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颉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顾颉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91 2.0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林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1388761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5493927

上书时间2024-11-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林,1966年生,河南正阳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出版《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大师的风度与风骨》《山东近代灾荒史》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第1章 “恨不能读尽天下书”

天生读书种子

买书成瘾,藏书盈室


第2章 “大禹是条虫”引发的风波

“禹为动物,出于九鼎”

“这是对我最浅的认识”


第3章 “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

时代、个人和境遇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在史学上称王了”


第4章 “建设全民众的历史”

“虽是无稽之谈,原也有它的无稽的法则”

“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妙峰山的香会

在南国播撒民俗学的种子


第5章 “在真实的学识里

寻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来”

创办《禹贡》杂志,成立禹贡学会

重视实地考察,用心培养人才


第6章 “你的方法就是达尔文的方法”

历史演进法

以研究故事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历史

伪史移植利用法

多所见闻,以证古史

创新与沉潜


第7章 “愈驳得猛厉,我愈感谢”

“多辩论一回,总可多少得些成绩”

“完全把我当作一个平等的讨论对手看待”

“我永远要求得到的幸运,就是常有人出来把我痛驳”


第8章 始于疑而终于信

“所以有破坏,正因求建设”

“非有此破坏,我们的民族不能得到一条生路”

“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今人之相与语”


第9章 “在研究学问之外应当做些事”

“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要使一般人对于自己的边疆得到些认识”


第10章 “我的性情过于爱才”

“此种胸怀,尤为余特所欣赏”

拼命发讲义,逼学生搞研究

人生一乐


第11章 “学问中有真实的美感”

学问上的野心收不住

不求近功。乐于晚成

嗜学如命


第12章 “未能尽其才,但已尽了我的力”

二重人格与不能分工治学之苦

“事业心之强烈更在求知欲之上”

“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

生活的艰窘


第13章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和播种者

从中心人物到史学大师

中国史学现代化的最先奠基人之一

国外的影响

学术精神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内容摘要

 《大家精要:顾颉刚》:

 郑樵樵是宋代著名学者,他觉得各科的学问是必须会通的,他打破了各家各派不能相通的疆界,综合一生的学问,编出了一部《通志》。郑樵对前人的著述都不太满意,他做过一部《诗辨妄》,对于齐、鲁、韩、毛、郑五家解释《诗经》的说法都有批评。顾颉刚晚年回忆说:“郑樵启发了我对《诗经》的怀疑,我一方面研究郑樵的思想,一方面研究《诗经》,我要离开了齐、鲁、韩、毛、郑五家的传统说法,自己来寻《诗经》的真正意义。”

 学术研究譬如积薪,后来居上。顾颉刚之所以能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震动中国史学界的“层累说”,拨开笼罩在古史系统上的千年迷雾,是与前代诸多学者的努力和积累分不开的。因此,顾颉刚在后来回顾《古史辨》是如何产生时,总是念念不忘前人在疑古辨伪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他的启发。

 正如顾颉刚所说,前人疑古辨伪尽管很有成就,但总难以冲破经学的束缚和孔子的权威,无法从根本上廓清笼罩在古史系统上的迷雾。这其中有个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而顾颉刚所处的时代与前代学者大不相同了,“五四”前后思想解放的潮流和同时代学者著作的影响及师友的直接点拨和刺激,终于使顾颉刚在疑古辨伪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时代成就了顾颉刚,时代造就了《古史辨》。

 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将他编写《古史辨》的原因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时势、个性和境遇。就时势而言,顾颉刚认为,清代学者与前代学者相比,敢于脱离应用的束缚,也冲破了一尊的束缚,而且在古文家与今文家的互相攻击揭短中,使观战者破除了对某一家派的迷信。同时,西洋的科学传了进来,中国学者受到它的影响,对于治学的方法有了根本的觉悟,要把中国古今的学术整理清楚,认识它们的历史价值。在此背景下,整理国故的呼声最先倡始于章太炎,而实际领导者则是胡适。对顾颉刚而言,这两人都是他从事古史辨伪的引路人。

 1913年冬,刚入北大预科的顾颉刚曾与同学毛子水一道听过章太炎的讲学,他觉得章太炎的话既渊博,又系统,又有宗旨和批评,以前从没有碰到这样的教师,佩服极了。章太炎作为古文经学家,在讲学中自然对今文经学大肆诋毁,但在顾颉刚看来,古文学家主张六经皆史,把孔子当作哲学家和史学家看待,是极合理的。因此,他当时愿意随从章太炎之风,用看史书的眼光去认识六经,用看哲人和学者的眼光去认识孔子。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听了章太炎的讲学,顾颉刚的治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学问固然可以应用,但应用只是学问的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着手做学问的目的。从此以后,他敢于大胆做无用的研究,不为一班人的势利观念所笼罩。他把这一觉悟看作将来在学问上成功的根源,而启发他觉悟的就是章太炎对今文家“通经致用”的攻击。

 ……



精彩内容

《“大家精要”丛书:惠能》:

 惠能听到后,感觉好像是天籁之声传来。诵经之声直灌惠能的心底,心中豁然开悟。惠能循声望去,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诵经的声音对惠能来说,如饥渴中的甘露、昏沉中的醍醐,在他的心中激荡起层层的涟漪。

 他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上前问讯道:“客官,您读的是什么书啊?”客人继续看着经书,漫不经心地答道:“《金刚经》。”惠能接着又问:“这本经书从什么地方得来?客官从何处而来?”客人见状,放下经书,认真起来。他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山寺来。那里有弘忍大和尚(古代对寺院的高僧一般都称为“大和尚”,而不用现代的“大师”称谓。当代高僧净空法师认为,在古代,“大师”只是对佛一种尊敬的专称,而不能泛用,连对高僧也不能称为“大师”)主持寺院。弘忍大和尚门下,僧俗弟子一千余人,信众无数。我就是弘忍大和尚的弟子,这本经书就是弘忍大和尚传送给我的。”惠能又问:“这经书有何好处?”客人答道:“弘忍大和尚告诉我们说,常读此经就可见性成佛。”据说,惠能听到《金刚经》的诵读声,就已经开悟。即“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客人见惠能虽衣衫破旧.但目光中闪耀着深不可测的智慧和真诚,就又搭讪道:“小伙子,我看你善根不浅啊!何不去拜弘忍大和尚求学?”惠能问道:“弘忍大和尚何许人也?”客人对答道:“弘忍大和尚乃当世高僧,禅宗第五代传人。现在正在蕲州黄梅县双峰山东山寺任大和尚。”惠能闻说,面露难色。客人似乎看出了惠能的心思,就顺口问道:“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惠能回答说:“我虽想去拜师,但家有老母无人奉养,我们两人一直相依为命,怎能不顾她老人家而独自出家呢?她离不开我啊!”客人闻说,哈哈大笑:“好一个孝子啊!孝道是人生的根本,你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那就等你供奉老母、颐养天年以后再去拜师吧。不过,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到时能否再有机缘拜师也未可知啊!”惠能听罢既有喜悦,又感到失落。欢喜的是,客人说的消息好像让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孝行也得到了客人的肯定;失落的是想去拜师却没有了机缘……正在恍惚之间,忽然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我送你十两银子供养老母吧!”惠能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地行脚的商客,看样子是来本地经商,也来住店。商客已经两鬓微霜,有了一把年纪,但身体却十分硬朗。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与客人的身后,看样子自己与客人的对话他都听到了。只见那个商客说罢从行囊中拿出十两银子,递给了惠能。

 惠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也没有想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这样慷慨送银,解囊相助,自然十分惊愕。忙不迭地连连说:“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呢!”商客诚恳地说:“收下吧,收下吧!我到此地进货经商。不缺这点钱。但对你来说,供养老母亲却足够了。让老母亲到亲戚家,你不就可以去东山寺拜师了吗?”惠能听罢更感惊奇:“你也知道东山寺?”商客答道:“东山寺哪人不晓?那里的大和尚弘忍法师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我常年在外经商,逢庙必拜。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