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52 3.4折 ¥ 70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徐王婴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0707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9464995
上书时间2024-10-27
篇“硅谷”乍现:“双创园”孵化记
打造“中国硅谷”,杭州究竟凭什么?
答案就在于:杭州的企业有一种内生的力量,杭州的经济土壤还有一种赋能的属性。
杭州是一个能让数字经济接地气的城市,是一个与民间能够良性动、内生力量与开放力量和谐发展的城市。当其他城市还在倡导“两化融合”的时候,杭州已经在积极践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三化融合”了。
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感受到一种召唤、一种生机、一种活力。
一座城市的创新速度,代表着它的生命力。
杭州的一个“偏僻”小镇,一夜之间吸引了来自全球科技领域近千名学者和专家,以及6万多名程序员;并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400多家科技企业同台竞技;这个边缘小镇召开的“云栖大会”已成为中国精彩的年度科技盛会
毫无疑问,杭州的创新,已经从科技驱动转向科技驱动与数据驱动的双轮驱动。
在此氛围下,杭州的人均创业密度已超过北京,位列全国。
“让创意在这里扎堆,让人才在这里爆棚,让天使在这里出没,让创客在这里筑梦”
创新活力推动之下,杭州在慢慢变成一个巨大的孵化器
人们在云栖小镇看见未来,在梦想小镇圆梦未来,在杭州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创业创新的热土走向未来。杭州,因相信未来而生动,因成就未来而美丽绽放。
章“云栖小镇”与“梦想小镇”的横空出世
赶在中秋月圆之前,杭州云栖大会如约开幕。
2018年9月19—22日,全球80个国家6万名程序员涌入云栖小镇,全世界前沿的高科技在这里云集,杭州再次因云栖大会而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张门票超过5000元,半天时间就一售而空,闲鱼上一转手,一张门票涨至1万元。一票难求,成了云栖大会的标签。
但有谁知道云栖大会的前生后世?又有谁知道云栖小镇是如何从“荒郊
野岭”变成广聚天下英雄的科技创新之圣地?
云栖小镇的“前生后世”
云栖大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网站峰会。2011年演变成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到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头尾十年,“云栖小镇”从互联网时代步入数据驱动的“云时代”。
在2013年之前,云栖小镇的前身,转塘科技经济园还只是杭州城外一个极不起眼的云计算产业园区。虽说是云计算产业园,真正的“涉云”企业却很少。
转塘科技经济园的历史还可以往前推至2002年。起初的定位是传统工业园区。到了2005年,园区改变定位为高科技产业和企业总部型产业。到了2012年10月,园区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决定把“云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打方向。但在2013年三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之前,这里还真的是“荒凉”而“鲜为人知”。
作为家入驻云栖小镇的涉云大数据企业,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至今仍记得,2013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举办时,“云栖小镇”还叫云计算产业园,只有8家“涉云”企业入驻,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将近4000人拉着行李箱,端着盒饭,在广场旁边的空地上布展、开会。而今,云栖小镇已集聚了878家企业,其中“涉云”企业就有576家。作为“特色小镇”肇始之源,云栖小镇成为创新创业的标杆之一。
短短5年,“云栖小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笔者有幸,与云栖小镇中的一拨幕后人物颇有些熟稔。他们是:与阿里云一起,发起打造云栖小镇,并和云栖小镇一起成长的投资公司——银杏谷资本的创始
人陈向明博士;以及5位企业家——华立集团创始人汪力成、精功集团创始人金良顺、万丰奥特创始人陈爱莲、士兰控股创始人陈向东、华日集团创始人陈励君。
当然,还通过陈向明博士,认识了一个与云栖小镇息息相关的人物——王坚。
在2015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的全新品牌号是——“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在这个充满情怀的号背后,站着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他用十年的付出写出了他独特的生命代码——为了无法被看见的信念。
他是王坚,技委员会主席。就是他带着“子”的标签,推动着阿里云完成了从0到1到突破。
据说,2007年,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的王坚出席了阿里召开的“网
侠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和马云交流时说出了改变自己、马云和的一句话:“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
就是这句话,让马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比自己还懂阿里的人,也是阿里需要的人。2008年9月,王坚任职阿里的首席架构师,首要任务就是为阿里输出技术;2009年7月,他又被指派为阿里软件的首席技官;2012年8月,他被任命为集团CTO。
王坚在阿里云的前几年总是被骂“子”。就跟VR刚出现时一样,没有
人了解阿里云,也没有人认可它。而项目又持续赔钱,漏洞频出,7年的时间,
原来的核心团队走了一大半。
但王坚却咬牙坚持。他领着一年轻人,一“拿命来填”的年轻工程师,去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过,只在他们脑子里存在过的东西”。在经受了5年的谩骂和质疑之后,阿里云在2013年获得了成功,成了破百亿元的“助推器”、阿里进军世界的“敲门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