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8.05 6.2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涌豪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916835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3141596
上书时间2024-11-18
汪涌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当代文化与文艺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等十七种,主编有《中国诗学》等五种。曾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励。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序
第一讲范畴的质性与特点
第二讲范畴的统序连带·
第三讲范畴对感官用语的援用
第四讲圆法与范畴的思想取源·
第五讲 涩与另类文学理想的范畴指述
第六讲范畴的邻界耦合与对待耦合
第七讲才与主体论范畴
第八讲闲的视镜
第九讲躁的意味
第十讲 法与形式论范畴
第十一讲 声色与格韵
第十二讲局段的讲究
第十三讲 风格论范畴的孤行与通用
第十四讲汉唐风骨到宋元:范畴与时代…
第十五讲元范畴及范畴的潜体系特征
附录一近百年来中国学界范畴研究述评
附录二范畴研究三人谈
附录三与古人结心的学术取向
后记
增订本后记
第一讲范畴的质性与特点
“范畴”是英文category的汉译,取自《尚书·洪范》箕子回答武王治国安民时所说的“洪范九畴”。“洪”者大也,“范”者法也,“畴”即类也,因其表明的是治理天下的九类根本大法,故被用来借指反映认识对象性质、范围和种类的一般思维形式。由于这种思维形式旨在揭示对象合乎规律的内在联系,而这种内在联系在具有逻辑意义的同时,还有作为存在最一般规定的本体论意义,所以常被人用作精神性操作的基本工具,进而被确认为人的思维所特有的逻辑形式。
这种逻辑形式有理论上的普遍性和形态上的稳定性,它的逐一出现并不断丰富,表明了主体认识的深入和成熟;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则足以显示一门学问的独立,及其走向学科化乃至科学化的全部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人类思维对客观对象由最简单的规定进人到更精确的抽象的表征,范畴自身形态的稳定是必须的,这种稳定不仅使表象和经验获得一个固定的称名,借助语言赋予的明确意指,使之在历史意识中得到保存,还对表象和经验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起到十分关键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种逻辑形式又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从总量考察是由少到多,从质量考察是由旧趋新。由于观念、范畴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所以就单个范畴而言,必会随时代的迁改和人们经验的变化而变化;就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相互联动而言,则显现为一个彼此开放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作整体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的运作过程中,范畴不断依赖人的思维特性,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有的依赖逻辑的同一律,讲究分析,重视结构,由此确立一种类似黑格尔所说的“纯概念”的形式,它对对象所指谓的内容规定得明确不可撼动,所谓“非此即彼”,表现为稳定的观念特征,西方哲学范畴即取此一路径。有的则依托非逻辑的互渗律,讲究综合,重视功能,由此确立的范畴具有“亦此亦彼”的多元征象,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即取此一路径。
有鉴于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范畴是思维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以逻辑压缩的形式,再现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历史,背后受制于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所以欲究明上述两者的不同特点,必须对其背后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一基本的了解。这方面,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可以借鉴。如有论者以为西方的思维是一种“概念思维”,而中国传统的思维则为“象思维”;前者也称“抽象思维”,后者又称“意象思维”。前者是到形象背后找本质和规律,从有形物质的“体”出发,研究不同种类的结构、形态、性质及运动规律,是所谓的“体科学”;后者通过“象”的层面,达成对系统的认识,是以时间和整体为本位,对其系统构成的了解常从动态过程和整体的角度获得,是所谓“象科学”。
但我们觉得,如果没有必要的说明和充分的展开,上述“象思维”、“象科学”的说法很容易造成误解。譬如古人有如下这样的范畴界定与说明:“问:诗何谓真‘丽’?曰:‘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问:何谓真‘壮’?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如此类推,可得其解。”①古人一定觉得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述很适合范畴内涵的传达,而且因其形象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