济结构,农民将收获的农作物进行深加王销往市场,促进货币交换与商品经济发展。同时投人人力、财力疏浚小襄河、南桥河等河道,修筑堤防,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清末秀才欧阳鼎臣主持六海赛书院教学,为贫困学子提供免费教学。乡绅与为官者主张为乡亲尽力,极力维护村庄安全、村民平安,村民和睦相处,共生共荣。阳湾老一辈善于营造大家庭氛围,祖孙几代人在一起讲家族史、村民创业史,创作采桑歌、养蚕歌、缫丝歌、织糊歌、采莲歌、纺纱歌,开展采莲船、龙灯、蚌壳精、踩高跷、扭秧歌等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各姓氏十分珍惜家族的历史,尊崇祖先的美德善行,创作了大量民遥和故事,传承文脉,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不断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农食住行和生产、生活、习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土地革命时期,阳湾村人蒋天树同徐质夫、刘可人等在团山和丰(后改名合丰)禅林古庙和六海赛古堡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先后举行工农武装三次树旗活动,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武装,建立了侏儒山地区最早的乡村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傅湾作为侏儒山战役情报中心,李先念、张执一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这里组织领导对日伪的战斗。抗日英雄傅玉和带领群众奔赴抗日战场,一大批阳湾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阳湾人世代勤劳为本,农耕文明成果十分突出,至1948年,阳湾5个自然村湾拥有土地面积2860亩,其中中农拥有土地1809亩,形成了以中农为主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微榄型中等经济结构,以中农为主的自耕农代表着村湾经济的第一方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期阳湾全村人平均土地3.7亩,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互助组、合作化时期农户经济收入大幅增长。至1956年,阳湾5个自然村湾经济指数跃升至侏儒山地区首位。
人民公社时期,由于“五风”(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和“一平二调”的错误思想指导,阳湾大队集体生产与人民生活遭受严重挫折。1960年后,阳湾大队受派遗赴府河、汉川沉湖、新沟船闸、长江干堤修建水利工程,还先后参加了成功堤、洪北大堤、苏家垸、军山外垸、南屏垸、西湖垸等民堤民境及汉沙公路等水利、交通工程建设,广大村民为改造大自然与抗拒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于艰难时奋起,打造棉花高产田和兴办大队工副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收入。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队党支部坚持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抓革命促生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本书由蔡甸区史志研究中心负责编修,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给予指导,李正华主编。《阳湾村志》采用纲目体,坚持客观、公正的撰写原则,全书包括序、前言、凡例、目录、大事记、综述、正文、专记、索引、编后记等,设有概述、基本情况、红色教育基地、六海赛生态小镇、经济产业、村级组织、民俗风情、人物、大事记、附录10个部分,志、记、述、图、传、录、表等体裁并用,全面记述阳湾村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历史与现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