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91 2.0折 ¥ 45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徐潜主编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7215531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5841218
上书时间2024-11-04
徐潜,1957年1月生于北京,1976年高中毕业,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五团六连屯垦戍边。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国□□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从事出版20年,现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
一、文房四宝
二、秦砖汉瓦
三、宋代名窑
四、丝绸文化
五、中国楹联
一、文房第一宝——笔
(一)毛笔的□□
文房四宝中,笔居首位,此处的笔指毛笔。在世界□□上,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举世无双。
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结构简单。但它的特殊功能使它成为传播汉字文化的重要媒介,并使汉字书法在艺苑中大放异彩,显示出优美动人的魅力。
古埃及的芦管笔和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舞台,而中国的毛笔至今盛行不衰,已有数千年的□□,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一些彩陶上用毛笔描绘花纹。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许多彩绘陶器上所绘的动物图案及几何纹饰,明显地呈现出用毛笔写画的痕迹。在商代甲骨文里,也出现了毛笔的痕迹。据《甲骨学商史编》记载,从殷墟出土的三块牛胛骨上,有几个用毛笔写的文字。在一些龟甲上,还可以看到一些未刻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施朱涂墨的痕迹。这些朱书或墨书的笔画又圆润又爽利,经专家考证,确实是用毛笔书写的。
在商代甲骨文中有相当多的“聿”字, “聿”字是“笔”字的古体,字的形状是一只手握笔的样子。据此可知,远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有毛笔了。
东周的竹简、木简、缣帛之上已广泛使用毛笔书写。
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
195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墓中发掘出一支长约2l厘米、直径O.4厘米的毛笔。该笔与现在使用的毛笔极为相似,笔头用优质的兔箭毛制成,毛长2.5厘米。笔杆系竹管,不同的是笔头不是插在竹杆内,而是用劈开的竹杆端部将笔头夹住,外缠丝线,再涂上漆。这支埋在地下两千多年的毛笔被称为“战国笔”。因为长沙在古代属于楚国,所以又称“楚笔”。
到了秦代,笔的制法大有改进。大将军蒙恬曾将笔杆的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放在窝里粘住。
甘肃武威磨咀子东汉中期古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褐色的毛。这支笔被公认为是经过蒙恬改进后的毛笔。秦笔用兔毫、竹管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制成,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是造笔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蒙恬在造笔史上的巨大贡献,被世人尊称为“笔圣”。过去,笔作坊的学徒入坊时一定要先拜蒙恬,就像莘莘学子入学时要先拜孔子一样。关于蒙恬造笔,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其一: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率军在中山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上呈秦王。那时,人们通常用竹签蘸墨在帛上写字,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然是武将,但他满腹锦绣,极富文采。用竹签写战况报告常使他的文思受到影响,因为竹签硬梆梆的,如果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如果墨水蘸多了,就会不停地往下滴,又会把珍贵的帛弄脏了。蒙恬一直想改进造笔工艺,这次他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更强烈了。
……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文房四宝、秦砖汉瓦、宋代名窑、丝绸文化、中国楹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