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附名师导读与提分训练4下共4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8.67
5.0折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启远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898353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1399577
上书时间2024-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贾兰坡(1908-2001),河北玉田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家。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没有大学文凭,但是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的顶端。 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为“北京人之父”。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和著述,发表论著已超过400余篇,为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和考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他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1931年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应邀赴英国伯明翰、剑桥等大学讲学。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李四光在古生物蜓科分类方面有重大贡献,在冰川学方面找到了中国数次冰川时期的活动证据,奠定了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基础。在地质学理论上,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学科,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晚年他在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高士其(1905-1988),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1918年,高士其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获得多个科目的优等奖章。1925年被保送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留校攻读医学博士课程。在研究脑炎病毒时,染上脑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后全身瘫痪。193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等职。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半个世纪中,他在轮椅和病床上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主要著作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菌儿自传》《我们的土壤妈妈》等。他的作品融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为中国科普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米·伊林(1895-1953),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版次不断增加,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灰尘的旅行》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2
我的籍贯/6
我的家庭生活/11
无情的火/16
水国纪游/22
生计问题/27
呼吸道的探险/31
肺港之役/38
吃血的经验/44
乳峰的回顾/50
食道的占领/58
肠腔里的会议/64
……
《看看我们的地球》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摘要
1908年11月25日,我出生在河北玉田县城北约7公里的小村庄——邢家坞。这个不足200户的小村子,北临山丘,南望一片平原,土地贫瘠,村民的生活比较贫困。 据坟地碑文记载:我们贾家原籍是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 听老一辈人说,我的曾祖有兄弟二人,大曾祖父没有儿子,按我们家乡当时的规矩,需要把我二曾祖父的长子,即我的大祖父过继给大曾祖父。我的二祖父也没儿子,又从我三祖父一门中把我的父亲过继给二祖父。由于生活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只身到北京谋生。 我们村里有个叫宋竹君的,据说他是燕京大学的前身——汇文大学(后改为汇文中学)毕业,在北京英美烟草公司任高级职员。经他介绍,我父亲也进了英美烟草公司。父亲本名贾连弟,号荣斋。他的工作部门叫“调换处”,实际上是做一种广告性质的工作。人们只要能集到一定数量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空纸盒或烟盒内的画片,就可以到调换处换取挂历、成套茶具及小玩意儿等物品。 由于工作日渐起色,人来人往日渐增多,人们都习惯称父亲为荣斋,而他的本名反而没人叫了。当时父亲每月薪水18元,他自己省吃俭用,每月只花8元,其余10元就托人捎回老家,家中的日子自然好多了。 我家村后的东山上有两个山洞,一大一小,我常常跟着其他小孩到小洞里探洞玩。大洞深不可测,我们从不敢进去。有时用石头打成圆球,从山上往下滚着玩。想不到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发现石球的打制过程和用途还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村北的小山下,还有一条南北向细长的水坑。这也是我们孩子常常光顾的地方。我们就在坑里洗澡、打水仗。我还常常到地里逮蝈蝈儿、捉蜻蜓和小鸟。在鸟中,我们最喜爱“红靛颏”或“蓝靛颏”,凡是我们网着的鸟,除了这两种,其余统统放生。当然我们小孩之间,也常常为逮鸟打架,母亲只是拉开了就完,最多打几下屁股。她不许骂人,骂人准挨一顿掸把子。 我外祖母家在门庄子,位于邢家坞村和玉田县城之间,地处平原,风光秀丽,也是个不足200户的村子。外祖母住在村前街的西头路北,家中有五间北房。东侧有条路通往后街,小路东边有个数十米长、直通南北街的大水坑,水坑东西有三四十米。前街路南有一块菜园,冬季多种大白菜,夏天除种各种蔬菜外,还种甜瓜、西瓜等。外祖母家我也非常爱去,除了有水坑可以游泳外,更因为那块很大的菜园子,里面有很多好吃的瓜果和蔬菜,比邢家坞的菜多了很多,何况还有一个比我大13岁的表兄,他常带我去坑里摸鱼和捉螃蟹,又好玩又能解馋。 大约到了7岁,我在外祖母家开始上学了。当地没有学校,读的是私塾。所谓私塾,就是在老师家上课。老师教几个学生,屋里没有课桌,只有个方桌,炕上放个炕桌而已。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还记得,老师叫谷显荣。每天进老师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子牌位行作揖礼,然后各就各位,背书或描红模子。学完了三本小书,又学了半本《论语》,谷老师因病去世了。我又到邻村跟一位叫“李小辫子”的老师学。当时已是民国,但他还是清朝打扮,留着辫子,所以当地人都叫他“李小辫子”,而不知他的大名。他对学生管得很严,背书背不下来或背错了,都要挨掸把子。他给我们讲的课文,我们听了虽然有时似懂非懂,但因怕挨打,背得都很熟。所以到现在什么“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大约到了8岁,“四书”读完,又读了点《诗经》,我的外祖母也去世了。此时邢家坞也有了私塾,我又返回自己的家继续读书。 应该说,我识字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戴明,虽未上过学,但聪明而知晓大义。村里有个叫王雍的老头,识字最多,他看的小说也多。每到夏天,大家在一起乘凉,都会叫王雍讲故事。母亲常把听来的故事再讲给我听,都是一些“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之类的,母亲一边讲一边教导我要学做好人,不要做坏事。后来母亲对小说也着了迷,就借来看,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王雍,天长日久,也认识了很多字,就是不会写。到后来,她连不带标点的木版印刷的小说也能看得懂。 父亲在北京做事,家里有了活钱,生活条件自然好多了。母亲要求我穿戴不能与其他孩子有区别,我只比别的孩子多件内褂和内裤,外表仍是粗布衣裤。别人家的孩子在玩的时候都背着扒篓,边玩边拾柴,母亲也叫我背一个,不要求拾多少柴,就是不能比别人家的小孩有特殊感。这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后来,我对待他人,不管职位高低,都能一视同仁,这不能不说是母亲当年教育的结果。 虽然父亲每月捎钱来,但家里平时仍是早饭玉米粥加咸菜,午饭和晚饭是玉米面贴饼子加上一锅菜,有时是小米饭。当然过节和有客人来就不一样了。有时为了给祖父下酒,母亲炒个菜,祖父总想叫我一起吃,母亲反对说:“小孩子家,吃喝时间长着呢!不在这一口两口。”过年时,客
精彩内容
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为什么细菌会致病?……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一读科普作品吧!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大家推荐的图书以科普作品为主,瞧,《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灰尘的旅行》,每一部科普作品中都有着无数有趣、有用、有料的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