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上册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种类及开发利用
1.2 能量转换与传递原理的主要内容
1.3 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基础概念
2.1 热力系统与热力过程
2.2 工质物性参数与状态参数
2.3 热量和功
2.4 平衡状态和状态方程
2.5 物理场及其表征
2.6 传热与传质的基本方式
2.7 驱动势差与传递通量
第3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系统储存能
3.2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3.3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
3.4 稳态能量方程及应用
第4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表述
4.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4.3 熵与熵增原理
4.4 熵的方程与熵分析
4.5 熵产与不可逆损失
4.6 方程与分析
第5章 工质性质与状态
5.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5.2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5.3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的比热容
5.4 水蒸气性质
5.5 混合气体性质
5.6 热湿气体的性质
第6章 工质热力过程分析
6.1 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6.2 绝热过程与多变过程
6.3 气体的无功过程
6.4 气体的有功过程
6.5 工质相变过程
第7章 动力循环
7.1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7.2 燃气轮机循环
7.3 喷气发动机循环
7.4 活塞式热气发动机循环
7.5 蒸汽朗肯循环
7.6 再热、回热动力循环
7.7 热电联产循环
第8章 制冷循环
8.1 逆卡诺循环
8.2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8.3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8.4 蒸汽引射制冷循环
8.5 吸收式制冷循环
8.6 气体的液化
8.7(吸收式)热泵
第9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9.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9.2 反应热与反应热效应计算
9.3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9.4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9.5 化学反应定温方程式
第10章 燃气燃烧
10.1 燃烧空气量与产物
10.2 燃气燃烧的气流混合过程
10.3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10.4 燃气燃烧方法
10.5 燃气互换性
附录
参考文献
下册
第11章 导热与分子扩散理论基础
11.1 傅里叶定律与导热系数
11.2 斐克定律与扩散系数
11.3 三传类比
11.4 导热微分方程与单值性条件
11.5 扩散传质过程
参考文献
第12章 稳态导热与非稳态导热
12.1 通过平壁的导热
12.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12.3 通过肋壁的导热
12.4 污垢热阻与接触热阻
12.5 非稳态特点与集总参数法
12.6 无限大平壁的瞬态导热
12.7 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
12.8 周期性非稳态导热
参考文献
第13章 对流传热与对流传质分析
13.1 对流传热传质概述
13.2 对流传热与传质微分方程组
13.3 边界层理论及应用
13.4 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13.5 热质同时进行的热质传递
参考文献
第14章 对流传热与对流传质计算
14.1 对流传质过程一般计算方法
14.2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14.3 外掠管束受迫对流换热
14.4 自然对流换热
14.5 凝结换热与沸腾换热
14.6 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
14.7 空气热湿处理过程计算
14.8 吸附和吸收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15章 热辐射与辐射换热
15.1 热辐射基本概念
15.2 热辐射基本定律
15.3 黑表面间的辐射传热
15.4 灰表面间的辐射传热
15.5 角系数的规律与确定方法
15.6 气体(介质)辐射特点与计算
15.7 太阳辐射与太阳能简介
参考文献
第16章 热质交换设备计算原理
16.1 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基本构造
16.2 无相变间壁式换热器的热工计算
16.3 有相变间壁式换热器的热工计算
16.4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参考文献
第17章 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分析
17.1 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17.2 两介质理想热功转换系统的数学模型
17.3 两介质理想热功转换系统的热功特性
17.4 不可逆因素分析
17.5 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评价
参考文献
第18章 数值传热传质学基础
18.1 数值方法的理论基础
18.2 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
18.3 导热问题有限差分法方程的解法
18.4 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值求解方法简介
18.5 灰体辐射换热的数值计算
18.6 状态空间法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摘要
本书全面梳理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传质学、燃料燃烧学、热质交换设备、能源系 统分析等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图谱,精简内容,力争形成融会贯通的全新知识体系。
在撰写全书 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反映能源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配以适当的图表,使读者更 容易掌握和使用。全书共18章,分为热力学基本定律、工质性质
与状态、热力过程与循环、化学 热力学与燃烧、传热与传质理论、热质交换设备与系统等六大部分。
本书可作为城市智慧能源供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 等新兴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
力工程等传统专 业的选用教材。
精彩内容
本书全面梳理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传质学、燃料燃烧学、热质交换设备、能源系统分析等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图谱,精简内容,力争形成融会贯通的全新知识体系。在撰写全书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反映能源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配以适当的图表,使读者更容易掌握和使用。全书共18章,分为热力学基本定律、工质性质与状态、热力过程与循环、化学热力学与燃烧、传热与传质理论、热质交换设备与系统等六大部分。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