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晓磊,天津人,自幼喜爱相声艺术。成年后,醉心历史,沉迷小说创作,先后写出《卑鄙的圣人曹操》《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两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他善于将枯燥的史料转化为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与一致好评。
他从津京一带的曲艺异闻中得到启发,参考天津民国时期的真实史料,将充满喜剧色彩的相声艺术融入反转烧脑的推理探案故事,完成了这本以民国历史为背景、以相声为主题的喜剧推理小说《相声神探》。
目录
序 幕 “圆粘儿” 章 才来呀,先生? 章 您买卖好? 第三章 发财? 第四章 混得住? 第五章 混着啵 第六章 混了一年还照旧 第七章 时光更改,胜似先前 第八章 闲着说话,晚上喝茶 ……
内容摘要
序幕“圆粘儿” 民国十六年,天津。 他站在这条街上,想努力让自己不那么碍眼,却失败了。 对一个十四岁的男孩而言,刘大栓的个儿头本就不高,不仅小鼻子小眼稚气未脱,又穿了件不合身的大坎肩,越发显得瘦弱。他系上腰带活像一捆麻秆,往街边一戳,似乎来阵风就会被吹倒。可即便是麻秆,立在这条街上也是大煞风景,因为这是维多利亚大道。 这条以英国女王命名的大街是租界区的一道亮丽风景,洁净的方砖路、优雅的路灯、怡人的花园绿地,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两旁那一座座姿态各异的洋楼——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麦加利银行……刘大栓不懂什么是巴洛克建筑,也不晓得这些洋行的靠前影响力,只觉得这里的每栋房子都不比鼓楼小,那一根根气势恢宏的石柱比庙里的佛像还高。当然,他更不知道维多利亚大道是北方最重要的商务中心,其繁华程度不逊于英国伦敦那条与之同名的大街。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这条街都抱着同一目的——赚钱!大栓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只是个拉洋车的伙计。 拉洋车这行业始于清末,据说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故而中国人称其为“东洋车”,后来叫着省事变成了“洋车”,天津市民又俗称其为“胶皮”。近十年随着城市扩张,洋车越来越多,无论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过刘大栓接触这种人力的交通工具才半年,这是头一天真正开始拉车。 和大多数在这座城市卖苦力气的人一样,他也不是天津人。大栓的家乡在直隶滦县,他爹是矿工。他没上过学,所认识的几个字是他爹拿皇历教他的,什么叫吉,什么叫凶,什么叫开仓,什么叫动土,什么叫诸事不宜……再多的字连他爹也不认识。或许这就足够了,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来也会当矿工,娶个矿工的女儿当老婆,生几个孩子未来接着当矿工。 可意外偏偏发生了,父亲失踪,母亲亡故,大栓只能带着弟弟跑到天津,投靠在天津拉洋车的二叔。其实他以前从未见过这位二叔,只是曾听父亲念叨过这门亲戚。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亲戚还真叫他找到了,而且二叔、二婶膝下无子,只有个女儿,于是很慷慨地收留了他们兄弟。 但是天意弄人,还不到半年,二叔就得了重病,不能再拉车养家,于是大栓接替二叔,开始了“二轮生涯”。在天津哪里拉车最挣钱?当然是租界。幸而二叔交的捐税多,有一件四条花纹的号坎,可以出入英、法、比、日四国地界。大栓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趾高气扬地绰起车把,直奔维多利亚大道…… 可真到了地方,目睹这里的景致,他肚里的底气又泄了。这简直是另一个世界。有人好几次从他的身边经过,大栓想招揽他们坐车,光张嘴却说不出话——咳!说出来也没用,那是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他连中国字还不认识几个,跟外国人说什么呢? 几次欲言又止之后他把车泊在路边,来个愿者上钩。可谁也不愿意坐孩子拉的车,耗到正午十二点,大栓更傻啦!伴着教堂传来的钟声,大街喧闹起来,每栋建筑都拥出形形色色的人,有西装笔挺、叼着烟斗的“大班”,有歪戴软帽、说说笑笑的青年,有灰色制服、挂着勋章的军官,金发的、灰发的、棕发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队洋兵,身穿红呢子军服,头顶着毛茸茸的黑帽子,扛着长筒步枪,下身竟穿着黑红格子的短裙,露着毛茸茸的小腿。大栓暗想——洋鬼子果真邪门,大老爷们儿穿裙子! 街上也不乏中国人,他们大多穿着光鲜耀眼的绸缎大褂,蓄着整齐的小胡子,拄着文明棍,拎着大皮包,一望便知非富即贵。街上时而还冒出几个西洋女人,穿着花里胡哨的百褶长裙,腰却束得紧紧的,活像大葫芦。见她们袒胸露背,大栓有点儿不好意思,忙把头扭开,却又忍不住斜眼偷瞄,心里纳闷儿道:她们穿的鞋后跟咋那么高?还有那帽子,真怪!干吗把葡萄顶在帽檐上? 大栓正瞧得出神,忽觉倚在旁边的洋车动了一下,顿时紧张起来——难道有人偷车?他赶忙回头,却见几个挎着布兜儿的小孩从街角跑来,连蹿带蹦地跃过车把,手里挥舞着报纸,乱哄哄地喊着:“看报!看报!南方政府迁都,沈阳工人游行,白宗巍坠楼案又有新线索。快来买!《大公报》《益世报》《晨报》《商报》《泰晤士报》……”吵吵嚷嚷的,一溜烟儿窜入人群。大栓望着这群小孩,暗骂自己废物,连几个小娃娃都不如,于是也开始憨着脸皮招揽客人。 偏偏这时抢生意的来了,有些拉车的早掐准时间,钟声一响便奔到这条街上。他们轻车熟路反应机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有人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喊“胶皮!”他们立刻一边嚷着“上哪儿,您嘞?”一边点头哈腰地跑过去。若有人斯斯文文地叫“黄包车!”他们就装出一嘴南方腔调“来哉!来哉!”地凑过去。对付洋人他们也有一套,快步上前鞠躬行礼,“哈喽!(Hello!)”“咕嘟阿福兔奴!(Goodafternoon!)”“喂哎哟狗,塞?(Where are you going,sir?)”没说几句,洋人就乖乖上车。大栓瞧得直眨眼——说什么呢?“喂哎哟狗,塞?”咋这么管用?“哎哟狗”是什么狗
主编推荐
看似一本正经搞笑,其实正儿八经烧脑。 历史小说作家晓磊喜剧推理力作,喜剧元素融入烧脑破案,经典相声制造笑点不断。 3起离奇命案,10段经典相声,12个江湖行当,48种江湖密码!在发现的同时,还能被逗得哈哈大笑。 读小说,学知识:涉及众多民国历史冷知识,历史轶事信手拈来,展现光怪陆离的民国艺人江湖世界。 喜剧推理 相声CP,堪比民国版《唐人街探案》! 翻开本书,笑得前仰后合、龇牙咧嘴、花枝乱颤、死去活来的时候,案子破了! 读小说,学知识,锁定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精彩内容
3起离奇命案 民国天津,鱼龙混杂的三不管地带,江湖艺人接连遇害。两个年轻人因相声相遇,却被卷入连环凶案,被迫踏上了探案之路。军阀、黑帮、洋人,各方势力你争我夺,幕后黑手究竟来自何方? 10段经典相声 《报菜名》《梦中婚》《八扇屏》《洋》《黄鹤楼》……一本书一段代代传承的相声。经典又逗乐,却隐藏着凶案线索。当两个讲相声的来破案,非把人逗得死去活来,案子才能破! 12个江湖行当 蜂、马、燕、雀、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十二个江湖行当,俗称“江湖十二门”,各有各的规矩和内幕。凭着说学逗唱的本事和一捧一逗的配合,两人走遍十二门,深入内部,探查真凶! 48种江湖密码 荣点、宝局、裂穴、污杵、腥夯、空子……这些江湖中秘而不宣的行话,是江湖人联络的特殊手段,更是行走江湖必须掌握的文化密码。只有江湖人才能,破这江湖迷案……
媒体评论
◆ 看似一本正经搞笑,其实正儿八经烧脑。
◆ 历史畅销小说作家王晓磊喜剧推理力作,喜剧元素融入烧脑破案,经典相声制造笑点不断。
◆ 3起离奇命案,10段经典相声,12个江湖行当,48种江湖密码!在发现真相的同时,还能被逗得哈哈大笑。
◆读小说,学知识:涉及众多民国历史冷知识,历史轶事信手拈来,展现光怪陆离的民国艺人江湖世界。
◆喜剧推理 相声CP,堪比民国版《唐人街探案》!
◆翻开本书,笑得前仰后合、龇牙咧嘴、花枝乱颤、死去活来的时候,案子就破了!
◆读小说,学知识,锁定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