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热的追求
  • 狂热的追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狂热的追求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57 6.2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著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001001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9896789

上书时间2024-10-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古典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一份个人记录, 从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开始,到1966年破译遗传密码结束。作为 准备,我将提供一个简短的序幕,概述我的成长和教育经历的一些细节,包括我早期接受的宗教教育,接下来是我如何用“闲聊测试”决定从事哪个科学领域。在尾声部分,我概述了1966年之后的一些工作。

 

本书的正文与尾声部分涉及的科学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正文部分,我们有相当的把握正确答案是什么(蛋白质折叠是个例外); 在尾声部分,我们尚不知道事情会出现什么新变化(在这里,双螺旋 是个例外)。因此,尾声里的诸多评论都是一家之言,正文部分的评论则稍微更具权威。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进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从业人员可以相当清楚地评估自己早期的想法,或者同时代人的想法。在过去,这种机会并不常见。在那些进步缓慢的领域里, 这也不常见。

 

在本书里,我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地列出在那些激动人心的年月里所参与的所有科学工作,更不奢望记录其他同仁的工作。比如,我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提及我与吉姆·沃森(Jim Watson)关于病毒结构的想法,也没有谈到我与艾利克斯·瑞奇(Alex Rich)就一些分子的结构展开的合作。相反,我记录在书里的是一些在我看来具有普遍教益的经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 —— 特别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错误。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会更多地谈到失败,而不是成功。

 

1947年,我31岁,来到了剑桥。头两年,我在斯特蓝维奇实验室做组织培养,然后转到了卡文迪许物理实验室。在那里,我重新做回了研究生,学习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蛋白晶体,由此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正是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做研究。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和 吉姆·沃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关于双螺旋发现的来龙去脉,许多书籍和电影已经讲述过许多遍了,我很难再讲出什么新意。与其重复一遍人尽皆知的往事,倒不如对该发现的某些侧面进行评述。与此同时,我也会对BBC*近推出的关于双螺旋发现的电视节目《生命故事》进行评述。同样地,我也不会详细复述遗传密码是如何解开的,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讲到它了。相反,我将重点讨论理论探索途中的迂回曲折,在我看来, 很少有人明确意识到,关于遗传密码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多么大的失败。

 

由于我的主要关切是思想,而非人物,所以我没有详细刻画朋友或同事的性格肖像。这主要是由于我不愿直率地讨论与我关系密切而且目前依然在世的人。尽管如此,在书里我还是穿插叙述了不少逸事掌故,读者可以管窥科学家们的大致模样,阅读也不至于太枯燥。要 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整本毫不间断的思辨,且甘之如饴,恐怕只有少数读者才能做到 —— 他们必须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总之,我的主要目的是以一种较轻松的方式表达一些见解和思想。

 

本书既是为了同行科学家,也是为了一般大众而写。但我相信, 外行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读懂大部分的讨论。当然,其中一些讨论的技术性较强,但即使是在这些例子里,核心论点也比较容易把握。有时我会从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添加简短的评论,这会以方括号的形式标出来。为了帮助那些不了解分子生物学的读者,我在本书的扉页里附了一张图,列出了分子、染色体、细胞等的大致尺寸;在附录部分还有 两张图,一个提供了关于分子生物学核心组成的简明素描,另一张则列出了遗传密码的细节。鉴于大多数人(除了化学家)都不爱读化学 符号,我仅在附录甲里保留了它们。 我努力提供一份清晰的记录,不过,普通读者可能仍然发现本书第4、5、12章的某些段落读起来颇为费力。我给这些读者的建议是, 如果你在这些段落卡住了,要么再耐心坚持一会,否则就跳过去。本书大多数篇章还是相当好读的,千万不要因为少数段落难以理解就放弃了希望。

 

本书*重要的主题是自然选择。我将会提到,正是由于这一基本原理,生物学才不同于其他科学。当然,人人都能明白这个原理本身, 但事实上,只有相当少的人真正理解了它。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自然选择历经数十亿代之后产生的结果,即由此产生的生物的特征。自然选择几乎总是依赖于既存事物,因此一个简单的基本过程由于不断添加的新奇部件而趋于复杂。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çois Jacob)对此有优美的描述,“演化是个修补匠。”演化带来的复杂性使生物体显得不可思议。生物学因此迥异于物理学。物理学的基本法则通常都可 以用准确的数学公式来表达,而且它们很可能适用于整个宇宙。相比之下,生物学里的“法则”往往只是宏大的概括,因为它们试图描绘的是自然选择在数十亿年里演化而成的化学机制。

 

 生物体的复制对自然选择至关重要,它产生出了无数的复杂化学分子的精确复制体。物理或其他学科里从来没有这种现象。有人因此认为生物体似乎无规律可循。

 

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物理学家对生物学研究望而生畏。在物理学中,优美、简洁且高度抽象的数学归纳,都是有用的向导;但是在生物学中,这些智识工具却可能非常误导人。

 

因此,生物学的理论工作者都要必须从实验证据(无论它们多么含混不清)里接受更多的指导,程度之深远远超过物理学。这些论点将在第13章里得到更具体的阐述。 因为是学物理出身,在30岁之前,我对生物学的了解一直非常肤浅。我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了生物学的思考方式。这不啻于一场重生。 但这种转变并没有那么困难,而且显然是值得的。为了说明我走过的路,请允许我先简单叙述一下早年的情况。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自传。在这本书中,克里克记录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里他所参与的科学工作,主要笔墨集中在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到1966年破译遗传密码的这段时间。克里克记录了他看来具有普遍教益的科研经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从那些失败的故事里更能感受到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思考和坚持。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克里克,英国物理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他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奖。他也是《狂热的追求》《生命本质》和《分子和人》等著作的作者。,   傅贺,男,1987年出生,武汉大学本科,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与生态学研究。

目录
第1章  序曲:早年
第2章  闲聊测试
第3章  恼人的问题
第4章  拆台
第5章  阿尔法螺旋
第6章  在双螺旋的光环下
第7章  关于DNA的书籍与电影
第8章  遗传密码
第9章  蛋白质指纹图谱测序
第10章  分子生物学中的理论
第11章  缺失的信使
第12章  三联体
第13章  总结
第14章  尾声:我的近况
附录甲 经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附录乙 遗传密码
索引

内容摘要
     孩童时代的许多事情我都记不清了。我甚至不记得我的小姨教我读书这件事,那时,她是一名教师。从当年拍下来的照片来看,我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我的母亲喜欢开玩笑说我看起来像大主教。我不确定她是否真的见过大主教——她不是英格兰天主教或者其他教会的成员——但是她有可能在报纸上见过。我不大相信在四五岁的时候我就有这种大人物的派头。我揣测,她想说但是又不好意思说的是。她觉得我像是小天使,金发蓝眼,带着一点“天使般”善意的好奇.当然,也许她看到了更多。我母亲曾给奥黛尔(Odile),我现在的妻子,一个项链坠子作为纪念。坠子里面有两张很小并且旧得褪色的照片,一张是我的弟弟托尼(Tony),另一张是我。有一次我说,这张照片里的我像个小天使。“才没有,”奥黛尔说道,“看你那犀利的小眼神!”当然,她和我生活了多年,无数次领教过我挑剔的眼神,这是她的经验之谈。 关于早年性格的另外一个线索来自于迈克(Mictlael),他是我跟任妻子多德的孩子。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他跟奶奶住过一阵子。我留意到。有好几次,听了奶奶的敷衍解释之后,他都会说,“肯定不是那么回事!”我的母亲自然很费解,就问,“为什么不是呢?”然后迈克总会给出一个简单、准确又合情合理的回答。我猜测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这并没有很难。因为她想问题往往不是很清楚——但是她觉得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她感到既不安又惊讶。无论如何,现在我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我的母亲(如同许多母亲一样)认为自己的长子有特别的天赋,在这样一个殷实的中产之家,她尽全力为这些天赋的发展提供保障。 我的父母没有任何科学背景,他们大概招架不住年幼的我无穷无尽的提问,于是给我买了《儿童百科全书》(Children’s Encyclopedia)。这是一套丛书,每一册里都有艺术、科学、历史、神话、文学。包罗万象。在我的印象里,我读得津津有味,不过最吸引我的是科学章节。’字宙是什么样子?原子是什么?生物是怎么发育的?我囫囵吞枣地接受了其中的解释,并以我日常生活的见闻来对比,发现其中的惊人之处。这样的“发现”是何等快慰!回头来看,我可能很早就决定做一名科学家了。但是,有一件事情令我惴惴不安:等我长大了——那得到什么时候呀!——世界上的奥秘都被发现光了怎么办?我把忧虑告诉了母亲,她安慰我道,“别担心,小乖乖,留给你的发现多着哩! 等我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家里做实验了——我的父母给我买了化学教材。我尝试过制造人工丝绸——结果失败了。我在烧瓶里混合了一些爆炸性物质,然后通电激发它们——大获成功!自然,我的父母很好担心。我们达成了一致:我可以做瓶子爆炸实验,但是必须要浸在水桶里。因为采集野花标本,我从学校得了一个奖——人生的个奖。我比其他同学收集到的花朵都要多。但这是因为我住在城郊而其他同学都住在城里。对此我感到一丝愧疚.不过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奖品,那是一本关于食虫植物的小册子。我编纂并印制了一本小型杂志,供我的父母和朋友消遣。除此之外。我实在不记得我特别早慧或者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我的数学不错,但我从来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定理。简言之,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有逻辑头脑和进取心,只要有兴趣就会努力去干。要说缺点,那就是。如果我能轻易领会一件事情,我就认为自己理解它了。 P2-3

主编推荐
 31岁来到剑桥从事研究工作,33岁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37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41岁获诺贝尔奖,60岁开始脑科学的研究,克里克诠释了“人生不设限”。克里克是达尔文以来zui的生物学家,这是一本坦诚,又智慧的自传。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难题,克里克的“闲聊测试”,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是怎样的?克里克这位*的C位主角,将把我们带回到*现场,亲历那段颇具戏剧化的激动人心的历史。 《狂热的追求》适合科研工作者以及未来科学家来读,克里克记录了如今看到都颇具教益的内容: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错误。克里克在科学中的体会和思考蕴含其中。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精彩内容
    本书是诺贝尔奖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自传。在这本书中,克里克事记录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了他所参与的科学工作,主要笔墨集中在在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到1966年破译遗传密码的这段时间。克里克记录了他看来具有普遍教益的科研经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在那些失败的故事里更能感受到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思考和坚持。

媒体评论

  媒体:
  “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轶事——通俗科学写作的典范。”
  ——《纽约客》
   
  “当今科学界的一位巨人回顾他功勋卓著的职业生涯”。
  ——《纽约时报书评》
   
  “直达弗朗西斯·克里克那的大脑。阅读本书,仿佛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沐春风。”
  ——詹姆斯·沃森,《双螺旋》的作者
   
  “智力消遣读物”。
  ——辛尼·艾特曼,《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不止是个人自传。它关切更在于思想与理论在生物科学中的位置……等待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听到了克里克本人的声音”
  ——约翰·凯恩斯,《自然》
   
  “一份优美的记录……关于科学的进步,夹着着过程中的体会、运气、思考和工作。”
  ——里·德姆巴特 《洛杉矶时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