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住传承人: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留住传承人: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34 6.2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华文主编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21526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8973884

上书时间2024-11-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华文,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出版《浙江民俗史》等十余部著作,获浙江省哲社很好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序·壹
序·贰
传统音乐
  畲族歌王——景宁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蓝陈启
  醉美江南景清心丝竹乐——江南丝竹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沈凤泉
  品味“圣音”,千年雅乐——萧山楼塔细十番代表性传承人楼正寿
  琵琶弦上的苦乐人生——平湖派琵琶代表性传承人朱大祯
传统戏剧
 女小生——永嘉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林媚媚:
  奇才多艺留嘉范,德艺双馨照梨园——高腔(松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吴陈俊
  潜心皮影制作,写就传奇一生——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王钱松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
  心“影”永相随——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沈圣标
  木偶的灵魂师——平阳木偶代表性传承人卓乃金
  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木偶戏“单档布袋戏”传承人吴明月
  危机中的勇者——瓯剧代表性传承人陈茶花
  民间曲艺的拾金人——瓯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子敏
  根扎民问流响久,百年传唱一枝秀——姚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
  文武双全创婺剧新高——婺剧代表性传承人葛素亏
  婺地兰香——婺剧代表性传承人郑兰香
  变幻无穷的戏剧之脸,阴晴不定的戏剧人生——婺剧“江山”·变脸代表性传承人姜志谱
曲艺
  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唱戏——绍兴滩簧代表性传承人宋小青
  “评词”的末代艺人——杭州评词代表性传承人胡正华
  醒木三声说古今——杭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李自新
  女承父业敲出乡村文艺之声——平湖钹子书代表性传承人徐文珠
  滑稽人生的喜与乐——杭州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刘笑声(树根)
  风雨道情,相伴一生——金华道情代表性传承人朱顺根
  一人一鼓一板,演文演武道情——金华道情代表性传承人叶英盛
  从村庄走向舞台的民间说唱艺人——绍兴宣卷代表性传承人何云根
  “期待莲花再盛开”——温州莲花传承人戴春兰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九狮欢腾送吉祥——线狮“九狮图”代表性传承人胡金超
  半空中的惊险艺术——绍兴调吊代表性传承人金寿昌
传统美术
  巧手剪出锦绣世界——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善增
  点石成金,艺夺天工——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倪东方
  朽木可雕,鬼斧神工——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
  木雕世家,绝技流传——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笃纯
  竹簧上的雕刻人生——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启松
  巧手夺天工——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何福礼
  至美鸡血石,琢刻人间灵魂——临安昌化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钱高潮
  巧夺天工,敢为人先——永康锡雕代表性传承人应业根
  火树银花龙腾百年——乐清龙档代表性传承人黄德清
  点石成金技艺绝伦——彩石镶嵌代表性人物缪成金
  永不止步的技艺开拓者——宁波骨木镶嵌代表性传承人陈明伟
传统技艺
  “东方丝织工艺”荣誉的织造者——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康明
  中国铜雕王——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一代宗师——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王超辉
  “老顽童”谱——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初寅
  传承路上的艰辛和坚持——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
  醉心于西湖龙井的炒茶能人——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继昌
  制腿圣手——金华火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于良坤
  守望一生的廊桥梦——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人董直机
民俗
 桌——浦江抬阁代表性传承人张根志


内容摘要
    畲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历目前畲族是个游耕民族,在颠沛流离中,本民族文化的留存并不多,而畲歌就是他们重要的文化载体。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那就是畲语。或许正是因为没有文字的缘故,山歌便成为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畲民日常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畲乡,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畲民喜爱山歌,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传情,甚至以歌代哭。畲民能言即能歌,畲乡更具有“歌的海洋”之称。畲族民歌和畲族一样古老,畲歌云:“水连云来云连天,畲家唱歌几千年”;“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年世上轮”;“歌是山哈好文章,代代流传代代唱,谁家不唱山哈歌,便是学子断书堂”。这些畲歌生动准确地反映了畲族民歌悠久的历史。畲乡人人皆歌手,比较有名的如双后岗村的蓝陈启、东弄村的蓝延兰,其中蓝陈启是畲族歌手代表性人物。

    一、氛围浓郁,学唱山歌

    当你走进中国畲乡景宁,向当地人提起畲族民歌(又称山歌)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人物便是蓝陈启,且无论男女老少,都称其为“蓝大妈”。蓝陈启,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敕木山村。敕木山是一个畲族文化氛围相当浓郁的畲族村。在畲族,男女老少都善歌,往往能出口成章。蓝大妈是家中很小的孩子,因此得到了父母哥哥姐姐们的特别关爱。也因为如此,蓝大妈就有较多时间来学唱山歌。闲暇之余,她常常跟着村里的老人们学唱《高皇歌》,唱叙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钟、雷四姓子孙的传说;跟着哥哥姐姐学唱情歌,如《拦路情歌》《情长话多说不尽》《只要郎子一条心》等;跟着母亲学唱山歌。在跟母亲学唱山歌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有,艳阳高照,蓝大妈跟着父母到田里劳作,因为年龄太小,才来一会儿,她就吵着闹着要回家。父母认为才刚出来,田里还有很多活没干,就不同意回家。母亲就想出了教女儿唱山歌的方法来拖延时间。这个方法奏效了,女儿认真地跟着母亲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学唱,一直到中午才跟着父母回家。如今已年逾70岁的蓝大妈仍清楚地记得,母亲教她学会的靠前首畲族民歌是畲族儿歌,歌词是:“小儿小,长裙拖到地,十指排来有长短,山林树木有高低。小儿小,长裙拖到地,天光(早上)去玩晚上回,一件布衣都是泥。”这首歌她总共学了两天就记住了,且终生不忘。就这样,蓝大妈走上了学唱畲族民歌的靠前步,山歌也成了蓝大妈优选的“知己”。

    二、出使日本,为国争光

    到了适婚年龄,蓝大妈嫁到了邻村的双后岗村。双后岗也是一个畲族村。蓝大妈和她的丈夫一共养育了六个儿女。因为丈夫是国家干部,需要经常出差。这样,家里家外、照顾子女等重担全部都落在了蓝大妈一个人身上。好不容易等儿女长大成.人了,这时丈夫却突发意外,半身不遂。沉重的家庭压力使蓝大妈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去唱山歌。直到晚上,在伺候丈夫睡觉之后,趁着星月皎洁,一片寂静,蓝大妈一展歌喉,唱出了压抑已久的心声。一曲唱罢,的疲劳仿佛被消除了,满腹的忧愁仿佛被带走了。自此,她高兴时唱,忧愁时唱,做事时唱,闲暇时唱,日夜歌声不离口。这之后,认识她的人都说蓝大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1993年,几个日本人来到双后岗村,目的是为1994年在日本福井市举办的环太平洋民间艺术祭(节)挑选畲族歌手。蓝大妈金嗓一开,日本友人立即被蓝大妈美妙的歌声吸引住,当场点名要蓝大妈代表畲族参加环太平洋艺术祭(节)。听到这个消息,蓝大妈又喜又忧,喜的是可以代表畲族将自己很喜爱的山歌唱出国门,唱人靠前,忧的是自己从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担心自己会晕车、晕机。更担心发挥不好,无法为国争光。正当她在犹豫时,三女儿又出事了。女儿因上山干活不慎摔成重伤住院,面临着生命危险。三女婿一看妻子陷入昏迷,又担心自己要负担昂贵的医药费,便不负责地把重病的妻子丢在病床上,决绝地离开了。这样照顾三女儿的重担又落在了蓝大肩上。蓝大妈既要操心女儿的病情,又要操心昂贵的医药费,整日奔走。即便如此,也没能留住三女儿。三女儿的离世给蓝大妈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向笑口常开的蓝大妈再没了往日爽朗的笑容。在这种情况下,蓝大妈认为自己无法代表畲族去日本唱歌。

    1994年9月,县文化局局长来通知,机票、护照等都已经办好了,镇长、县长纷纷前来劝说蓝大妈,县长对她说:“阿姨你一定要去,为我们畲族争光彩。”面对这么多领导的殷切期望,蓝大妈只有把悲伤留在心底,换上畲族服饰,带上古老的畲族民歌,踏上了去日本福井、敦贺、大阪等地的征途。蓝大妈在日本各地主要的活动是演唱畲族民歌和编织畲族彩带。蓝大演出十分出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日本大阪,艺术团临时要她增演畲族很古老的史诗《高皇歌》开篇歌,她突然感到紧张起来,她怕因紧张而忘词,怕嗓子出意外。但在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下,她在台上连唱了五首畲族民歌,并且是一字不漏、原汁原味地唱了下来。她生动地唱出了畲族很古老的民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就是这样,一位没上过学,没受过系统的训练,没上舞台唱过一首歌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农村妇女,获得了如潮水般的掌声,连日本艺术家都深深地为她的歌声所折服。每每提起这段经历,蓝大妈总是骄傲而又自豪的。

    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后,双后岗作为省双文明村,迎来了许多游客。他们慕名来到蓝大妈家,听她唱畲族山歌,了解畲族风情,体验畲民生活。到蓝大妈家的客人,有中央的领导干部如国务院副司买义?艾买提、媳妇邵华等;省里的领导干部如、铁瑛;市里的领导干部如丁耀民、谢立群等;当然还有来自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的友人们。蓝大妈有一个宝贵的箱子,里面装着蓝大妈和这些领导干部、群众等人的合影。这些照片成为蓝大妈珍贵的记忆,她把它们当作“宝贝”,不允许他人私自翻看。

    双后岗作为旅游村一大特色就是畲族婚俗表演。蓝大妈就是这一表演的主力。她不仅向村里表演队教唱山歌、教学礼仪,还在婚俗表演中扮演男方女主人。她把自家房屋作为婚俗表演的现场、客人吃饭的饭馆及住宿的旅馆。1999年,浙江省和杭州市作家协会的50多名作家来到双后岗村开展与畲民心连心的活动。浙江省作家协会、小说家叶文玲为蓝大妈写下了“您是畲乡人民很好的代表”的留言。

    P3-5

精彩内容


   写在书上的历史或许并不注意这些文化传承 人的名字,但是他们留给人类的智慧、才具以及这些 智慧和才具所成就的物化的成果,像曾侯乙编钟,像 民族史诗,像莫高窟的壁画,像古琴以及古琴弹奏出 来的《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像无数杰出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物化成果,都是我们的前辈留给我们的 财富,都是我们民族文化史的记录。而在伟大文化成 果的背后都是前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智慧、才 艺和精神的展现。在珍视、赞美这些文化瑰宝的同时 ,难道不应该同时想起那些创造和传承它们的生活在 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吗?难道不应该衷心 感佩和高声歌颂这些无名的文化巨匠的丰功伟绩吗? 陈华文主编的《留住传承人(2)》收录了传统 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 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几方面的传承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