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88 6.6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王向阳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5770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946688
上书时间2024-11-19
后记
今日恰逢廿四节气的雨水,正是春雨如酥、万物萌动的季节。古人说:“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这春风骀荡的日子,我静坐桌前,浮想联翩,思绪不知不觉地飘向故乡,回到童年。
我生在江南水乡的一户木匠人家。家乡有句俗话“学会一门手艺,抵过三石田地”,手艺人凭技术和力气吃饭,虽不能做财主,也不致饿肚皮,日子总比种田地的农民活泛一些。在我童年时代,大伯伯、二伯伯和爹爹都是老木匠,四位堂兄还是新木匠,一门两代七木匠。说来惭愧,作为木匠的儿子,我连最基本的劈、刨、凿等活都没干过,只跟爹爹锯过木板。我从小目睹木匠的酸甜苦辣,对所有的乡村工匠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假如不是后来考上大学,我很可能成为家里的第八个木匠。
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八六年,我在家乡整整生活了十八年。改革开放前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天翻地覆。作为一个时代的亲历者,我有幸见证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短缺到富足、从乡村到都市的时代变迁,一滴水见大海,自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家乡还是一个半自给自足的传统乡村,除了拖拉机、抽水机和碾米机外,很少有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子。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除了少数由供销社凭票供应,如酱油、食盐、糕点、糖果、火柴、煤油、肥皂、洋布等,多数是依靠各行各业的乡村工匠加工生产。譬如采石头的石匠,造房子的泥水匠,做家具的木匠,箍木桶的箍桶匠,锯木板的解匠,雕图案的花匠,做油漆的漆匠,编竹器的篾匠,打铁器的铁匠,铸铜器的铜匠,打壶瓶的镴匠,打喷壶的白铁匠,打金银的银匠,弹棉絮的弹匠,染布匹的染匠,做砖瓦的瓦匠,编蓑衣的棕匠……不一而足,应有尽有。
这些乡村工匠平日里走家串户,上门服务,既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也满足了小孩子的求知欲望。每当他们来到村里,小孩子便尾随左右,东瞧瞧西看看,兴味盎然,自始至终不愿离开半步。每当他们干完活离开村坊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年过不惑,客居他乡,思乡与怀旧情绪一日浓似一日,化为水样的乡愁,常常让我魂牵梦绕。这时候,童年时代镌刻在我脑海里的乡村工匠的印象,时时闪回,形诸笔端,化为文字,写成《篾匠》《箍桶匠》《剃头匠》等十来篇文章,收入散文集《六零后记忆》。意犹未尽,后又写了《木匠》《錾字》《修钢笔》等十多篇文章,收入散文集《乡愁中国》。
驱使我提笔专门写这本《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的,除了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还有一种抢救乡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早在二〇一一年,我看到钟德来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走在草根文史的抢救路上》,他说得知热心乡土文化的江东放先生正在搜集整理家乡各行各业的行话,正想去拜访老篾匠木牛师傅,不料老人家前一天驾鹤西去,因此发出一声长叹:“我们来迟了!”让我感同身受。记得二〇一三年正月初二,我采访了唱道情的盲艺人郑生兴,当年五月他就走了;不久,我采访了郑宅工艺厂的老厂长郑修牛,次年他就走了;此后,我采访了接生婆郑仙钗,次年她也走了。今年正月初二,当我想跟一位七十九岁的老棕匠联系时,才知他几天前已走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尤其是那些已经风烛残年的老手艺人,随时都有油尽灯枯的可能,悄悄地把一肚皮的人生故事带走。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二〇一六年,在我离家三十年之际,趁着双休日,暂离都市,回归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面对面地采访六十余种老行当的手艺人,记录整理他们的人生故事,充实丰富我的童年记忆。在采访过程中,虽然时时都有“我们来迟了”的感觉,不过仍然收获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结为《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一书,差堪自慰。
新书付梓在即,一切翻篇归零,我的心里只剩下两个字——感恩。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好在总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相伴左右,时时鼓励、鞭策和帮助我,让我感到暖意融融,吾道不孤。
感谢周华诚老师。是他把《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一书列入精心策划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雅活书系”,并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我撰写序言,为本书增色。
感谢邓辉华老师。是他见缝插针,给每一篇文章画了精彩的漫画,使得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感谢黄贞祥老师。是他友情提供一系列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乡土散文,作为本书的素材,《棕匠》《烧炭》《腌火腿》《爆米花》《挑脚》等文都取材于他发表在报刊上的佳作。
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是他们帮我提供线索,联系匠人,一同采访,补充素材,审阅书稿,使《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一书凝聚了家乡人民的集体智慧。陈士濂、郑志法、钟德来、郑定财、王维珍等老师和长辈指导写作;王森林大哥、张庆平老师审核书稿;张伟文、张春燕、黄宝先、周荷英等好友一同采访;江东放文友提供《解匠》,徐成校文友提供《说书》《打笠帽》,陈玉标同学提供《染匠》,丰富内容;陈良材、郑可青、周子清、周正、程建国、吴益文、王东晓、王玉芳、王燕君、王国光、王红艳、王文立、郑东方、傅晓娟、郑红霞、张红霞、杨美英、张秀莲、许小云、于丽萍、黄肖娟、郑镇伟、王中阳、洪信焕、王家祥、柳海关等人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王向阳写于京杭大运河畔
二○一六年二月十八日
——选自王向阳《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修订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本书记录了60多种行将成为历史的老手艺、老行当,用简朴的语言描写了曾经游走在乡土中国大地上的老手艺老行当人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将正在渐渐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从个人记忆切入,通过大量、扎实的实地访谈、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知名漫画家邓辉华为本书绘制的漫画插图,寥寥数笔,生动传神。此外,修订版在初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饰润色,每种行当都补充了民谣、民谚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增加了凝练手艺精髓或点破行当辛酸的竹枝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