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组稿记往
请叶圣陶题签
向孙犁组稿
为廖沫沙代笔
叶至善的认真
师陀不说谎
画家李桦
艾青的题词
冯至的“答卷”
端木蕻良的谦和
难忘李霁野
“童心未泯”臧克家
编辑家周振甫
“有求必应”的秦牧
管桦画竹
约稿杨宪益
“水流云在”邓云乡
侧记何满子
痖弦的乡情
美食家逯耀东
记忆中的魏巍
科学与文学“双栖”的郑文光
览书忆旧
曹靖华的《铁流》
许钦文与鲁迅作品教学
读《张中行别传》说行公
《贾植芳传》:自由悲歌与人生坚守
《书边杂写》与谷林
范用和《叶雨书衣》
白夜的“四影”
公刘的《在北方》
《给同志们》的故事
钟叔河的《偶然集》
《鲁迅回忆录正误》的价值
陈四益的《呆是不呆:新百喻解》
扬之水的《诗经名物新证》
郑重的“收藏家系列”
《星星》创刊号与流沙河
平原君的题跋
《忆周雁》的忆想
《剑桥语丝》说剑桥
郑明蜊的现代散文“四论”
杂读漫录
《新文学版本》与版本研究
《唐瞍藏书》三种
《雷雨》的修改本
《围城》的一场官司
《倾盖集》和错版书
《诗刊》的毛边本
《鲁迅语录》琐谈
《书架的故事》
《大书坊》
《阅读史》
《插图中的世界名著》
《我的藏书票之旅》
《爱看书的广告》
《我的书房》
《书店风景》
《读书术》
抗战史的另种“版本”
小说家写的长诗
叙说昨日盛宴
土楼,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附录四题
大时代催生了一个小刊物
《寻根》改版小记
序跋两章
访美六札
内容摘要
请叶圣陶先生题签,我先后有两次。
次是1978年。我的一本写给孩子们读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即将出版,一门心思地想请叶老题写个书名。
叶老是有名的作家、教育家,但我首先“认识”的是儿童文学家的叶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都是我少年时代的枕边良友。中学时期,课文中叶老的《夜》和《多收了三五斗》,又为我开启了认识社会人生的一扇大门。他的许多著作的“年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名作《倪焕之》1929年问世,十年之后,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太想一睹老人的风采,一个秋日的下午,我贸然地走进了北京东单八条七十一号叶宅。
这是一座小四合院,院内寂静无人,我“长驱直人”地到了北屋上房。一个姑娘问我来意,我说拜访叶老。她喊了一声:“爷爷,有客人。”一会儿,老人从套间慢慢走出来。叶老对我这样的不速之客,没有介意,淳厚平和,彬彬有礼,蔼蔼然长者之风,给人以温情的暖意,使我既感尊敬又觉亲切。这年叶老已八十四岁,清癯但精神尚好。慈眉善目,一寸来长的雪白的寿眉,令人印象极深。有人曾用“昆仑飞雪到眉梢”形容,确是恰切。我自我介绍,河南南阳人,中学语文教员。叶老听了笑着说:“老师啊,我们是同行。”一句话,使我因唐突造访的不安稍为减轻。当时“”刚刚结束,谈话中叶老很关**校语文教学的情况,问及教材使用、课时安排,我都作了介绍。我请他为小书题签,他答应写好寄给我,让我留下书名和通信地址。
告辞时,叶老坚持要送出房门,走下前檐台阶方才止步。料想不到的是,这时叶老竟然向我鞠了一躬。这样的告别礼数令我手忙脚乱,我一下子又是敬礼,又是鞠躬,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回到南阳不久,即收到叶老的信和题写的书名,信中说:“尊著书名,顷勉力书就。殊不佳,尽可弃置不用。”信是竖行书写,字写得大,一笔一画。标点符号,个个清晰。
以后,我调到郑州做语文编辑,又和叶老有过几次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980年,《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出版,我就寄奉老人,表示谢意。同时在信中说,刊物选了他的《牵牛花》向读者推荐,请他可否写一点文字谈谈这篇散文。叶老复信说:“选拙作散文,《牵牛花》可以滥竽充数。嘱我作文,迩来心思不易集中,难于执笔,歉甚。”叶老春秋已高,他很难再写文章了。
1981年,我听朋友说,叶老给他外甥女江亦多的书简中论及语文教学的不少。于是专程去汲县师范拜访江老师,和她一起摘录信中体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论述,编成《跟初教语文老师说的话》,刊登在这年第十期的《河南教育))上。发表前寄叶老过目,很后由叶老的大儿子、也是作家和编辑家的叶至善先生审校。
1983年,第九期《河南教育》上又登出了叶老的《鲁迅先生的两首诗》一文。这是叶老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对鲁迅的《自嘲》和《无题》做了精练而又通俗的阐释。抢先发售时,我仍寄请至善先生核正。叶老特别嘱托,一定要向老师们讲清楚,请大家万勿迷信他的解释,认为他讲得不对就不要采用,很要紧的是要考虑怎么讲才能使学生明白。
也是这一年,《中学生阅读》筹备创刊。办刊宗旨、栏目设置都有了初步的想法,当务之急是请人题写刊名。
叶老关于语文教学的论述,自成体系,凝聚着真知灼见。即以阅读而言,他认为:“阅读不仅是中学生的事,出了学校仍要阅读。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就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也是一辈子在长进中。”他强调阅读教学“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意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些观点,实践证明是不刊之论。20世纪80年代,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创办阅读杂志正是当时语文教学的需要。这个刊物体现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请叶老题写刊名是再合适不过了。
又是一个秋日,我第二次走进了北京叶宅。
叶老还是在北屋中间的客厅接待我。我汇报了刊物的准备情况。叶老耳背,但听得很专注。叶老对我们要办这个杂志是高兴的,希望我们把它办好。我就着话题提出请叶老题写刊名、担任顾问并给创刊号写文章的要求。题写刊名,叶老倒是没有推辞;顾问,叶老说,他老了,是不是让至善去做;文章,叶老觉得该说的过去都说了,如果没有新意,就不用再写了。话说得实在诚恳,我只有敬佩和感谢。很后,约定我过些天去取题签。
再去北京,叶宅正在翻修房子。我按着留守人员说给我的地址,见到叶至善先生。他将叶老的照片及题写的刊名交给我。顾问,商定请至善先生担任。写文章的事,我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选叶老关于阅读的几段论述来代替,在期发表,至善先生表示同意。
“中学生阅读”几个字,叶老写了四五条。刊物当时还没有美术编辑,我自己“操刀”,选择之后略作修整,就在1984年1月的创刊号上使用了。一代宗师手写的刊名,为这个新生的小刊物增添了光彩。
二十多年以后,读《新文学史料》看到叶老1980年3月12日给老友刘延陵的信。近九十高龄的叶老,那时眼底出血结疤,又有轻度白内障:“看外物直线不直,方形不方,朋友近前,仅见其大概,不能细辨其眉目。阅报须兼用眼镜放大镜,仍然模糊依稀。”“听力亦大差。用一日本制的助听器,开会时听人发言,仍感不清不楚。”即使如此,老人仍是“写信为常课,友好与不相识者投书,多数作复”。回想当年,我给叶老添了多少麻烦啊!
叶老道德文章,四海同钦。臧克家先生说得好:“‘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
精彩内容
这本书就是一个编辑有关书的回忆,一个爱书人的书话。
书话,一般指有关书事的短文。书话大家唐搜说:“我曾竭力想把每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有时是随笔,有时是札记,有时又带着一点絮语式的抒情。”董桥强调书话应是轻淡的文字,陈平原则称书话是“与‘漫卷诗书’很为相称的文体”。
全书约略分为三辑:组稿记往,写向名家组稿的一点经历;览书忆旧,记由藏书引起的一点忆念;杂读漫录,说驳杂阅读中的一点领悟。或由书及人,或由人及书,书前书后,书里书外,六十来篇短文无不浸润着书人、书事、书情。
附录四题,也都是叙写书缘的文字。
书中所写的事,有的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书中所写的人,而今不少已经作古。年华逝水,世故惊涛。追忆如烟往事,遥想故人风貌,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沧桑之感顿生,令人不胜欷歔。选择部分手迹、书影插入书中,以志纪念。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