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凌春杰,湖北长阳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二级,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九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在《民族文学》《长江文艺》《四川文学》《北方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爹的河卡》《深海钓》《花屋场》等多部作品集,曾获禾林小说奖、珠江诗歌奖、第七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四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优选、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深圳很好散文奖等奖项,作品被选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等多种选本,有作品被译为蒙、哈、藏、维吾尔、朝等族文字和英文。
目录
第○章 沉寂的密码
章 散落在乡村
第二章 满村桂花香
第三章 仰卧花屋场
第四章 百艺通自足
第五章 无用犹有趣
第六章 阿玛在远方
第七章 村庄里的城
第八章 山中无桃花
第九章 城里的村庄
第十章 岁月的道场
第十一章 纷繁的阴阳
第十二章 大地的梦想
作者后记
内容摘要
一
在紧张繁忙的深圳,我不断地回望花屋场,这个生养我的村庄,在岁月更替中渐渐虚化为巴王村,虚化为一座座山里的村庄。这种回望,很初是因为你。你永远属于那个村庄。
花屋场,注定是历史链条中的一个词语。作为一个微小而不起眼的地名,它的存在因我标本性的考证,渐渐显露出历史真相和文化的力量。这种真相,属于上下五千年,连接起原本陌生的我们;这种力量,穿缀起大地上一座座城,饱含人文历史的动感与柔韧。
记忆中的一切,都已带有我虚构的冲动。为了向真实靠近,我不得不在卫星实景图上反复查看。花屋场作为一种存在,它从一个点,在鼠标的转动间收缩放大,大到看得清门前屋后的公路,西头的那棵近百年树龄的板栗树,看得到房屋周围翠绿的竹园,看得到门口屋后邻居家的房子,前后左右的农田,远近高低的苍翠山岚。而小到它们和山川大地融为一体,没有了名字,没有了地理,只是中国版图中一个透着绿意的色块。透过鼠标的滚动点击,我找到了花屋场的又一坐标,它从多维时空转换为平面的大地,和广袤江山紧紧连在一起。这个山里的村庄,尽管蛰伏在大山的褶皱之间,在大片的青山覆盖中,那些属于可耕种的土地细微到很好,也阔大到视域所及的整个世界。我时常觉得,花屋场像大地上一个凹陷的豁口,在大自然的沧海桑田中,属于海,属于森林,属于大地。而当它成为一个村庄,山坳里升起炊烟的时候,它开始拥有了自己名字,拥有了自己的血脉和肌理。
1996年,我无意爱上远古。这种爱好,起初源于对山里沟谷间一些被称为化石植物的好奇。曾经,在植物课上,我看到了银杏作为化石植物的价值,而银杏在我家周围就有好几棵,它那轻薄桃形的叶子很是好看,掉到地上的果实被我们捡了用火烤着吃,从没有被谁当作多么宝贝的东西。除了银杏,还有水杉、珙桐,一个伟岸英俊,一个超然美丽。我对于古植物的考察,就在这种肤浅的了解和联想中生成靠前个疑问。我想,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植物和地质积层的组合研究,确定花屋场在什么时候是海,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这一座座的山,花屋场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人类的踪迹,是古长阳人的历史演化,还是新近的千百年间因战火惨烈的迁徙?有些问题,它一旦生成,就有意无意地萦绕在脑海之中,幽灵一般,随时准备找到机会复活。
花屋场有野生的银杏,在水杉、银杉、珙桐等孑遗植物活化石之外,是否还会有一些人所不知的另外物种?我开始了资料的查找,在图书馆,在新华书店,在媒体报道的缝隙,寻找那些考古和古生代植物踪迹,浪漂浮着一颗种子,风挟裹着花粉的基因,一次大地的断裂,一次海水的涨退,一阵风的掠过,就是一种生物的衍生、一次物种的进化。当书上的植物渐渐和地上的植物叠合,我忽然发现,有一种叫做银杉的植物,与我们常在山间沟谷看到的岩杉是多么的相似!
若干年前的有天晚上,我就考古和你进行了靠前次对话。我问,我们这周围的山上,岩杉树多不多?
你说,不算很多,也有不少。
那它们主要长在什么地方?
你想了想,淤沙子槽、老湾,我经常会看到。
我相信你。周围这重峦叠嶂的群山,你几乎都一座座爬过,放铁猫子,安绳索,捕获山里的獐麂兔獾,甚至还捕获过豹子。我少年的时候,曾和你揪着羊胡子草攀缘周围的一座座山,查看动物的踪迹,对于山中的一切,很有一些朦胧的印象。
我开始有意到这些地方查看。后来我发现,淤沙子槽、老湾都是背阴潮湿的地方,呈现出狭长的沟谷状地貌,表面有着一层砾石堆积,下面则是沙砾和黄土的混合。毫无疑问,这种没有棱角的沙砾,经历过微盐的长久浸渍和水的反复淘洗。我开始怀疑,很可能是因为一场数千万年前地质结构中的海相沉积,沙滩、巨石、淤泥,发生了一次渗透与融合,在后来的地壳演变中又发生了些微的坡积,才造就了如今的花屋场。这一地理构造形制,携带着地质在时间中的无数密码,它们从不发声,却从来就在。这些隐藏的密码,与若干年后,靠前个族姓走进花屋场,有着某种神秘的际会。
岩杉有什么作用?我问。在我的观念中,这种树四季常青,枝干虬逸,还是一种好看的树木。
能做锄头把、刀把,现在一般也都用黄杨木了。
那它结果子吗?
结果子!你看着我说,结的果子成熟了掉在地上,被钓连子(松鼠)吃了。
松鼠对食物的选择也是在松鼠的历史中形成的,它选择岩杉的果实,或者也已有了亿万年的历史,又或者,正是在第四纪冰川期间,松鼠面对植物普遍的灭绝,已然食无可食之时,才毅然选择了这一孑遗的果实。我怀疑岩杉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要你帮我找几棵大的,优选是那种千年古树,我要用几年的时间观察它。
你说,那就挖几根回来,栽在阳沟里,天天就顺便观察了。
小的可以移栽观察,大的不行,我还要观察它开花结果的过程。我说,大一些的树,如果挖回来,根须肯定断了很多,哪怕已经开花结果了,这优惠腾,几年之内是不会开花结果的。
你给我找了两棵岩杉。一棵在淤沙子槽,树上已经挂满了青翠的果子。一棵在老湾,长在杂树之间,显得比较高大,却没有结果子。两棵树之间,相距大约一公里。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隔一两天就去观察它们,果实成熟时,我将它们采摘回家,晒干,春天种进地里。我想知道,这种远古孑遗的果实是否像银杏一样,可不可以吃,有没有远古的味道,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营养价值?
带着对岩杉的疑惑,我找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始向有关专家请教。《化石》杂志的编辑提出,希望我将这种树的照片拍几张给他们。那时,我没有相机,专门找了村里的照相师傅,按我的要求拍下了岩杉树干、枝叶、它周围的生态,冲洗成照片寄去。
2002年,在靠前古生物研究领域极为的《化石》杂志上,作为我对第四纪冰川在花屋场的存在的一种假想,我提出了自己靠前个考古意义的发现:鄂西山地疑发现享誉“植物中的熊猫”美称的岩杉。这种乔木树姿优美,四季常青,当地称它为“岩杉树”,高可达十余米,耐湿抗旱,木材纹理细密。“岩杉”叶形细长而窄、对生,外表青绿色,有光泽;反面中间有一条绿脉贯穿,两边呈银白色、带状至叶梢。枝也呈对生状。八、九月间结果,外为较厚的肉质表皮,中为坚壳稍薄,独仁,呈椭圆形,大若红豆。我就此做出大胆推想:“岩杉”乃因物候变化等原因进化而成的罕有银杉的另一变种,裸子的银杉与被子的岩杉极有可能就是一胞二体。
P1-P4
主编推荐
《我们的村庄》展开的是一对父子对城与乡血脉的追寻,叙述烟火气息四起,浪漫情调四溢,颇具艺术质地。烟火生于细致实在的生活细节,浪漫则来自深情而专注的精神寻根,是城市与村庄间的血脉和文化的相应相冲,是乡村文明的未来意义,是叙述永不变质的理想与浪漫的底色,耐人寻味。
精彩内容
《我们的村庄》以忧郁的文学气质,独特的文体构思,沉稳的语言风格,宏阔的时空跳转,细腻的情感描述、丰沛的家国情怀,书写鄂西山村过去和现实的生命样态,揭示出当代人与村庄被忽略的历史关联,指涉人类的心灵世界。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