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邱辰禧,硕士,现为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科研秘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致力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党员的研究。
目录
前言
14名上海早期党员
陈独秀
天生的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立者
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
李汉俊
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推进建党工作 筹备中共一大
脱党后坚持革命工作 英勇牺牲
李达
选择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中共创建勇挑重担
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陈望道
浙江一师 “四大金刚”之一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者
为建党而奔走 脱党后依然为党工作
杨明斋
闯俄谋生投身革命洪流
共产国际代表推动中共创建
传播革命真理客死异国他乡
俞秀松
小小少年拔发奋志/3l
探索革命真理
在莫斯科的日子
在新疆从事统战工作
沈玄庐
参加辛亥革命投身新文化运动
发起领导衙前农民运动
背叛中共
加入西山会议派 成为反共急先锋
邵力子
民国报人在《觉悟》副刊上战斗
中共“特殊党员”主张国共一家
国民党“特殊官员” 力主和平
袁振英
求学香港就读北大
……
16名北京早期党员
8名武汉早期党员
6名长沙早期党员
4名广州早期党员
3名济南早期党员
5名旅法早期党员
2名旅日早期党员
后记
内容摘要
天生的革命家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诗书寒门,自幼丧父,随祖父陈章旭修习“四书五经”。从少年时候起,陈独秀就不是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17岁那年以第一名考中秀才。陈独秀的叔父是新民知府陈衍庶,后升任道台,从官20余年,是晚清民国富商、大收藏家,因为没有子嗣将陈独秀过继为儿子。陈独秀本可以承继家业,走升官发财之路,而他却选择了革命。
1897年,陈独秀在杭州求是书院求学,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同时进行反清宣传活动。由于被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不久,他加人旅日学生进步团体——励志会,后又加入留日学生中最早的民主主义革命团体“青年会”,结识了黄兴、邹容陈天华、章太炎等人。回国后,组织了半军事秘密团体“岳王会”,任总会长,成为安徽地区的主要革命领袖之一。辛亥革命后,他三度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在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列为“要犯”受到通缉。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因亲自到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而被捕。这样的事本不该由他这样有着北大教授、北大文科学长身份的人去干。但陈独秀却在《每周评论》上说,“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这句话不仅立刻被青年学生广泛传播,成了广大热血青年的座右铭,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陈独秀在狱中关了近三个月,终于被营救出来,但其门前屋后埋伏有当局的暗探。1920年1月初,他偷偷溜出北京应邀到武汉文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等处发表演讲。月底回到北京,京师警察厅连续四天派员上门盘查、威胁他。2月12日,李大钊雇了辆骡车,冒着风雪悄悄将陈独秀护送到天津,然后乘船去了上海。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五四运动之前,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已在中国思想界有所介绍,但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多少变化,许多人仍处于愚昧与落后的状态。陈独秀认为,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就必须从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人手唤醒国民,而唤醒国民首先应唤醒青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他创……
精彩内容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庄严宣告诞生。当时我们的国家已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由此上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从睁眼看世界萌生变局思想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西体中用的变法维新,从《资政新篇》的太平天国到三民主义的辛亥革命,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和斗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面对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的中华大地,一个以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为主体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它以创办《新青年》为标志,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序幕。这是一场观念形态的变革,它提倡民主自由,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伦理;它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它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从形式到内容倡导文学革命;继而它又将法俄革命进行比较,终于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迎接到中国。它有如狂飙巨澜,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把广大青年从承袭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中国革命向思想文化变革的深层次发展。就在这孕育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58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们尚不知这是世界上伟大的创业。28年之后,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又70多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领导14多亿人口的执政党,而且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8名早期党员,他们在创党过程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开启了人生的壮丽篇章;此后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他们的人生沉浮、功过是非,亦常常引人评说。追寻他们的思想历程和人生轨迹,展示他们人生道路的艰难抉择,探求他们的人生价值,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规律,不仅是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后人亦不无裨益,相信读之定会有所启迪。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