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江南地区的医疗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江南地区的医疗生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2.69 6.2折 11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国斌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087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1658468

上书时间2024-11-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一、选题旨趣

 二、概念界说

 (一)医疗生活史

 (二)明清江南

 三、学术回顾

 (一)传统医史书写及其问题

 (二)当代社会史与明清江南史

 (三)当代医疗社会史

 四、研究方法、主要资料和写作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资料

 (三)写作框架

 第一章 明清江南医疗生活的历史背景

 一、一般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

 (二)人口发展水平

 (三)经济发展水平

 (四)文化教育水平

 (五)士绅阶层及其基层社会治理功能

 二、主要健康与疾病问题

 (一)预期寿命

 (二)常见病

 (三)重要的疾病与卫生问题

 (四)主要的瘟疫及其礼会影响

 三、医学和医疗发展水平

 (一)医学发展状况和主要特点

 (二)医疗水平

 第二章 明清江南的医疗从业者

 一、官方制度与主流文化视域下的医者

 (一)官方医学管理制度

 (二)主流文化视域下的江南医者

 二、民间医者的类别与标准

 (一)民问医疗从业者的主要类别

 (二)从地方志来看何为民间正统医者

 (三)民问正统医者的标准

 三、民间正统医者的社会构成

 (一)业医(或市医)

 (二)儒医

 (三)世医

 (四)正统宗教医疗者

 (五)女医

 四、民间补充医疗从业者

 (一)走方医和乡村草医

 (二)女性补充医疗从业者(三姑六婆)

 (三)巫术治疗者

 第三章 明清江南的医疗救助体系

 一、医疗救助的社会组织方式

 (一)官方系统的医疗救助体系

 (二)地方社会组织的医疗救助

 二、民间的医疗市场

 (一)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医疗市场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明清江南的求医影响因素

 一、医疗成本

 (一)医疗成本的支付方式

 (二)医疗成本的类目及金额估算

 (三)民众的支付能力与其他成本负担

 二、医疗需求

 (一)疾病类型判断与求医选择

 (二)疾病评估与求医选择

 第五章 明清江南的求医行为

 一、病家自医

 二、求医机制

 (一)人际关系机制

 (二)市场机制

 (三)补充医疗与慈善救济机制

 三、求医行为的演进

 (一)求医行为的常规演进

 (二)超常规的求医选择

 (三)特别医疗情境下的求医活动

 第六章 明清江南的医疗活动与医患关系

 一、医疗空间与医疗活动方式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医疗空间

 (二)从传教士医疗反思中国传统医疗空间

 二、医疗专业秩序与社会礼法秩序

 (一)整合在社会礼法秩序中的医疗秩序

 (二)各种规则、秩序间的妥协与转化

 (三)道德秩序和医疗市场秩序的冲突与调和

 三、医患互动过程中的难题与医家的应对

 (一)执业环境

 (二)医者的责任边界

 (三)医患信任问题

 (四)医家的应对方法

 结语

 征引文献

 第一部分:中文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今人著述

 第二部分:英文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今人著述

内容摘要

导论

一、选题旨趣

2019年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前后,一首由四川医务工作者创作、演绎的说唱MV《我是医生不是神》爆红网络,引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共鸣,诸多医疗界自媒体名人和医疗公共号纷纷转载。类似的声音实际上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最近两三年内开始变得更加普遍和直白。大量临床医生、专业媒体乃至卫生管理者之所以在各类媒体上宣传“医生是人不是神”“现代医学不能包治百病”等观念,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出现了暴力伤医、杀医的恶性事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果病人在治疗期间病情急剧恶化以致不治,即使没有医疗过失,不少病家也会一口咬定医方必须承担责任并制造出各种纠纷事件(1]。而医疗界选择这种社会宣传方式,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代中国公众普遍对现代医学抱有“过高的期望”(1)。但这种认识是怎么产生的呢?大约在2010年,笔者读到了台湾学者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一文,发现类似的情况在民国初年就已经存在。当时有西医师指出,“病家希望医生所负的责任过大”是导致医疗诉讼盛行的最重要的原因,上海西医师范守渊甚至这样说过:“有许多病家,往往把医师当作‘仙人’看待。”(2)当年的西方医学倡导者们,同样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人民智未开,“还不配做病人”(3)。民国初年的西医,不论是在知识、技术、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还是在社会认可程度上都处于草创未就的阶段,以民众不了解现代医学来解释尚情有可原,但在过了八十多年之后,中国的医学科技和医疗体制已经高度现代化,医生们却还是沿袭着八十多年前的看法,就连他们用以“开发民智”的话语都与八十多年前高度相似,就十分值得深思了。

本书正是缘起于对当代中国人医疗生活中诸多怪状的困惑,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更准确地理解当下。但如何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医疗生活和医患关系呢?不少研究者借助史料中大量古代医家无私奉献、济世利民的高尚事迹,将中国传统医患关系理解为“模拟的家庭关系”,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医生被拟化为“父母”并具有高度权威,所以患者对医生抱有高度的信任与服从(1),勾勒出一幅由践行“医乃仁术”[2)的医家与信而从之的病家所构成的和谐图景,并进而将其看作是重建当代中国医学职业精神的基础。但笔者认为,较之医德典籍当中描述的美好,中国古代基层社会中还存在着各种普通平凡的医学实践和医疗生活方式,而这种民间生命经验的积累和传递才是更加真实的传统,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医疗行为(3)。所以,本书选择“古代医疗生活史”为题,就是希望在生命、医学、文化、社会共属一体的视域中,揭示中国人医疗生活的真正的“传统”。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进入明清江南地区普通医生和普通病人的日常生活,听到他们的私人故事,了解他们如何面对与处理疾病与医疗问题。但是,历史书写始终掌握在少数社会精英的手上,那些身处社会基层的普通医生和病人往往是历史中的“失语者”,私人医疗生活更是长期不受传统史学的重视,有关普通人的医疗故事往往需要经过社会精英阶层(包括精英医者和知识分子)的审视和重新表达。如何克服历史叙事中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精英价值趣味和社会教化叙事习惯的影响,发现真实的生活,绝对不是一句“目光向下”就可以解决的。而现代研究者在阅读史料时又不可避免地加上自己的偏见,很难使古代人的医疗生活回到它自己的历史时空被重新发现。本书还希望能够通过将这些卑微的私人故事与社会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要把具体的人放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又能够在其中找到历史的“长时段”因素,即在不知不觉中被不断重复和遵守的日常生活习惯,及隐藏在其背后的心态、动机等长时段的、结构性的东西(4)。这些因素不是传统史学所关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思想又或历史发展规律等宏观结构,而是内含于琐碎而反复的生活杂事当中,构成了这些宏大叙事得以成立的前提。

……



精彩内容
与精英化的医学道德叙事不同,古代基层社会中的医生和病人都必须面对各种平凡、琐碎而又无奈的境遇,承受他们那个时代无法回避的痛苦,而这种民间的生命经验才是更加真实的历史记忆,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医疗行为。但民间社会的普通医生和病人往往是历史中的“失语者”,他们的故事往往需要经过社会精英阶层(包括精英医者和知识分子)的修饰与重新表达才有可能被听到。本书以明清江南地区民间日常医疗生活为研究对象,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借此进入明清江南普通医生和普通病人的日常生活,听到他们的私人故事。 除导论和结语外,全书共分为六章,大致从社会历史背景、医疗从业者、医疗救助体系、求医行为、医疗活动和医患关系等六个方面,从医家与病家两个角度来展开叙述,力求在医疗活动的场景描述中将宏观社会背景和医病双方的观念、态度和行动联结为一个整体。本书想要告诉读者:明清江南地区的医疗从业者究竟是谁,他们的社会身份是怎么确定的;民间医者如何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地方社会又是如何组织和管理医疗的;普通平民对疾病的体验和感受是什么,如何根据成本和需求来决定自己的求医策略;病人如何找到适合的医生,如何与医生打交道,如何参与和完成自己的医疗活动,以及如何处理医疗当中发生的种种问题。最终,我们希望能够以历史观照现实,通过揭示近代中国社会医疗活动中更加贴近地面的有血有肉的生活传统,为更加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医疗的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