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59 4.8折 ¥ 88 全新
库存55件
作者周永平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41468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4844105
上书时间2024-11-04
周永平,1953年生于上海,曾在空军航空兵奉献青春十八年,1988年转业进入上海市政府新闻处任职,曾任市政府侨办新闻文化处处长,兼《上海侨报》总编辑。1999年下海进入港企瑞安公司,参与创立上海新天地。历任高级经理、董事长助理。创建淮海路经济发展促进会,担任会长。在上海多所高等院校授课,受聘担任同济大学浙江分院客座教授。
著有《新天地非常道》一书。
序言
第一章
我的“新闻官”生涯
第二章
黄浦江上架“桥”记
第三章
“上海姑爷”罗康瑞
第四章
一段视频带来的改变
第五章
请普京总统回“家”吃饭
第六章
上海新天地幕后的故事
第七章
新天地倒计时迎新记事
第八章
上海大学路创始记
第九章
救树传奇
第十章
雅加达没有冬天
第十一章
干杯,巴黎
第十二章
走进一个美国家庭
第十三章
带着好奇去越南
第十四章
年少不知父恩重
后记
第一章我的“新闻官”生涯
彼时的上海,还没有像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媒介这么发达,市政府办公厅新闻处(对外称“市政府新闻处”)是政府的喉舌部门,也算是市领导的新闻“大秘”。
我进市政府新闻处工作第一天,我的处长就是这么给我介绍新闻处工作性质的,并借用市领导一段评语告诉我新闻处的重要地位:市政府办公厅不下十个处室,市领导抓的两个关键处:综合处是“进口”,每天汇总全市发生的大事,可以对全市大致情况了然于心;新闻处是“出口”,市领导要说的话通过一个口子出去,防止几张嘴发出不同的声音。那年,怡逢朱鎔基市长上任,不同的市长工作风格不同,他在与上海主流新闻媒体总编、台长第一次见面会上就宣布:今后他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的讲话,只通过新闻处发出,想采访他也必须通过新闻处。在场的一家晚报的总编一听这新规就急了,强调晚报的特殊性,每天中午十二点截稿,傍晚上市发行,市长上午开会的讲话,若等市长审稿恐怕来不及,今后无法第一时间刊登市长讲话,可否给点特殊对待?谁料朱鎔基市长当场一口回绝:我有权对我自己的讲话负责。新市长一改历任市长对审稿宽松的做法,无形中提升了新闻处的地位。若干年后,我才理解朱市长的做法。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推出一系列国内首开先例的改革措施,而中国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从农村承包制改革成功后向城市改革推进,若新闻记者仅凭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解读市长的讲话精神,可能会把真经给念歪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会在上海乃至全国造成“覆水难收”的负面结果。
朱市长上任后很重视发挥新闻处的作用。市长一重视,新闻处的工作量和压力倍增。只有区区三人的新闻处几乎每天要分出一人跟随新市长活动,参加他每天的会议和活动。他的讲话第二天是否见报由朱市长当场决定,我们所做的事就是现场快速记录他的讲话内容,并在他即将结束讲话前迅速捕捉到市长想对全社会公开讲的话,写出新闻稿中的“市长说......”“市长强调......”。过程简直就像打仗,紧张快捷又不能出差错。
……
一个亲历者的自述
一段创造辉煌的历史
从普通人的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巨变
讲述上海新天地、大学路创建背后的精彩故事
当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时, 当我们的物质条件丰富起来时, 过去那段物资短缺、眼界受限日子的记忆似乎在慢慢模糊, 甚至被很多人慢慢淡忘, 一些人甚至以为的富足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是现成的。但是, 那些远去的奋斗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本书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 回忆上海三十余年来的巨变, 并详尽描述了上海新天地、大学路的创建过程, 有节点性的大事件, 有可读性的细节, 提供了了解上海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新视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