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5 6.2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朝林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38103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7840856

上书时间2024-11-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顾朝林主编的《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第2版)》由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低碳城市规划框架、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例、大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实例四编组成,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与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地球科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编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1  城市规划与应对气候变化
   1.1  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
   1.2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和措施
 2  低碳城市研究
   2.1  低碳经济及其研究
   2.2  低碳城市及其研究
   2.3  低碳城市研究主要内容
   2.4  低碳城市研究方法
   2.5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3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3.1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3.2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第二编  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框架
 4  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框架
   4.1  低碳城市规划原理
   4.2  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可能性
   4.3  基于低碳理念的我国城市规划编制框架
   4.4  我国大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框架
 5  低碳城市规划案例
   5.1  国外低碳城市规划案例
   5.2  国外城市低碳转型案例
   5.3  国内低碳城市规划案例
   5.4  国内城市低碳转型案例
第三编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例——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6  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6.1  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6.2  区域规划
   6.3  园区总体规划
   6.4  起步区规划
   6.5  中心区城市设计
   6.6  规划实施
第四编  大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实例——哈尔滨总体规划低碳专项研究报告
 7  哈尔滨低碳转型规划
   7.1  哈尔滨低碳城市研究
   7.2  哈尔滨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7.3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10—2030)
   7.4  低碳规划方案指标体系设计
   7.5  低碳情景总体规划方案
   7.6  低碳情景总体规划方案及碳排放量估算
   7.7  规划管理行动计划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名词解释 

内容摘要
    无论是公交导向型的开发模式(T,ansit Orientated Devel opment,TOD)还是库里提巴的“三路体系”(Trinary Road System,TRS)均可以使得公共交通的效率提高,城市空间可以被更加有效地利用。同时,传统城市规划中被视为“问题”的城市用地连绵扩张(俗称“摊大饼”)以及“钟摆”交通的合理性应得到重新审视。在“低碳”目标的导向下,未来城市的空间格局将从道路交通导向的、基于随机交通联系的、松散的、趋于匀质的形态转向轨道公共交通导向的、基于有规律的密集交通联系的、紧凑的、强度非均衡的空间形态。其次,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公共交通应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角。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私人机动车交通。在此前提下,城市交通系统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构建自行车与步行专用系统,并探索新型个人交通系统(Persnal Rapid Transit,PRT)的应用。再次,土地利用方面形成适度的功能混合。事实上,适度的功能混合并不意味着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原则的否定,而是以“大分区,小混合”为原则,对可“混合”的功能和具体情况进行甄别,以取代对“功能分区”僵化的理解和执行。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条件所形成的各式“大院”获得了重新被审视和评价的机会。此外,各种“低碳”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中,例如新型(非化石依赖)能源供给系统、地区能源供给系统、垃圾回收利用及焚烧系统、水处理再利用系统等。最后,经过优化的城市绿化系统也可以起到吸收部分C02的作用。

         ——社区层面“低碳”规划。构建以“低碳”为目标导向的社区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基础。建设功能适度混合、密度适中的社区是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仅就社区密度而言,过高的密度不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过低的密度又会给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带来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社区在实现“低碳”目标时的侧重点和主要途径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就城市中心区(CBD)而言,在实现轨道公共交通、统一的地区能源供给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避免过高的开发强度,在室内外环境调节、垂直交通等方面减少对人工手段的依赖则是需要努力的领域。再如,对于生活居住区而言,恰当的密度,绿色节能建筑的普遍采用,紧凑、便捷而富有活力的社区中心,舒适、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自行车交通和步行环境的完备以及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利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则是在实现“低碳”目标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在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产业园区中,除通过生产工艺自身的改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外,统一的能源供给系统,生产流程的上下游接续,废水、废弃物的处理回用系统以及碳捕获系统则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

精彩内容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领域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排放成为影响优选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优选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第2版)》由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低碳城市规划框架、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例、大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实例四编组成。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第2版)》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与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地球科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