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5.05 6.2折 ¥ 169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王彬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651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9元
货号12712062
上书时间2024-11-19
本书深入历史的褶皱和缝隙,以问题为导向,回到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原境和文化文本中,考辨“影戏”“电影”等概念的语境内涵及语义演变,探查从“影戏”到“电影”这一语汇变迁的具体历史过程,发掘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完成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的溯源工作,辨识和凸显其鲜明的原创性和中国性,从而正本清源,廓清“影戏论”不过是一种子虚乌有的学术想象和理论误认而已。
王彬: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副教授,文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影视艺术与影视传播等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要学术著作有:《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颠倒的青春镜像:青春成长电影的文化主题研究》(巴蜀书社,2011年)、《观看之难:猜想〈去年在马里安巴〉》(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和《中国电影中青少年形象的文化谱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导言
第一章 “影戏”与“电影”:词频状况与语义流变
第一节 周剑云的词语选择
第二节 《申报》词频状况
第三节 《大公报》词频状况
第四节 《申报》“影戏”考
第五节 《申报》“电影”考
第六节 《大公报》“影戏”“电影”考
第二章 “影戏”与“电影”:早期电影人之语用方式
第一节 《中国无声电影》的词频分布
第二节 年代学的词频数据
第三节 早期电影人的“门派”
第四节 郑正秋之“电影”路
第五节 “电影”之神秘推手
第三章 《味莼园观影戏记》:观影记时代的电影思考
第一节 声色犬马味莼园:总体电影的完美诠释
第二节 李和轩的电影哲学
第三节 电影技术原理探问
第四节 家国之思与幻梦之叹
第五节 《味莼园观影戏记》之影史价值
第六节 《游戏报》的两篇观影记
第四章 《影戏学》:产业时代的电影言说
第一节 徐卓呆与《影戏学》
第二节 《影戏学》之徐卓呆性
第三节 电影是什么
第四节 电影编著法
第五节 电影扮演法
第六节 电影摄影法
第五章 侯曜及其《影戏剧本作法》
第一节 侯曜其人其事
第二节 侯曜之“门派”
第三节 《影戏剧本作法》说什么
第四节 《影戏剧本作法》怎么说
第五节 侯曜“说”与“做”之效果
第六节 影戏论者的逻辑
附录 《申报》相关词汇词频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影戏”与“电影”:词频状况与语义流变
被尊为“中国近现代百科全书”的《申报》,不仅因其出版时间长、影响广泛,更因其地处中国早期电影业的中心——上海,而备受中国电影学界关注。《申报》创刊时间远远先于电影的出现。因此,电影在中国出现、传播和接受的状况,无疑会在其70多年的办报历程中得到投射和反映。因此,检索《申报》“影戏”和“电影”等词语使用情况,关注其词频变化,可以大体把握中国电影发展的某些状况。正像周剑云等注意到的那样,电影传入中国之初,名称并不统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江浙一带称“影戏”,京津则叫“电影”,广东则名“活动影画”。①正是考虑到这种地域文化差异,在考察《申报》的同时,我们选择了《大公报》作为北方报纸的代表,通过对“影戏”“电影”等词频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探究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内涵。同时,我们深入历史的褶皱和缝隙之中,从语源上考证“电影”的“身世”,探究“电影”南行的具体过程,勘察“影戏”与“电影”等语汇所掩盖的文化较量,复盘“电影”“北权南侵”,并最终取代“影戏”,成为电影唯一合法称谓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和稽考,澄清误会与误识,从而雄辩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电影”取代“影戏”成为唯一合法称谓,并非源于左翼文化力量之介入,①也非语言学家所掀起的国语运动之功劳。②这些称谓背后隐匿着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化战争:“影戏”与“电影”之战。即,“影戏”与“电影”名异实同的背后,并非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的分殊,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地域文化争夺战。换言之,“影戏”与“电影”之类称谓,既不意味着思考方式和电影观念的差异,也不意味着电影价值观和理论体系的分野,而是暗含着地域文化权力在政治上的持久较量和激烈争夺,由此,“影戏”与“电影”等名称就带上了强烈的文化政治学色彩。“电影”最终取代“影戏”唯我独尊的过程,实际上是国家政治统治力在文化上的显现,政治治权最终通过文化政策和社会管控而实现。“电影”取代“影戏”的过程,实际上是“北权南侵”的文化政治较量,推动“电影”最终胜出的,是民国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酝酿、30年代初最终推行全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
本书深入历史的褶皱和缝隙, 以问题为导向, 回到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原境和文化文本中, 考辨“影戏”“电影”等概念的语境内涵及语义演变, 探查从“影戏”到“电影”这一语汇变迁的具体历史过程, 发掘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完成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的溯源工作, 辨识和凸显其鲜明的原创性和中国性, 从而正本清源, 廓清“影戏论”不过是一种子虚乌有的学术想象和理论误认而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