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与利益机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人为本与利益机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1.08 6.6折 13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培文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51196

出版时间2023-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4376835

上书时间2024-11-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谭培文,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多项,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从底线伦理到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等10余部学术专著,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等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获省政府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与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含义与实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的以人为本

一 《神圣家族》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创立

二 《神圣家族》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

三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四 现实的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五 确定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逻辑起点意义

第二节 新常态下的“以人为本”新内涵研究

一 认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二 新常态赋予“以人为本”的新内涵 

三 突出“以人为本”与发展新常态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 现实的人与自由自觉活动的关系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核心


第二章 利益机制含义、类型、特征和功能

第一节 利益机制的含义和类型

一 什么是利益

二 利益机制的含义

三 利益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第二节 利益机制的类型与特点

一 利益机制类型划分的标准

二 利益机制多样性特征

第三节 利益机制的功能分析

一 利益机制的积极功能

二 利益机制的消极作用


第三章 中国道路与市场利益机制

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内涵辨析

一 中国道路的含义

二 “北京共识”无法替代中国道路

三 “中国模式”难以替代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中国道路成功的体制机制

一 机制的基本含义

二 中国道路成功关键

三 中国道路的成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三节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建立的过程分析

一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建立阶段

二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基础阶段

三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决定作用阶段

第四节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影响分析

一 市场经济体制性利益机制的积极影响

二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以人为本与市场利益机制的矛盾分析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冲突

一 资本利益机制的一般形式

二 资本把人与人的关系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

三 资本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发展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扬弃物的依赖性关系思想

一 《手稿》与物的依赖性关系扬弃

二 《手稿》思想的学术地位问题

三 坚持从整体性方法研究《手稿》的意义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国道路价值探索

一 中国道路的价值探索

二 以人为本与扬弃物的依赖性关系

三 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理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由概念

一 自由究竟是什么

二 马克思主义自由概念究竟如何理解

第二节 多学科维度马克思主义自由概念

一 哲学的自由

二 政治的自由

三 经济的自由

四 伦理的自由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自由张力与限制思想

一 目的自由与工具自由的统一

二 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统一

三 自发自由与自觉自由的统一

四 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统一

第四节 社会主义自由张力与限制相统一的成功创新

一 以目的自由为核心理念与工具自由的科学发展

二 以实质自由为决定因素与形式自由的能动作用

三 坚持尊重自发自由同时强调自觉自由

四 每一个人自由张力释放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六章 中西自由方法论比较的践行原则

第一节 现代西方自由的沉沦和异化

一 目的自由被异化同时工具自由是唯一统治者

二 张扬了形式自由却掩盖了实质自由

三 自发自由被推向神坛而拒斥自觉自由

四 崇拜个人自由而不顾一切人的自由

第二节 我国先秦儒家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先秦儒家对自由含义的理解

二 先秦儒家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 先秦儒家自由思想的启示

第三节 中西自由方法论比较的自由实践原则研究

一 中西自由方法论前提

二 方法论视阈的中西自由思想歧异

三 社会主义自由的实践原则


第七章 社会主义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思想来源

一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平等理解

二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形成与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形成过程

二 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对资产阶级平等的扬弃

三 平等必须以长期的历史条件为前提

四 平等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五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一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平等与自由的优先选择评析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由与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三 改革开放前自由与平等优先选择理论与实践

四 改革开放后平等与自由价值选择


第八章 自由与平等的制度公正研究

一 公正是优于正义的价值德性

1 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目的价值

2 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规范性价值

3 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具体范畴

二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1 制度属性决定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制度价值

2 制度价值的作用方式显示公正优先于正义

3 制度价值的评价标准证明公正优先于正义

三 自由和平等实现的制度公正前提

1 制度建立的基础公正

2 制度运行的体制公正

3 制度实现的机制公正

4 制度内生的伦理原则公正

5 制度规范的法律规则公正

四 制度公正的自由与平等价值内涵

五 中国制度公正的自由与平等价值实践特色

1 制度基础公正奠定了自由平等发展的价值前提

2 体制公正提供了自由平等发展的价值平台

3 机制公正破解了自由平等发展价值实践的关键问题

4 伦理原则公正营造了自由平等和谐发展环境

5 法制公正规范了自由平等发展法治秩序


第九章 以利益机制协同创新推进人的发展

第一节 以自由看人的发展

一 自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利益机制协同创新

第二节 科学选择利益机制推进人的发展

一 利益机制选择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

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利益机制的公平正义

第三节 法治规范利益机制与激发社会活力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活力的二重性

二 全面依法治国对社会活力的规范功能

三 以法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社会活力正能量释放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以人为本的含义与实质

以人为本是本课题的逻辑起点。问题是究竟如何理解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厘清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诸如人、人民、个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价值观还是存在论?唯物史观前提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旧唯物主义如费尔巴哈的孤立的、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或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个人,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民为邦本”中的建立在“人对人依赖关系”基础上的、隶属于奴隶主、封建主且缺乏社会主体内涵的人。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即以实践活动主体为前提来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就能实现存在论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究竟如何确定,一直是学术界理论研究的聚焦点。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潮那里,大都是根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来确定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尤其是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甚至用《手稿》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来替代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人们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现实的个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起点,但以《手稿》的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起点的学者也不乏其人。马克思主义人学具有与人道主义不同的特殊内涵。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究竟如何确定,不仅是一个在学术研究领域亟待澄清的理论问题,它更是我国究竟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内涵理论前提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值得注意的是,《神圣家族》被忽视了。事实是,《神圣家族》是《手稿》与《形态》之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环节。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只能是现实的人的存在。但是,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论述既不是(手稿》,也不是(形态》,而是从《神圣家族》开始的。

……



精彩内容

本书运用主体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和协同创新的方法,在充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和吸纳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人的发展与利益机制,从以人为本的含义与实质,利益机制的含义、类型、特征和功能,以人为本与市场利益机制的矛盾分析,马克思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思想,社会主义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以利益机制协同创新推进人的发展等层面和角度展开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探讨,从而明晰地论述和阐明人的发展与利益机制的内外在关系,旨在探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与引导利益机制的协同创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探索可能之路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