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5 6.2折 ¥ 69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包祖晓,包静怡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2205519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4649955
上书时间2024-11-04
包祖晓,男,1974年8月出生,博士,现任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治疗各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慢性躯体疾病,著有“禅疗四部曲”(分别为《与自己和解》《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过禅意人生》和“解忧四部曲”(分别为《学习睡觉》《走出绝望》《正念生活》《平息战斗》)。
微信公众号:心理科包博士,baozuxiao。
包静怡: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悠游于医学、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力创“全人”的健康理念。
导论 我们的“男子气”哪里去了
第一章 男性儿童少年期的人生主题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011
让孩子在与同龄人互动的过程中成长020
创造适合男孩成长的理想环境029
“对抗”父亲是男孩成长的必修课042
正确对待青少年男孩的性心理问题053
理解“问题少年”062
第二章 男性青壮年期的人生主题
忠诚于内在的自己是“男子气”的一项标准075
成为本真的自己085
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098
把生活过出诗意107
关心的品质是男人成熟的标志115
“杀龙”是男孩成为男人的必经之路123
“内在小男孩”需要成长133
勇气和责任是成熟男人的必备品质142
第三章 男性中老年期的人生主题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155
中年危机的背后可能是生命觉醒的开始165
如何面对“退休综合征”175
智慧的品质最难得186
我们的“男子气”哪里去了
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增补。
——奥巴马
鲁迅先生在100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在文中提醒我们:中国历史上在“父亲”的生产上遇到了危机。现在,“娘炮”“伪娘”“妈宝男”“巨婴”“大男孩”“老小孩”等称呼在网上非常盛行,说明我们男性问题的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的确,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西方的“父权”文化对照,我们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都偏于阴性;历史上,中国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
下文将对传统中国男性的“男子气”缺乏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探讨,为后面的三章内容奠定基础。
一、“男子气”缺乏现象概览
(一)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没“男子气”现象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说,民间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百姓们的集体潜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某些历史阶段的现实。在中国,《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四个民间故事流传最广,而故事中的男主角似乎个个都缺乏“男子气”。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一生最大的事件是无意中因为自己的善良救了一头牛,而这头牛又恰恰不是一般的牛,是一位犯错的天神。于是,这头牛为了感恩,先是帮着牛郎把下凡洗澡的小仙女“骗”到手(把小仙女的衣服藏起来)。牛郎靠小仙女的法力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在小仙女被强行带回天上后,牛郎只有依靠牛去世后贡献出的皮,才可能遨游天界去追小仙女。但是,牛郎最终没有追回小仙女,只争取到每年一次的见面机会。
在《白蛇传》的故事中,许仙在听信金山寺和尚法海的话后,对妻子白素贞产生了怀疑,他按照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许仙在吓得半死之后,靠白素贞历尽千辛万苦上天庭盗取仙草才救活。许仙在盗窃案被审查时供出了妻子,在妻子被性骚扰时又不敢出头,他唯一敢做的事情就是对付自己的妻子。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范杞梁为了逃避被抓去修筑长城,他乔装改扮逃了出去,无意中躲到了孟姜女的家里。之后与孟姜女结为夫妻。可是,在他们新婚后的第三天,范杞梁被官兵用绳索捆绑带走,后因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因此大哭,最后把长城哭倒了。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共同生活了数年,居然认不出来她。不仅如此,梁山伯在听了祝英台唱的“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在后面叫哥哥”之后,仍无法明白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依然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地说:“你真的是一只呆头鹅!”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这时,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红妆女啊!”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她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意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这时似有所领悟,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可是后来,梁山伯因为家贫未能如期而至,等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时,祝英台已被其父亲许配给马家。就这样,梁山伯郁闷而死。
可以看出,这四则民间故事中的男主角,他们不是靠女性救赎就是连男性起码的生理反应都没有。牛郎简直就是一个猥琐男,偷藏女孩的衣服;许仙和范杞梁显得懦弱无比;梁山伯的性生理和心理似乎都还没有发育。
(二)历史上的没“男子气”现象
有一次,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为了全力逃脱,他竟然“推堕孝惠、鲁元(刘邦的一双儿女)车下”。儿女与父母连心,刘邦却置之不顾。还有一次,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大骂刘邦不义,最后把刘父缚在城墙上,对刘邦说:“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开口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分我一杯羹。”项羽听完傻眼了,一个人连爹都不要了,你还能奈他何。
同时代的韩信也是如此。韩信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他经常接受一位靠漂洗丝绵的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有一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但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韩信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宋代时,都城迁都到了杭州,蒙古兵也已经逼近城下了,可是城里的男人们依旧在寻欢作乐。清朝末期时,满朝文武大臣居然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数万士兵被活埋,更别提还出现了那么多汉奸。
(三)现实生活中的没“男子气”现象
1.认“宰”和“割”族
这类男性,许多时候,对下属和他瞧不上眼的男女同胞很傲慢,而对要“宰”和“割”他的人却显出毕恭毕敬的姿态。现在有许多的房奴、车奴、孩奴们往往属于这一类。那些狠赚百姓的钱,然后跑到国外去买奢侈品或非必需器械的人,也属于这一类。
2.“点头哈腰”族
有些男性,在某些人面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点头,不点头时往往是耷拉着脑袋,好像颈部被割断了一根筋,就是挺不起来。还有一种哈腰的男性,完全没有雄性的威严。他们的声音低沉而甜美,胸是收紧的,腰是弓着的,走路像移动的三寸金莲踢踏踢踏一路小跑似的,别有一番婀娜多姿之态。这些人往往唯利是图,只要看到金钱和名利,就完全没有了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这一类人主要见于官场。
3.“扣帽子”族
当有人说一些与他们过去的经验和感觉不同的事情和思想时,会立刻暴跳如雷,也不去思考和分析,恨不得当即把人一棍子打死。例如:你说单位的制度需要透明监督,他就说你是不信任他,是在找麻烦,有意和他唱对台戏;你说房价过高,他就说你是没用的穷光蛋,活该,或者说你是在破坏安定团结;你说民主好,他就说你是美国人的走狗;你说我们国家有一些事情还做得不够好,他就说你是特务,要搞垮国家……这类人现在遍地都是,充斥在各大领域和行业,包括追求真理的科技界、为社会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界、救死扶伤的医疗界。
4.麻木族
许多男性被历史或现实压得再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丑陋现象也知道,却采取一种接受的态度。例如,你说贪污腐败可恶,他就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你应该接受现实;你说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他说你不可能改变,就这么适应着是最好的。看看现在,听到卖假药的事,大家有什么反应?什么反应也都没有,因为司空见惯了;假如听到有人放了个屁,恐怕还要忍不住笑一笑呢。借用电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说,这类男性除了“混吃、混喝、混炮打”,已经没有任何顾忌了。
鲁迅曾说,中国人处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种现象到现在还没有过去呢。例如,媒体上曾经报道,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某手持钢管、警棍打砸男子杨某,杨某妻子王某阻止他反遭毒打和强奸。其间,杨某由于害怕躲在杂物间。过了一个小时后,杨某报警并将妻子送到医院,因为付不起治疗费又返回家中。
二、“男子气”缺乏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无意批评社会、政治、文化,只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传统中国男人集体潜意识中的压抑
自秦统一六国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之下。这种体制不允许具有独立思考的个体存在。你看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躲的躲,装疯的装疯,卖傻的卖傻,可还是躲不了统治者的追杀。即使被认为是圣君的唐太宗李世民,还不时地生起要杀魏征的想法,幸好多次被皇后劝阻。随着宋朝以后程朱理学的兴起,男性气概的压抑越来越严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男人们要想活下去,就只有把自己的“男子气”压制到潜意识中。换句话说就是,封建专制下的“男子气”全部被压抑到集体潜意识中了。
如果不信,看看当时发明的“功过格”就知道了。这个“功过格”似乎专门针对男性而设,好像一切的罪过都是男性犯的。试想,生活在这种“功”与“过”世界的男性,他们还能有多少生命的活力存在?
五四时期,罗素曾到访中国,他也有过类似的感叹:“中国人的体系里,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抵御更好战的民族。”
……
(二)男孩的心理发展无法成熟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出生后的孩子在通常情况下主要由母亲照顾,父亲一般会忙于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叫“男主外,女主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会帮助母亲一起照顾,或者,有一些家庭会直接把孩子交给奶奶或外婆照顾。
根据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男孩从4岁开始,进入俄狄浦斯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个心理发展任务是与父亲在心理上“争夺母亲”,学习如何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对绝大部分传统的中国男孩来说,在他们进入俄狄浦斯期前(4岁前),他的家族中几乎不存在强大的男性角色,最强大的是那个母亲样的人物(母亲或者奶奶、外婆)控制着家里的一切资源。还有,这个母亲的主要功能就是“相夫教子”,她往往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教育孩子。可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性不缺“男子气”才怪呢。当然,这样的男性也不可能有能力把子孙培养成具有“男子气”的男人。就这样,我们的“男子气”消失了。
在新时代,如何释放或培养“男子气”呢?答案尽在下面的三个章节之中。
第一章
男性儿童少年期的人生主题
扎根也许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一项需求。
——西蒙娜·薇依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早期发生的事情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五个阶段中,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这四个时期发生在12岁之前的儿童少年期。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健康人八大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希望的品质、意志的品质、目的的品质、形成能力的品质等四大品质形成于儿童少年期。因此,正确处理儿童少年期的人生主题会为男性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章通过对12部电影的解读,结合深度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对儿童少年期男孩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如养育环境的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与同龄人互动的问题、冒险的问题、学习的问题、性心理发展的问题、面对丧失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
一、剧情回眸
葛派特先生制作了一只木偶,给他起名为匹诺曹。在睡前,葛派特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匹诺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男孩。当葛派特睡着之后,有一个仙女来到了他家,为匹诺曹施了一个魔法,并告诉他:“葛派特的愿望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你。你要证明自己是勇敢、诚实、无私的,总有一天,你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你要学会明辨是非,你的良心会告诉你怎么做,它是个很安静、微弱的声音。”仙女任命蟋蟀杰米尼为匹诺曹的良心——充满智慧的贵族、遇到诱惑时的顾问、遇到困难险阻时的向导。杰米尼表示如果需要它,吹口哨就好,它会帮助匹诺曹去做正确的事。
匹诺曹欣喜于自己能动、能走路、能说话。他叫醒了葛派特,葛派特欣喜若狂,并为他庆贺,在一片欢笑声中,葛派特决定让匹诺曹去学习。
观影可以疗心。本书是《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的第二部,以年龄为顺序对近40部经典的电影进行深度解读,对“父性”/“男子气”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新颖的观点,
本书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角度反思“我们的‘男子气’哪里去了”的基础上,选择与“父性”/“男子气”有关的经典影片,以解读其中的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