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思远:整合取向心理咨询师,七年临床心理实站经验,多家传统媒体及自媒体平台签约作家。相信每个人只要找对出口,都能活出真实而又绽放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出众,为自己而活
心理关键词:自我认同
面对问题总是逃,这是一种什么病
心理关键词:逃避型人格
我怎么活成了我自己的妈妈
心理关键词:创伤代际遗传
为什么你在关系里总是惴惴不安
心理关键词:自我厌恶
活在滤镜下,怎么能不累
心理关键词:假我人格
你以为结束的,可能才刚刚开始
心理关键词:未完成情结
Q
第五章 职场
第六章 工作中总是爱拖延,怎么办
第七章 心理学关键词:ABC理论
第八章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攻克职场迷茫期
第九章 心理学关键词:自我探索
第十章 不敢表现自己,如何远离“职场透明人”
第十一章 心理学关键词:自我接纳
第十二章 你是情绪稳定的职场人吗
第十三章 心理关键词:自我拥抱
第十四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第十五章 心理关键词:自体客体
第十六章 你和职场高手之间,差的也许是行动力
第十七章 心理关键词:延迟满足
第十八章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难成功
第十九章 心理关键词: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二十章
内容摘要
01 接纳自己的不出众,为自己而活 ·心理关键词:自我认同 王小波说过,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每个人都年轻过,但凡思考过“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的人,都会发现,第二件头疼的事儿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往往和社会想要我们做的事情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在这种冲突和矛盾中,有些人慢慢释然,活成了自在随心的样子;而有些人却始终活得拧巴,最后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1.假装自己很优秀的人 你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人,他会习惯性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名声、社会身份等,在我们不真切了解他的时候,会被他如花的言语所迷惑,坚信他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可是当我们有机会靠近他,并且需要更长时间的相处时,我们发现,他似乎言过其实了,他并没有自己所讲的那么富有魅力。 听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呈现出某个同事或者朋友的模样?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假装自己很优秀”的人。 一个人要假装自己很优秀,探其原因,往往是因为自己的“自卑情结”在作祟。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自卑情结”和通常所说的“自卑”是接近不同的概念。 自卑是一种情绪或者感受状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身材非常棒的女性同事,在公司的年会上表演了一支精彩纷呈的舞蹈,这时我们也许会为自己腰间的赘肉和越来越发福的身形而稍有受挫并且感到有点自卑;再比如同学聚会上,一些同学取得了社会主流意义上的成功,或拥有了很高的权力,或实现了财富自由,相较之下,我们自己的事业和财富都平淡无奇,这也许会让我们有点不好过,从而产生自卑的感受……这些偶发的时刻,都叫自卑。 而“自卑情结”是更为稳定的、持续的一种状态,它从更深层面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语言和人际交往模式,它像牢固的钢铁一样,强悍地镶嵌在我们的人格结构中。有“自卑情结”的人,时刻都能体验到自己低人一等的感受,并且能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解读”出对方对自己的贬低或者嘲讽,从而让自己变得异常愤怒和具有攻击性。 可想而知,具有“自卑情结”的人由于时刻处于低人一等的感觉中,他的内在状态是异常脆弱的,外界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体验到自己的羞愧和不安。 没有人会喜欢让自己待在羞愧和不安之中,更不想让外人察觉到自己的羞愧和不安,于是他们就试图通过一些方式去把自己这些真实的感觉掩藏起来——假装自己很优秀,就是掩藏这些感受的方式之一,在心理学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防御。换言之,那些习惯假装自己优秀的人,只是想让自己好受一点,并且试图向其他人证明,其实自己原来没有那么糟糕。 2.自我脆弱得像一颗薄皮空心的巧克力 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情结”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要引入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这个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还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的成长。随着年龄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能够相应完成各种适应性的转变,那么他就会最终完成自我认同,明确“我是谁”,并以灵活的人格状态应对生活,但如果一个人由于某些原因让自己的心理停滞在某个阶段,那么就意味着他难以完成整合的自我认同,无法确认“自己是谁”,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早期,自我认同都处于弥散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世界在我们看来都大同小异,“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是一份工作而已,它们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在这个状态里,我们的“自我认同”是混沌的。 自我认同的真正发展,来自人际互动,也就是说,我们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始慢慢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以及我自己究竟是谁。在生命早期,“权威人物”——可能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重要的偶像等,在我们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语言,获得了有关这个世界和自己的重要信息,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是正确的。 在这个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你获得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是偏向正面的,比如你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夸奖、鼓励,并且体验到权威人物对你的尊重、信任,那么你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自信和安全感;反之,如果你经常收到的信息是偏向负面的,比如对你的贬低、斥责、否定和打击,那么很可能就会种下自卑的种子。 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卑的感受,那么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情结,即以一种更加固化和稳定的状态存在,与此同时,也意味着这个人很难有更加适应性的状态来应对接下来的发展。虽然生理在不断成长,但是他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就固化在当下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自我认同的“早闭期”。有数据表明,大约有30%的人停留在这
精彩内容
心理学为人们打开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一扇窗,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本书主要通过5章内容,分别从个人、恋爱、婚姻、亲子、职场来讲解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事,用心理学来分析不同事件背后人的内心变化。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案例真实再现,场景还原,理论与案例结合,给出读者正确的方法,将常用的心理学原理和效应贯穿其中,本书适合人人阅读,相信读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媒体评论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很多人面临内心失序的危机。打开这本书,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怕与爱,获得重建内在的力量。
——自媒体“码头青年”创始人边城
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很多时候,比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难。打开这本书,你就开始踏上了真实自我的旅程。
——自媒体“花吃了那女孩”创始人花痴女王
人的大部分痛苦都来自对自己认知不够清晰以及对他人的误解,在关系中看清迷雾中的自己,了解完整的他人,从打开这本书开始。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地图,所有都是按图索骥。
——CAPA督导师 陈丽华
心理学常识是通往“自我理解”的一条路。打开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灵收获。
——知名心理咨询师周小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