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05 6.2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朱煦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0792640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1755915
上书时间2024-12-08
朱煦,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现为北京市顺义区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顾问。
序 1 善用手机,健康成长 /// 01
序 2 手机到底是个什么“机” /// 05
自 序 /// 15
章 手机·时间
01 手机买晚了麻烦多! /// 003
02 每周 20 分钟,吊胃口呢 /// 006
03 用计时器,让孩子放下手机 /// 010
04 节假日 嗨 2 小时,过分吗 /// 013
05 小小学生使用手机,要“少食多餐” /// 016
06 睡前手机伴听,一刻钟为宜 /// 019
07 清早玩一刻钟,没大事! /// 022
08 对于孩子结队玩手机,要控制时长吗 /// 025
09 学龄前宝宝,用时上限 /// 028
10 早晨洗漱听手机,着啥急 /// 031
第二章 手机·内容
01 良莠不齐,捂眼管用 /// 037
02 惦记手机里有啥 /// 040
03 短视频 /// 043
04 知晓聊天对象,很重要 /// 046
05 观看电竞比赛 /// 050
06 互联网时代,你是否能跟上孩子的脚步 /// 053
07 警惕从手机上习得自伤 /// 056
08 正面应对“脏视频” /// 060
09 5 岁男生逛淘宝 /// 063
10 当孩子沉迷网络小说 /// 066
第三章 手机·误区
01 成绩好,沾手机一准滑坡 /// 071
02 先玩手机后做作业是坏习惯 /// 074
03 孩子一旦手机上瘾就戒断无望 /// 077
04 住校生 回家,给吃的比给手机重要 /// 080
05 孩子拥有手机,会 渴望玩手机 /// 083
06 家长少用手机,做孩子的好榜样 /// 086
07 厌学的孩子 需要限制使用手机 /// 088
08 家长悄悄查看孩子手机是本分 /// 091
09 怕孩子通宵玩手机而推迟分屋睡 /// 094
10 手机伴听干扰做作业的效率 /// 097
11 家长不如手机亲,罪魁是手机 /// 100
12 离开手机就能回归学习 /// 103
13 让老师管理孩子手机 /// 106
14 有了未成年人手机使用保护程序就万事大吉 /// 109
15 成绩好的孩子不玩手机 /// 112
第四章 手机·方法
01 给孩子旧手机应储存空间足、电池佳 /// 117
02 布置手机任务,占位游戏时间 /// 120
03 设置违约“处罚盒” /// 123
04 家长的游戏段位,决定孩子的游戏沉迷度 /// 126
05 阻孩子卖货不如帮孩子发货 /// 129
06 已手机中度依赖的初中生如何渐进分离 /// 132
07 祖孙的手机智斗 /// 135
08 查资料掩护玩手机 /// 138
09 约定时间到了,故作不知 /// 141
10 跟短视频学化妆 /// 145
11 短视频辅导孩子出门运动 /// 148
12 如何评论孩子朋友圈 /// 151
13 pad 是幼童的手机预科 /// 154
14 电子书信 /// 157
15 亲子共同制作视频作品 /// 160
第五章 手机·价值
01 手机是青春期的避险所 /// 165
02 手机密码是门锁而非门帘 /// 168
03 如果孩子有手机支付账户 /// 171
04 朋友圈是孩子自我疗愈的晒台 /// 174
05 手机游戏有团队合作的价值 /// 177
06 早恋 /// 180
07 网络流行语 /// 183
08 孩子一不小心成了主播 /// 186
09 碎片化阅读的拼图价值 /// 189
10 孩子在手机的帮助下对自己小屋再布置 /// 192
11 手机助力孩子兴趣爱好的记录 /// 195
12 带着手机去旅行 /// 198
13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 201
14 用手机收藏知识 /// 204
15 如果遇到意外紧急情况 /// 207
第六章 手机·风险
01 手机“宵禁”是 不能失守的底线 /// 213
02 聊天比游戏风险 大 /// 216
03 切勿粗暴夺走手机! /// 219
04 用大人手机不经意闲逛成人世界 /// 222
05 家庭生活贫乏是孩子迷恋手机的主因 /// 225
06 手机使用时间的管控 /// 228
07 亲子“谈判” /// 231
08 家庭特殊事件 /// 234
09 长子内心的失落 /// 237
10 孩子使用手机大额消费 /// 240
11 不买手机 = 不信任孩子 /// 243
12 孩子不出门,除了手机,还有其他风险根源 /// 246
13 家长无暇陪伴,还围追堵截手机 /// 249
14 亲子冲突,不宜当街处理 /// 252
后 记 /// 255
01 手机买晚了麻烦多!
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何时给孩子买手机,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
一位妈妈跟我说:“我身边的朋友都说不能买,我家孩子初一了,我坚持着没买!”
另一位妈妈跟我说,她上初一的儿子对她讲:“妈妈,我们同学都说您和我爸真厉害,就是不给我买手机。”孩子边说还边竖起拇指。妈妈强调,她理解孩子,内心很犹豫,但是爸爸坚决不让买。
两位妈妈都说,她们孩子周围的同学大多数早两年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她们的孩子不得不眼巴巴地望着小伙伴,很不甘心地听着这些“赞扬”。
以我这几年在讲课中对家长的了解,家庭给孩子买手机大多是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即10岁左右。也有极个别家庭在孩子一年级时就买了,还有一小部分家庭坚持到初中, 甚至到高中还没买。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一名孩子在某著名中学读高二,其家长问我,家里能安宽带吗?我当时很震惊,赶紧回答:“安!赶紧安!”这位家长接着问,宽带能安 在孩子的屋吗?我:“……”
我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也想象不出来 Wi-Fi 如空气般弥漫在家庭每个角落的今天,生活空间全方位被4G、5G信号覆盖的当下,那位家长该如何严防死守?
对于今天的家长而言,给不给孩子买手机就是检验家长有没有能力适应移动网络时代,是否相信孩子能与手机健康相处。
进入这个时代,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就算是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那也如同在高海拔地区呼吸——缺氧,有个氧气瓶还是爸妈吸剩下的。
进入这个时代,孩子若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与同伴交往时可能不由自主地自卑,远比没有名牌球鞋要严重得多。普通胶鞋不影响走路,没有手机却寸步难行,难道让孩子用儿童 电话手表替代手机?
进入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与思维的形成,受到以手机为代表的载体的深刻影响。如果把载体给消灭了,工具、材料、加工场景等也不复存在,孩子们该如何学会那些本可以随手习得的能力呢?
进入这个时代,手机还是情感交汇的一个枢纽,是个体于群体中的存在符号。成人的身份识别都已依赖一串 11 位数字,那没有手机的孩子岂不就成了没有身份的个体?
或许会有很多家长认为,手机似魔鬼,早一天放进来, 孩子就多受一天的毒害。我还真看到过某次活动的横幅上醒目 地写着:远离手机!!!
若如家长所愿,晚一点给孩子买手机,是不是真的能推迟且减少负面影响呢?很遗憾,仅仅是推迟了影响,但同时也积累了更多、更严重的隐患。比如,年龄段不同,建立使用手机的规则难度不一样。所以到了初中家长才给买手机,孩子很可能会报复性地加倍使用手机,补偿那些年不能使用手机的遗憾。再比如,晚买手机,最初的适应期有可能恰逢青春期、小升初适应期,这时候若孩子出现问题,很难说清是哪一个期在“作怪”,加剧了亲子沟通的难度。
我的观点是,在这个时代,反正迟早要给孩子买手机,倒不如在合适的时候(比如小学四年级左右)进行,提前与孩子沟通好使用手机的规则,既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也可以从 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会与手机健康相处。
资深媒体人、家庭教育咨询顾问朱煦老师力作,陆士桢、宗春山、王蕾等推荐!一本真正从家长出发,解决孩子与手机之间问题的亲子教育书。丰富详实的案例,直指家长教育痛点,为迷茫家长指路支招!
……
当下的家长,面对孩子,无论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有一个“对手”是永远绕不开的。手机!手机!手机!这个“对手”是家长的器官,同时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之一,是孩子成长的伙伴。手机是魔鬼?还是魔盒?家长坚信是前者。作者认为,与其强制孩子不许玩手机,不如把手机变成家长的队友,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书中从时间、内容、误区、方法、价值、风险六个维度,列举了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可行性的具体建议,助力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关于手机部分,能少弯路,多务实,顺大势,谋发展。
集几十年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紧扣教育难题,提供具体准确全面的指导,可谓是新时代家庭教育有针对性的实用教科书。
——陆士桢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手机不是魔鬼,越是离父母远的孩子,越有可能依赖手机。朱煦老师的《孩子玩手机,家长怎么办?》直指家长的教育误区,为迷茫家长指路支招!
——宗春山 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国家智库专家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凭借资深媒体人的专业视角与家庭教育咨询顾问的成功案例,朱老师的这本“小册子”突破了手机管理系列问题的“天花板”,应当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家校教育的必备书。
——王蕾 北京五中校长
读完这本书您会发现:手机是问题,串起了一系列亲子教育的困惑和矛盾;手机也是答案,给了父母一个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契机和工具!
——盛博 北京交通台主持人,播音指导,金话筒奖得主
“天下父母苦手机久矣”,可是本书告诉家长,把手机当作罪魁祸首才是问题,手机只是症状而非症结。朱煦老师从成长规律入手,提出许多富有创意的实操方法,帮助家长学会洞穿表象,走出手机困局。
——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