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3.92 6.2折 ¥ 120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刘城,姚百慧编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6401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11666933
上书时间2024-10-27
论晚清维新知识界的“世界”图景(1880—1900)
——以“中西优劣论”为中心
权力与权利的博弈
——“五角大楼文件案”与美国宪政的挑战…滕凯炜(2009级)
试论英国与“自由法国”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冲突与合作
(1941年3-9月)
19世纪英国古史学家笔下雅典民主形象的演变……李诚(2011级)
中世纪二元权力体系下的英格兰医院……
魏玛时期英国驻德大使达伯农勋爵与战争赔偿问题关系初探
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外宣传研究(1917-1919)…蓝大千(2014级)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宣传中
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展现与冷战公共外交………吕形(2014级)
苏联对英宣传中构建的反法西斯共同体(1941-1944)
——以苏联情报局在伦敦发行的文学宣传作品为中心
睦邻与反共:
杜鲁门时期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文化外交(1945-1952)
“历史三性”与李泽厚对历史主义的重建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印度支那托管计划
游移在希腊内外
——埃托利亚人族群形象探析
爵士乐与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文化外交
阿马尔那时代古代近东婚姻外交中的公主身份辨析
“进步”与“民主”的叙事:
肯尼迪时期美国关于国内种族问题的对非宣传
想象与归去:
中世纪安乐乡的记忆建构
“危机的溢出”:
千日战争与巴拿马独立
西岛定生的“东亚世界论”研究
可口可乐全球帝国的建立:一部消费经济简史……栗全朋(2018级
一、引言
从传统“天下观”到现代“世界观”的转变,是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课题。在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之下,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世界认识的核心,是一种具有极强文化内涵的“天下”观念。正如人类学家王铭铭在《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一书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是一种世界观的文化体系,它将世界概括为一个以文化水平(“化”)的不同等级来安排的体系,认为世界上仅仅存在一种文明形态,即华夏文明(中国文明),并以这一文明的有无为基准,划分世界的中心一边缘格局:唯一的华夏文明以中心区域(中原)为基点,逐级向外辐射;其他地区依据与中心地区的远近教化关系,分别处于半开化或者野蛮的状态中(核心圈一华夏文明、中间圈一夷狄半开化、外圈一异域野蛮)。①在这样一种世界图景中,作为唯一文明的持有者,中国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万国来朝、天下中心的“天朝上国”地位。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入侵,使一个陌生的广阔世界突然呈现在晚清知识分子眼前。在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冲突中,中国面临的不仅是民族生存的危机,更是一种文明秩序的危机。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点,如汪晖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中指出,西方在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使中国殖民化的同时,还欲将一套“普遍主义”的新文化价值标准、知识道德体系输入中国。这使得东亚原有的文明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华夏礼乐”的唯一性与至上性面临颠覆性挑战。②又如日本学者佐藤慎一在《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一书中指出,鉴于传统“天下观”的强烈文化内涵,清末维新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首先是一种文明观的转换。只有在唯我独尊的文明观发生彻底改变的前提下,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识才可能发生根本的转变。③总之,在19世纪末的历史语境中,维新知识界对新世界图景的建构是与传统文明观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对中西优劣的重新认知为主轴的。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晚清知识分子们一面反思中国文明自身存在的问题,一面对抗西方霸权的价值、知识体系,力图通过对中西文明优劣高下的考察,重构“世界”图景,并将中国置于这一全新的世界图景中,确证自身在西方主导的新的世界体系中的位置及自身文明在新的世界文明秩序中的价值和适用范围。因此,本文试以维新时期的“中西优劣论”为焦点,考察此时期整体知识界“世界”观念的形成及其时代性思想特点。
目前学界对本文主标题19世纪末“世界”观的研究主要多从现实政治权力、现代民族国家认同、近代外交观念演变等角度展开,如罗志田的《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赵汀阳的《没有世界观的世界》,陈廷湘、周鼎的《天下·世界·国家》,项飚的《寻找一个新世界:中国近现代对“世界”的理解及其变化》等,鲜见从文明观、“中西优劣”角度入手的先例,与本文切入角度略有不同。①而涉及本文副标题维新思想家“中西优劣论”的现有研究虽然数量较多,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性研究和分析模式僵化两方面。
具体而言,一方面,学界对维新时期单个精英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专门研究汗牛充栋,其中涉及中西文化认知的名著主要有:美国学者约瑟夫·列文森的《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本杰明·史华兹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美籍华裔学者萧公权的《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中国学者黄克武的《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李承贵的《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王中江的《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焦润明的《梁启超启蒙思想研究》、钟培贤的《康有为思想研究》,等等。虽然这些成果不乏真知灼见,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纪念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创办20周年,特从2008级以来的本科生论文中,选取27篇汇为一集,以从一个侧面展示世界史专业的建设成果。文集的选取标准或为已正式发表,或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或入选学术会议,或参评重要奖项。内容涉及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全球史、环境史等方面。本书集中展示了本专业学生们的学术水平,反映了本学科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积淀,并旨在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促进与其他院校同专业师生的交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