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72 6.2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冰,屈冠群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68695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1361649

上书时间2024-11-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能力结构

第三节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第四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第五节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分析

第二章国内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国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

第三节国外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启示

第三章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第一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

第三节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规格

第四章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典型方案

第一节面向需求的职业需求驱动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节基于IBL的ILT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节 基于FH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四节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五章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

第一节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章“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第一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的内涵

第四节“双创”视阔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的意义

第五节“双创”视阔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的内容

第七章“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双创”视阔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第八章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途径探讨

第一节 建设学科基础平台

第二节依托学科竞赛与大型创业活动平台

第三节 依托大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工作室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贸易、科技、商务、教育等活动建立在互联网沟通信息的基础上。跨国、跨区域的经济活动,对当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当代人才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竞争、合作、环境、文化等方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高校应加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自身的竞争力。

第一节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

(一)古典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大学阶段

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是12世纪欧洲的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有文学、法学、医学、神学4个学院,大学通过讲解和辩论等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

在发展早期,大学是从事高深学问和纯学术研究的场所,远离社会现实,被喻为象牙塔。在生产力较低的社会里,大学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主要是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这是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对高校所要求的首要和核心任务。

(二)工业化时期工程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

17世纪的欧洲社会风起云涌,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由此告别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时期。以培根、牛顿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巨人从哲学的研究和神学的束缚中走出来,用科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科学在大学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最初,德国开办了实科学校,使一些有用的知识进入中等教育的课程。后来,法国、英国和美国也建立了类似的学校。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陆续出现了一批专科学院和理工学院,课程内容涉及军工、桥梁、建筑、船舶等。

(三)20世纪中后期催生了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应用型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产生的知识经济使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形态,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其复杂程度和精确程度越来越高,内涵和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交叉渗透成为新的组合,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产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微电子技术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管理等各个领域,与各领域的传统技术结合后,使各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到新的层级。社会不仅需要研究、探索科学规律的研究型人才,还需要更多地在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

1949年,百废待兴的局面要求大力发展经济。20世纪50年代初,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新建和充实了一大批新院校,特别是中央各个部门兴办了一批专门院校,同时成立了一批行业性院校并以行业命名,例如,在北京地区有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等八大学院。这些院校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办学方向上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为主,培养工业化初期生产管理领域各战线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局面发生逆转,刚刚开始的应用型教育改革进入了停顿时期。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把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心,高等教育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同时,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开始得到重视。这一时期相继成立了一批地方或区域性、专门性本科高等学校。也就在这一阶段,应用型高等教育和地方、行业院校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教育机构都开始认识到高等教育分类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性,使应用型高等教育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精彩内容
本书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能力结构、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分析等内容;第二章为国内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阐述了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国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及国外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启示等内容;第三章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主要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以及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规格等内容;第四章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典型方案,主要阐述了面向需求的职业需求驱动人才培养方案、基于IBL的ILT人才培养方案、基于FH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第五章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阐述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内容;第六章为"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涵、"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意义以及"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容;第七章为"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与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创"视阈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等内容;第八章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途径探讨,主要阐述了建设学科基础平台、依托学科竞赛与大型创业活动平台和依托大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工作室等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