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国戏曲人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94
6.2折
¥
34
全新
仅1件
作者梅兰主编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9916368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4元
货号7987961
上书时间2024-10-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戏曲发展的摇篮时期
第一节 东海黄公杀虎
第二节 俊美威武的兰陵王
第三节 秋胡之妻罗梅英
第四节 替兄顶罪小孙屠
第五节 负心状元张协
第六节 完颜寿马错立身
第七节 赵五娘琵琶记
第二章 元代前期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为爱抗争崔莺莺
第二节 赵氏孤儿报冤记
第三节 包拯智斩鲁斋郎
第四节 感天动地窦娥冤
第五节 宫廷悲剧梧桐雨
第六节 才貌双全谭记儿
第七节 关二爷单刀赴会
第八节 风月女子赵盼儿
第九节 裴度还带救命
第十节 杜蕊娘智赏金钱池
第十一节 离魂女聂小倩
第十二节 东唐老李茂卿
第十三节 温太真骗婚
第十四节 江州司马青衫泪
第三章 元代后期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货郎旦春郎认亲
第二节 闺怨佳人王瑞兰
第三节 包青天秉公办案
第四节 包拯灰阑断案
第五节 李逵负荆请罪
第六节 柳毅传书
第七节 李千金私定终身
第八节 汉宫秋昭君出塞
第九节 钱大尹假娶谢天香
第十节 看钱奴贾仁
第十一节 沙门岛张生煮海
第四章 明清戏曲中的典型人物
第一节 慕色还魂杜丽娘
第二节 桃花扇李香君
第三节 于棼南柯一梦
第四节 玉禅师翠乡一梦
第五节 惊才绝艳孟丽君
第六节 祢衡击鼓骂曹
第七节 替父从军雌木兰
第八节 忘恩负义中山狼
第九节 杨震暮夜却金
第十节 明禅惠婵双宿双飞
第十一节 崔护觅佳人
第十二节 俏娇娘倔飞红
第十三节 名妓玉堂春
第十四节 道姑陈妙常
第十五节 苏武牧羊
第十六节 深明大义红拂女
第五章 京剧中的戏曲人物
第一节 泪撒乌江楚霸王
第二节 薛赵二女义结金兰
第三节 朱买臣马前泼水
第四节 阮小七打渔杀家
第五节 金玉奴骂婚
第六节 贺皇后骂殿
第七节 杨四郎探母
第八节 孙悟空火烧盘丝洞
第九节 狮子楼武松杀嫂
第十节 敖桂英义责王魁
第十一节 杨香武盗取九龙杯
第十二节 李七白绫记
第十三节 秦琼卖马
第十四节 乌龙院宋江杀妻
第十五节 李桂芝写状
第十六节 程家小姐凤还巢
第十七节 林冲被逼上梁山
第十八节 贵妃醉酒
第十九节 张义钓金龟
第六章 现当代地方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豫剧中戏曲人物
1、自由婚恋小二黑
2、革命烈士刘胡兰
3、赵银环落户朝阳沟
4、陶三春斩黄袍
5、柴郡主状元为媒
第二节 评剧中的戏曲人物
1、张五可以花为媒
2、杨三姐告状
3、海棠红认子
4、谢瑶环下江南
第三节 越剧中的戏曲人物
1、鲤鱼精假扮牡丹
2、忍辱负重何文秀
3、周家雷雨夜
4、白蛇水漫金山寺
5、郭暧醉打金枝
6、陆游钗头凤前忆故人
7、狸猫换太子
8、沉香劈山救母
9、韩玉娘生死恨
第四 节 黄梅戏中的戏曲人物
1、思凡七仙女
2、女驸马冯素贞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小霸王周通抢亲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戏曲发展的摇篮时期
先秦时期,戏曲的雏形是宫廷歌舞,先秦优徘为宫廷艺匠,既是歌舞的创作者,也是表演者,当时也没有确定的剧目,全凭艺人自由发挥。直到汉唐时期,都没有性格很饱满的戏曲人物,而戏曲主角主要是神怪人物以及王朝将相。当时的戏曲处于摇篮期,既缺乏专业的创作者和戏曲剧目,也没有发展到戏曲的正常轨道来。
直到宋朝南戏的出现,戏曲开始脱离阶级化,向民间发展。此时的戏曲开始呈现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历史性,此时的戏曲人物开始来自民间,也具备自己的性格,虽然在人物表演方面还欠缺成熟,但是已经具备基本雏形。
漫长的摇篮时期为戏曲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戏曲艺术能够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门类而能够繁衍至今。
第一节 东海黄公杀虎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焉。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
这个故事出自于中国第一个戏曲剧目——《东海黄公》,所谓的剧目,就是按照剧本来演出,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表演方式。汉朝以前的歌舞演出都没有情节设定,由歌舞艺人随兴所至,而“东海黄公”剧目上演的冲突矛盾是按照事先规划来排演的,这个剧目也为我国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传古代有个东海人,名字叫黄公,他从小就练习杂技和幻术,功夫非常了得,还能独自上山抓蛇驯虎。黄公用红绸高高束着头发,腰间常常佩有一把削铁如泥的金刀,看上去威猛精神,而只要他一开始做法,立刻风雨大作,天象变幻,云雾生腾,山河澎湃,场面恢弘雄壮,因此他深受民间敬仰。
可是后来,黄公到了年老力衰的时候,已经没那么大的本事了,加上他平日里饮酒过度,很不注重养生修性,显得衰老而颓废,也远远没有当年威猛的形象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神力和法术都已经渐渐失效了。
到了秦朝末年,有一只大白虎在东海出现了,为非作歹,伤及牲畜,祸害了许多百姓,于是黄公拿着佩刀就想去收服老虎,想为民除害,可是他的法术已经退化到十分衰微了,不仅没有除掉一害,反而被老虎所折命。
在中国古代的图腾说里,白虎是四灵之一,是战神、杀戮之神,具有非凡的天生神力。所以古人对它是有几分敬畏感的,而既然把它当做方位四灵,也是对它有几分亲近感的。在当时的汉人的心目中,白虎的威力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了,表面上看黄公是因没有看清自己的后期实力才导致丧命的,暗喻的大概是连黄公那样有法术的人都没有斗过虎,何况区区凡人呢。
关中的百姓根据这个故事编排成戏剧,后来流传到宫里,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角抵戏俗称百戏,是秦汉时期盛行的戏种,以角抵也就是兽角为表演基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以及武打娱乐活动。角抵戏在汉唐时期常常被贵族用来当做招待客人的必要节目。
黄公在这里虽然也是以悲剧收场,但是还是谱写了一曲英雄末路的挽歌。这里的黄公固然可叹,却还是令人敬重、心生哀叹。而在枉死虎口下的悲剧黄公之后,又有后人根据《东海黄公》而改编出另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黄公形象:
安期生得道于之罘山。持赤刃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之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
-——《郁例子》
《郁例子》这个故事里的东海黄公一改之前的悲剧形象,成为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跳梁小丑。
故事是这样的,在之罘山,有个得道成仙的人,名字叫安期生。他本领很大,能够只凭借一把三寸红色小刀就能制服猛虎。老虎被驯服后,安期生用刀比划,左右指挥,老虎竟听他的指挥前进后退,就好像一个乖乖的小孩一样。
东海黄公看到安期生驯虎自如,就很是羡慕,他以为这种驯虎的神妙本领的关键就在那把红色的小刀上,于是就把他从安期生那里偷了过来,带在了自己身上。不久,黄公在山路上碰到一只猛虎,他自以为是地拿出刀来与虎搏斗,想要驯服这只老虎。结果那把看似很灵的刀却一点儿也不听使唤,斗不过老虎的黄公于是就被老虎吃掉了。
此剧里的黄公,俨然一个不自量力、可怜可笑的艺术形象,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只看表面现象就凭借自己的想象臆断行事,最后让自己惨遭不幸,堪称“东方戏曲悲剧之父”。
悲剧戏曲里的黄公,就这样在民间愈传愈烈,最后还衍生出《黄公嫁女》等多个剧目,在戏曲《黄公嫁女》里,黄公是个谦虚不足、败事有余的悲剧人物,他平日里讲究孔孟之道,认为凡事要谦虚,可是他的谦虚没有用在正道上,他家有两个正当豆蔻年华、花容月貌的女儿,待嫁闺中,可是他却宣称两个女儿面相丑陋,以期为她们找到好女婿,却导致自己的女儿始终没有找到婆家,耽误了女儿的终生幸福,黄公被众人误解,有苦难言。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黄公的剧目民间还衍化出了很多传说,这个与虎搏斗的“黄公”就在百姓的口舌相传,成为古典艺术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经典人物。
第二节 俊美威武的兰陵王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北齐书?高长恭传》
戏曲艺术发展到了唐代,化妆技术日益精湛,尤其是面部化妆技术的发展,对戏曲的表现效果贡献颇大。随着化妆技法的提高而衍生出来的新的歌舞艺术种类极为——大面戏。唐代的大面戏是指戴着面具演出的戏,表演者通过在面具上涂抹各种颜料,来表现人物性格或者心情,《兰陵王》即是唐代大面戏的优秀剧目之一。
根据《北齐书》、《北史》的记载,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风调开爽,器彩韶澈”。从古书对兰陵王容貌的毫不吝啬的赞评里,我们可以想象,兰陵王的确是具备一种优雅的美的,这种美超乎性别,既具有男性的刚强,也具备女子的优柔。也许这种美貌来源于他的母亲,甚至我们可以猜想,他的母亲确是一个带着伤感面容的美丽女子,甚至这伤感的血液,也流入了兰陵王的脉络里。
可是身为一个战将,兰陵王的优柔的美貌却让他非常困扰。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身为将相子弟,彪悍的形象才能震慑敌人,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生存下来。因为兰陵王相貌优柔美丽,在战场上对阵杀敌时,他常常会受到敌人的蔑视。
为了在敌场上有着强大的气场,他命人制作了一些狰狞可怕的面具,在作战时佩戴在脸上,以此来震慑敌威,弘扬士气。
“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唐朝崔令钦 《教坊记》
而兰陵王,绝不只是一介武夫。他“忠以事上,和以待下”的作风,在当时他带领的军中和民间都广为传诵。在那个皇族腐败的乱世,一个皇家子弟能够与将士谈兄论弟确实难得。而且,这样一位善战的将军,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政敌”,他也同样宽仁以待。话说兰陵王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向上诬告他贪赃枉法,他因此被罢免官职。后来兰陵王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阳士深刚好被安排为兰陵王营中的将士,阳士深因此非常害怕兰陵王会借此报复自己。
兰陵王看出他的担忧,就安慰他说:“我没这个意思啊。”可是阳士深心中仍有介怀,非要央求受惩。兰陵王只好找了一个小借口小惩阳士深,好让他安下心来。兰陵王的这种宽宅仁厚的个人魅力,不仅在当时那个以武力为手段的疯狂时代独居风范,而且直到现今,这种光辉依旧具备学习价值。
可惜“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兰陵王也不例外。对兰陵王而言,也许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这样一个兄弟相残的帝王家族。北朝皇族在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疯狂的皇族,短短二十八年间,就相继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彼此杀戮,毫无亲情、仁爱可言。尽管兰陵王凭借着过人智勇尽量使自己免于灾祸,可是他的面容俊美、骁勇善战本身就令他陷入了一场杀戮,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改变他的悲剧宿命。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荒淫残暴,而且与他虐亲的同族相比,杀起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高纬与兰陵王谈到战事,貌似忘情地说道:“您常常入阵杀敌,深入敌方,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啊。”兰陵王听到皇弟说出这么富有感情的话,以为他是真心关心自己,于是心潮汹涌,感叹万分,回复了一句“为着保全自己的家国,就算再危险也无所谓。”
然而,正是兰陵王这句深切之于表忠心的话,给了昏君杀害他的理由。小心眼的后主高纬听了这句话,不仅没有感动,反而心怀芥蒂,猜忌道“这皇家是我高纬的,你凭什么认为是你的家,难道你想取我而代之?”
兰陵王也感觉到自己一时说错了话,深感大难将至,不由感叹,尽管自己已经尽量低调,但终究难逃“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有一天,后主高纬派下臣探望兰陵王,竟给他送去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对皇上尽忠尽职,无愧于上天,天为何要亡我?”
郑妃也伤感流泪,劝他说:“为什么不去找皇上求情呢?”天真的郑妃还以为这只是皇上的一点小误会,只要自己的夫君向皇帝求情,就能讨回性命。
而此时此刻,兰陵王心里却无比清醒,他知道向高纬求情根本没有用。因为就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上阵杀敌为国效力的老将斛律光,也是被皇上用莫须有的罪名残杀致死。万念俱灰的兰陵王,就这样怀着满腔难诉的冤屈,将毒酒一饮而尽,伤感地离开了这个四处杀戮、毫无正义与仁爱可言的悲剧世界。彼时,兰陵王年仅30岁。四年以后,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取代,高氏子孙惨遭灭门。
《兰陵王》这出“大面戏”具有一定的写实主义风格,这在当时不多的戏曲中显得难能可贵。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那个年代无法完成“忠义两全”的使命,最后只能在最好的年华里黯然逝去,只留给后人一身扑朔迷离的生平,和一张丑陋无比的面具,以及面具下那张忧愁美丽的面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