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3.49 6.2折 ¥ 16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英)克里斯·麦克纳布(Chris McNab)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5525150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4546560
上书时间2024-11-04
克里斯·麦克纳布(Chris McNab),英国著名军事史作家、资深编辑,专长武器与军事历史题材写作,尤擅图文作品,现已出版100余部著作,其文章广泛刊登于各类杂志与报纸。
译者简介
沈立波,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历任原陆军某部排长、参谋、连长、营长、师作训科长等职,201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
引言:绝地重生
第一章 闪电战:猛兽出笼(1939—1940)
波兰和西线
军队架构
征兵和训练
班战术
排战术
部队对比
训练致胜
装甲力量发展
军种常服和作战服
第二章 北非和巴尔干(1940—1943)
德国陆军总体变化
战争生活
武器和装备
服装种类
装甲兵在北非
反坦克武器
车辆和其他装甲战车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
经验教训
巴尔干
克里特岛和伞兵
外观和装备
第三章 巴巴罗萨行动和东线战场 (1941—1943)
入侵和第一次失败
军队单位的发展
步兵
装甲师在东线
武装党卫军
命运改变
第四章 意大利和西线 (1943—1944)
意大利的溃败
诺曼底登陆日和西部战役
1944年的德国陆军
防御战
装甲兵的作用
装甲掷弹兵组织
反坦克战争
托特组织
第五章 最后的战败:撤回本土(1943—1945)
东线
西线
部队结构发展
希特勒青年团
国民突击队
第六章 终 局
附 录
译名对照表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字面含义为“防御力量”)诞生于最为晦暗的经济低谷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文简称“一战”)硝烟散去,1919 年6 月,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向德国强加了一系列的限制性措施。除此以外的其他条件中,条约指出到1920 年3 月31 日,德国陆军总员额不超过10万人,其中4000人为军官。条约详细规定了陆军编制:由21 个三营制步兵团编成(包括21个附属的训练营在内),每个团只能编制1个迫击炮连;同时,按比例编配若干数量的骑兵部队,加上7个三营制的炮兵团,野战工程、信号、摩托化和医疗营各7个,总共7个师。
从1914 年打到1918 年的3.4 万名军官和近800 万德国陆军将会被削减到无足轻重,再也没有展开军[1] 级作战行动的希望。对一心复仇的法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德国没有了越界深入的威胁。而且,一系列限制的好处是,德国士兵必须服役至少12 年、军官25 年,这样德国人无法编组预备役。战胜国的设想是,通过限制措施后,德国的武装力量再也无法强大到威胁欧洲的和平。
德国人要面对的困难局面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大幅裁减。战争结束时,绝大多数人普遍感到由衷的宽慰,但人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与冲突相伴而生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德国。战争结束时德国人罢免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并努力寻找一种有能力、有声望让德国走上复苏之路的政府构成形式。这个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破产了。尽管美国努力支撑这个被严重削弱的国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但德国的政治动荡一直持续到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德国的邻国和先前敌人的恐惧加剧了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在德国西面,驻扎着法国的100 万军队;东面是波兰,在德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被认为是威胁,特别是波兰30 个步兵师和10 个骑兵旅的优势兵力。从地理上讲,东面的但泽走廊把仍然是德国领土的东普鲁士从德国分隔开来;在西部的莱茵兰,战胜方协约国坚持永久非军事化,且占领达15 年之久。除了以上条件和其他负担之外,还有一个沉重的赔款问题。在这一点上,法国人强烈坚持。
1920 年4 月2 日,德国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成为德国裁军后军队的总司令,并面临着将其改编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 万国防军(帝国陆军)的任务。1926 年10 月7 日之前,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尽管个人偏爱骑兵,但他构想并颁布了一种原则,奠定了德国军事作战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简称“二战”)结束。
冯·塞克特在一战期间曾在许多参谋岗位任职,最后成为第3 军的参谋长。1919 年他担任了5个月的总参谋长,战争结束后,立即花费大量时间评估以机枪、铁丝网、大炮和坦克为主导的作战理念。他意识到德国陆军已是一支过时的军队,不能像一战那样参加未来的任何战争。
无论冯·塞克特的政治观点如何,他的行为都将从根本上影响德国军事。为了避免一战中过时的围城战术再次带来巨大损失,他意识到军事战略必须以机动性为基础。毫无疑问,他和英国陆军的黑格(Haig)元帅一样,渴望在突破敌人前线战壕后,让骑兵突入敌人后方。然而,他同时更敏锐地认识到,一旦敌人有时间挖战壕巩固防御,这种突破就难以实现。
他注意到擅长机动攻击的突击部队在1918 年取得了成功。他所强调的是,如果这些突破要保持势头,就必须为这种突破提供及时补给,然后在人员、武器、食物,包括战争需要的所有其他前提条件方面提供保障他教导的实质是,“战术取决于武器装备之间的协同配合”,而下一场战争会是一场“策略性调动”。与许多参谋军官不同的是,冯·塞克特经常四处视察。他是在斯特拉斯堡的一所中学而不是在军事学校接受教育,这可能使他获得了比传统军事学习更灵活的思维。1920—1926 年,他的工作成果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战斗与指挥》,其中强调了战斗中机动的重要性。他想要建立一支够应付敌人突袭的军队。这支新式军队的真正力量在于机动性,而数量庞大的骑兵分遣队、身体条件良好的步兵、整编摩托化或机械化部队、机枪和大炮为机动性提供保障。当然,德国防卫军的士兵已经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战士。他所要做的,就是训练他们,发挥他们的机动性。
冯·塞克特的工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从1923 年开始,德国陆军开始以他发表的理论作为训练和演习的基础。尽管在演习中投入地面的实际人数很少,但他军事理论的基本要素成为德国战略和战术思想的基础。现在的重点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为反击敌人而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日常准备。1923—1926 年的训练和演习表明,运动战的概念也正在成为德国陆军的标准思维,一直向下延伸到班排一级。
1933 年,冯·塞克特尽管在希特勒和纳粹党(NSDAP,即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掌权时退休了,但他留给德国陆军的遗产并没有丢失。1933 年1 月30 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挑剔的眼光中当选德国总理。希特勒打算扩充军队以达到他在欧洲的扩张主义目标,而军队自然高兴。高级将领们认为希特勒是可以控制的,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自一战之前,因征兵的原因,德国被划分为若干军事区。每个军事区都为军队招募和训练士兵,每个军事区都有相应的军指挥部、兵营和德国防卫军所需的训练区域。希特勒上台后明确表明,军队要从原来的7 个师扩编到13 个军共36 个师。军队最初的反应完全是始料未及的,因为他们要深入评估如此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大量后勤问题。然而,他们很高兴摆脱《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为可以恢复1918 年以前军队在德国社会中享有的荣耀地位。
每一名德国男性都有义务在军队服兵役,尽管这一条政策被《凡尔赛条约》严格禁止。1935 年3 月16 日,希特勒颁布了《德国武装力量扩充法》,恢复征兵,将军队扩编到先前确定的36 个师。1935 年5 月21 日,第二部法律明确了在武装部队(即国国防军)服兵役的义务,几乎没人可以例外。尽管希特勒仍在建立纳粹党的权力基础,但这些法律加强了他和军队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意味着,冯·塞克特所提倡的需要创建和训练的小型专业化力量迎来了新兵,并在国内社会和整个世界军事界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从1934 年8 月2 日,所有德国士兵宣誓:“我向上帝作出神圣的誓言:我将永远无条件地服从德意志帝国和人民的领袖、国防军最高指挥官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名英勇的士兵,我随时准备为这条誓言献出我的生命。”此时,希特勒已经明确建立了一个独裁政权,修订后的誓词有力地表明,德国武装力量现在处于新的管理体制之下。
在希特勒大规模重整军备的支持下,国防军迅速扩张。德国军队就像绝境重生,摆脱了因一战战败引发的重重灾难和《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再次崛起成为欧洲大陆上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力量之一。1939 年9 月1 日,当德国入侵波兰时,其军队员额达到318万人,最终扩编到950万人。到1945 年5 月8 日至9 日,在西线和东线无条件投降之日时仍有780万人。这与希特勒最初接手时的10 万兵力有天壤之别。本书旨在展示的是,德国陆军和相关单位,比如武装党卫军和纳粹德国伞兵,是如何赢得声誉,以及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从德国陆军在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切入,讲述纳粹德国陆军在一战后的绝地重生,二战从初期的闪电战到北非鏖战、入侵苏联,再到东西线败退、本土防守,直至最后溃败等的全部演变过程。本书将纳粹德国陆军的发展过程与二战史有机融为一体,不时穿插各种珍贵的历史照片、兵器图军服设计图、兵装备图、战场地形图、战局图等等。这是一部可触摸历史细节的二战图文著作,兼具历史性和知识性,具有较好的出版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