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旭,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专题的写作和拍摄。2004年至2006年底,参与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投资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摄制组,担任其中第四集《云横秦岭——家园》(50分钟)的电视分镜头剧本的撰稿和科学顾问。2007年在《中国科学探险》上推出四期秦岭四大国宝系列报道,该杂志用64个页码整体宣传陕西动物国宝。其中的《朱鹮:“东方宝石”重放光芒》被译成日文,并在日本媒体发表。秦岭四大国宝系列报道当年获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中国科学探险杂志颁发的“动物环保类最佳图片故事大奖”。2009年3月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推出相关报道。2013年,担任《生命长青,熊猫家园》专题片撰稿,该片获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嘉奖。2017年,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拍摄《秦岭大熊猫的邻居》系列短片之《飞羽精灵》《羚牛:山脊灵兽》。著有《秦岭家园》《牛背梁:秦岭主脊,羚牛家园》《拯救朱鹮》《中国鸟类观察笔记》等。
目录
第一章 山脊灵兽
物种与习性
种群与家族
生存与保护
第二章 生命四季
羚牛的一天
倒春寒
夏季成长
艰难秋冬
第三章 约会光头山
约会常识
药子梁的羚牛乐园
牛背梁盛会
节兴隆岭的12只羚牛
第四章 流落平川的“牛魔王”
节羚牛伤人
与羚牛相处
第五章 羚牛气节
道路开拓者
节不爱笼舍,不惧危岩
附录 秦岭深处羚牛的部分伴生动物
第一章 山脊灵兽
物种与习性
种群与家族
生存与保护
第二章 生命四季
羚牛的一天
倒春寒
夏季成长
艰难秋冬
第三章 约会光头山
约会常识
药子梁的羚牛乐园
牛背梁盛会
节兴隆岭的12只羚牛
第四章 流落平川的“牛魔王”
节羚牛伤人
与羚牛相处
第五章 羚牛气节
道路开拓者
节不爱笼舍,不惧危岩
附录 秦岭深处羚牛的部分伴生动物
内容摘要
第一节
物种与习性
羚牛,又名扭角羚,俗称“白羊”,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分为指名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在我国,羚牛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等地的高海拔地带的山林里,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我国特有的羚牛亚种。
羚牛在全球分布范围小、数量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羚牛亚种列入珍稀级保护动物名录,我国政府也将羚牛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羚牛是一种形态上界于牛和羊之间的大型珍稀动物,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它们体形粗壮如牛,性情粗暴也像牛,但是头小尾短,又像羚羊,故名羚牛。
雌雄羚牛均有似牛的犄角,成体的角从头部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羚牛的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隆起。它尾短,四肢强健,前肢特别发达,肩高大于臀高。分布在秦岭山中的秦岭亚种,是羚牛四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群体,成年秦岭羚牛体长2.1米,肩高1.5米左右,约重300千克。秦岭羚牛的小崽毛色是灰褐色,亚成体和成年母牛多为乳白色,而成年雄性羚牛通体毛色金黄或棕黄,长相最为威武、美丽,学者们又称它们是“金毛羚牛”或“金毛扭角羚”。在四个亚种中,秦岭羚牛最为稀少,目前为5000余只。在秦岭山中,它们是体形最大的食草动物。
在秦岭四大国宝中,羚牛是最有可能被登山者见到的走兽。那些威风凛凛地屹立在秦岭山脊上、沐浴着天光云影的羚牛,一旦进入人的视野,便仿佛能震慑人的魂魄,成为秦岭山脉灵异奇特的象征:秦岭,因为拥有这些自由奔走在悬崖峭壁上的生命而变得神采飞扬。
今天,学者们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科技手段,发现甘肃南部的羚牛种群在两个DNA片段上与秦岭亚种完全一致,因此,他们认为将分布于甘肃南部的羚牛种群划归羚牛秦岭亚种可能更为合适。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镇安县黄家湾,科学家们发现了早更新世地层中的一对羚牛角化石,化石标本与现生羚牛的角心很相似,角心粗壮,以1]O。的角向后向外侧弯曲,角心顶端背腹扁平,角尖略向上弯。专家们据此推断,秦岭可能是羚牛的起源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宋延龄、曾治高等学者,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对秦岭羚牛的食性研究中,记录到羚牛采食的161……
精彩内容
《秦岭四宝丛书》在整合众多珍贵的动物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刊出大量高清且珍贵的第一手摄影照片。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立足秦岭自然环境、珍稀动物的保护,从秦岭四宝的物种渊源、秦岭的分布情况、生活习性及科研历史、研究过程、成果,以及生态保护故事等方面分章展开,以详实的数据、科学严谨的讲述、珍贵的实地考察案例、大量一线跟拍观测的精美图片为辅,讲述自然生态保护过程中一线动植物保护专家的研究故事,秦岭旗舰物种的保护成就,以秦岭洞烛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自然保护和生态研究中不断进取、科学严谨、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中国广博丰厚的博物精髓。羚牛是亚洲特有物种,作为秦岭四宝之一,是本册重点阐述的对象,作者娓娓道出了羚牛与当地群众和谐共生的有趣故事,展现了羚牛在危岩上灵动优美的雄姿和精神,突显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
媒体评论
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超好看的青少年秦岭生态科普读物;轻阅读,趣味性十足;真正了解秦岭生态宝库中的旗舰物种;和国宝近距离接触。
本书是助学性质的青少年科普读物、手边资料图书,同时贴和秦岭生态热点;故事性、趣味性极强,让读者轻松、简单地了解秦岭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动物保护成果等。
科普内核与人文气息合一;一手珍稀图片的梳理和展示;最美图书设计呈现;贴近时代热点。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