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5 2.0折 ¥ 24 全新
库存381件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691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元
货号11973039
上书时间2024-11-04
序
引言
一、圆明园的兴建
1.“万园之园”的兴建背景
2.六代皇帝经营圆明园
二、圆明三园的景观
1.圆明园
2.长春园
3.绮春园
三、圜明园文化
1.园林文化
2.文化收藏
四、圆明园的人与事
1.皇帝园居生活及理政
2.皇帝家眷的园居生活
3.如意馆及供职其间的西洋传教士
五、圆明沧桑
1.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
2.“木劫石劫”与“土劫”
六、圆明重光
1.圆明新生
2.圆明新貌
结束语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1.“万园之园”的兴建背景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多数不满足于皇宫中正规、拘谨的生活,常常在京城或京郊建造园林,这种主要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的园林就是皇家园林,是专供皇室观赏、娱乐、宴宾、游猎的场所。皇家园林为中国园林体系之一,起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建造的“灵囿”,止于清代的颐和园,其间各朝代均有建置,至清代达到极盛。
清王朝定都北京之初,来自关外的满洲统治者由于游牧民族的特征和习俗,不习惯于北京的炎夏气候,曾有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但由于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这种愿望一时难以实现。紫禁城尽管高贵华丽,但布局平直、设计规整、结构谨严,没有林园风景之美,让人日久生厌,特别是皇帝和后妃,又非比常人,不可以随意外出活动。慈禧就不喜欢大内生活,她说:“这里除了庞大的建筑物以外什么也没有,空得只有房子里的回声。虽然有个御花园,但是没有花,也没有温和的微风。这地方冷冰冰的,没有热情。”兴修园林借以调剂情趣已成为清帝的一种生活必需。康熙早就打算选择一处清静空旷的环境,另建“避喧听政”并能长期居住的地方。待到康熙中叶,全国统一,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经济有所发展,政府财力也比较充裕,修建园林的条件逐渐具备。
北京西北郊向来为历代帝王显贵缔构行宫苑园的绝佳场所,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已遍布道观、寺院,建起了玉泉山行宫和香山佛寺。元代,海淀低地上的原始湖泊以风景秀丽而成为京城近郊的游览胜地。到了明朝,这里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一些达官贵人逐渐占据田园,营造别墅。万历年间,武清侯李伟首建“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号称“京国第一名园”。其后书法家米万钟又于清华园东墙外,辟治一处幽雅秀丽的小园林,名曰“勺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校园西南隅)。于是,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掩映,北京西北郊园林建设方兴未艾。
清初,清华园与勺园都已荒废。顺治时,北京有明代留下的南苑、三海、景山等园林。由于形势的局限,清帝只是将这些园林略加修整,将就使用。康熙时,开始着手园林建设。先是建成南苑行宫,后又在香山和玉泉山建立行宫,并于清华园故址建设“畅春园”。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逐渐形成园居理政的惯例。自是而后,清帝以空前的规模在北京西北郊开展园林建设,由此出现了中国皇家园林建造的最高峰,产生了一座座极具影响力的园林,形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与此同时,文武大臣为上朝方便,纷纷在京西修建宅园。最终成就了这一带楼馆相叠、绿树掩映、金碧相望的浩瀚景色,绘制出一幅绚美壮丽的园林图画。各园之间互为借景,彼此成景,和谐统一,而圆明园就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座。
2,六代皇帝经营圆明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祺的花园,其兴建可追溯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此时,该园已初具规模,是一座小型的水景园,布局较为规整,主要是以葡萄院、竹子院、鱼池等命名的比较自然化的景观,一定程度上具有文人隐士园的风格。十余年间,胤祺十二次恭请父皇康熙来园游赏、进宴,并获康熙御赐园额“圆明园”。
雍正即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并由此进入大规模的兴……
以“史话”的形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景群。在清代政治史和世界园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盛时圆明园的辉煌气象,曾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象征。而圆明园历经劫难的沧桑变迁毁灭,则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的见证。以及新时期圆明园文化遗产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缅怀历史、传承文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