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4.07 2.0折 ¥ 69.8 全新
库存74件
作者丁玉兰口述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62718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15692430
上书时间2024-10-27
序言/陆勤毅
第一章苦难童年与庐剧结缘
家庭与出生
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
芦店谋生失败
害眼疾
远走他乡讨饭
父亲惨死
娘仨相依为命偶遇丁家班
卖艺乞讨
随丁家班四处漂泊
第一次登台演出
各种艺名由来丁家班演出概况备受欺侮
险遭刺脸
唱砸(讨)彩戏、唱赌戏
和弟弟同台演出
启蒙师傅去世
得伤寒差点丧命
偷戏..
和费家班合班演出拜师傅
正式学艺唱戏
遇到新四军
成为皖中名角
遭遇抢婚
我的初恋
被逼结婚
我的第一个孩子天折
第二章艺术新生及辉煌
加入合肥平民剧社
起名丁玉兰
一炮打响
人红遭嫉
政府接收平民剧社第一次电台录音提赴上海观摩学习
参加艺人训练班
无缘参演移植剧《梁祝》参演新戏《宝莲灯》
……
I在老年大学任教
张老年大学庐剧专业教学浅谈.
组建合肥玉兰庐剧艺术团...
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荣获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排演新编庐剧《庆寿》
给玉兰剧团全体党员讲党课£3我现在的生活
附录一我眼中的丁玉兰
附录二丁玉兰大事记
附录三丁玉兰演出剧目
附录四“庐剧皇后”丁玉兰
后记/沈葵
第一章苦难童年与庐剧结缘
1930 至 1949年的中国,处于苦难、贫穷、战乱与动荡之中。外敌入侵,国家面临灭亡之灾;内战不断,社会无有和平;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20年间,落后与停滞始终困扰着亿万中国人。泱泱华夏,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山河水湖,人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前途迷茫。国家深陷苦难的泥潭,难以自拔。据国出生
肥东县,位于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紧邻省会合肥市的东边,因此得名,亦称合肥东乡。1949年前的肥东,其贫穷与落后不言而喻,尤其在农村地区,许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外出逃荒要饭。人们的生活状况,可见一斑。
1931年农历八月十六日,丁玉兰出生在肥东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又身患残疾,丁玉兰和弟弟从小就被迫跟随母亲,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浪迹四方的乞讨生活。1938年10月,日军侵占肥东梁园镇,丁玉兰的父亲惨遭杀害。走投无路之际,丁玉兰娘仨被唱倒七戏的班社丁家班收留。
在旧社会,唱小戏的艺人备受歧视,被蔑称为“戏子”,属于三教九流之列的下等人,没有社会地位,被世人瞧不起。有些艺人因唱小戏被抓去游街、坐牢、顶芦席枷、绑在木桩上暴晒,有的甚至被毁容,无法再登台演出。班社规模小,大多不超过十个人,多在山乡集镇演出。戏班生存异常艰难,演员多为贫穷的乡村农民或小手工业者。班社多数是在农村、乡镇流动演出的“三打七唱”①的草台班子。他们行头破旧且少得可怜,道具、灯光更谈不上,没有演出舞台,靠临时搭的草台或干脆就在空旷一些的平地上演唱。戏班四处流浪,风餐露宿,每走一个码头,还要受当地官府、黑恶势力的刁难、盘剥和欺压,他们无力反抗.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逃走。戏班收入低微,生活艰难,艺人们穿旧衣、住破庙、滚稻草、肚子饱一顿饥一顿,形同乞丐。衣难遮体、食不充饥、住在破庙、行动受拘是当时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州
庐剧、原名“倒七戏”,俗称“小倒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曾流行于淮河南北和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部分地区。倒七戏的形成年代,向无史料可供稽考。①据老艺人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已有职业性的班社流动演出。早期的倒七戏,无论是剧目内容,还是表演艺术形式,都还比较粗糙,有些还有一些粗俗的甚至打情骂俏的色情成分。在解放前,倒七戏受到统治阶级的蔑视与压制,发展较为缓慢。清朝和民国政府都有“淫娼倒七,窝藏匪类,应按律治罪”的告示。倒七戏虽屡遭官府的诟病与歧视,却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每逢农闲、四时八节或佳辰节令,或祝寿、得子、禁山、做谱等,老百姓常请倒七戏班社前来助兴,或在祠堂演出,或在晒场演出,或在田间溪头临时搭台,剧目因地因景而异,经费或由族、宗祠开支,或由主持者向村民筹集。在农忙劳动的间隙,百姓也爱唱几段倒七戏自娱自乐,以调节劳动气氛、消除劳动疲劳。清末民初,一些专业的倒七戏班社和当时逐渐衰落的徽班,以庙会、青苗等香火戏的形式合班演出(人们称之“四平带折班”,“四平”指徽调,“折”指倒七戏的折子戏、小戏②)。通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倒七戏在剧目、表演艺术等方面受到徽剧较大的影响。加快了发展速度。到20世纪20年代,倒七戏已经遍布合肥周边,成为这一带乡镇民众最喜爱的当家小戏。民间小戏班大量涌现。仅肥东一地就有不下十余家戏班,其中名声较大、演出活跃的有费家班、吕家班、丁家班以及王凤山戏班等。
本书是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的口述史。庐剧作为流行于安徽尤其是合肥一带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合肥文化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庐剧艺术“皇后”的丁玉兰则是庐剧的标志性人物。这部口述史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图文并茂地将丁玉兰的从艺经历、艺术活动、表演技艺、代表剧目等完整地记录下来。本书对于读者了解庐剧、了解丁玉兰,乃至庐剧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