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2.01 6.3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芸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928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4407840
上书时间2024-10-27
陈芸,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5),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客座研究员(2019)。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与美学、艺术创意设计、跨媒介文化研究等领域。在《美术》《美术观察》《造型艺术》《人民音乐》《音乐与表演》《文化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著有《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上篇:古典主义艺术的视觉表征
第一章 古典风格的双重面相
第一节 古典范式:文艺复兴艺术审美之维
第二节 虚假的古典主义:艺术发展的危险信号
第三节 平静与骚动:古典风格的双重面相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样式主义风格及其视觉表征
第一节 样式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 浪漫的回旋:重估样式主义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三节 古典的变形:样式主义艺术的视觉表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的听觉隐喻与审美张力
——16至17世纪音乐图像学研究
第一节 图像的听觉隐喻
第二节 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 情感表现的审美张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维米尔的视觉策略
第一节 专注:剧场性与反剧场性
第二节 物件:隐喻与象征
第三节 动机:“丘比特”图式与再现方式
第四节 维米尔的视觉策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
第一节 艺术整体观和“太公法则”
第二节 连续与断裂:两种艺术史发展观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下篇:现代主义艺术的视觉实验
第六章 毕加索的“吉他”主题与变奏创作
第一节 何谓变奏
第二节 变奏创作Ⅰ:蓝色时期(1901-1904)
第三节 变奏创作Ⅱ:分析立体主义(1909-1912)
第四节 变奏创作Ⅲ:综合立体主义(1912-1915)
第五节 变奏创作Ⅳ:古典主义时期(1917-1923)
第六节变奏创作V:超现实主义时期(1924-1932) /165
第七节本章小结/167
第七章视觉音乐及其视觉性表征/ 170
第一节康定斯基与视觉音乐/171
第二节视觉传媒技术与观看模式 /174
第三节视觉音乐的视觉性表征/177
第四节本章小结/185
第八章赵无极的抽象抒情与中国艺术精神/189
第一节抽象符号的线性抒情/190
第二节空间意境的结构营造/196
第三节光影时空的诗性叙事 /198
第四节本章小结 / 203
第九章杜尚的“管道雕塑”/ 206
第一节杜尚与〈泉〉/207
第二节再论“何谓艺术”/210
第三节艺术观念与观念艺术 /212
第四节媒介的跨界与融合 /216
第五节重塑审美文化 /217
第六节本章小结/220
第十章凯奇的音乐视觉实验/ 225
第一节作为声音媒介的乐音序列/226
第二节制造无声音乐的可能性事件/229
第三节呈现生命样态的时空观念/234
第四节本章小结/ 238
附录
1.用优雅之光照亮艺术
——帕米贾尼诺与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历代大师美术馆里的样式主义绘画 /242
2.女性经历过文艺复兴吗?/ 256
3.丢勒的植物水彩画的视觉表征 / 269
4.德累斯顿的“新"维米尔
——访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历代大师美术馆总监科雅博士 /277
5.西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当代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访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段炼教授/287
致谢/ 294
第一章古典风格的双重面相
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在属于艺术的具体想象和理性科学思想的抽象之间摆动的能力。正是在这里,个人和社会一样被记忆所辅助。并非记忆能够创造“距离”,而是通过提供两种态度的范例,它能够拓宽平静的沉思或者对情感的放纵这两极之间的间隙
——贡布里希:《瓦尔堡思想传记》
古典和浪漫是意义宽泛的词。它们可以作为批评术语,用于批评任何时代的艺术。......在一流的艺术家身上,古典和浪漫总是共存与重叠的。
——肯尼斯・克拉克:《浪漫的反叛:古典与浪漫艺术之争》
长期以来,“古典”往往与“经典的”“古典主义”“古典式”“古典化”“古典性”等相关术语在各种语境中混合使用,指的是源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品种繁多的经典作品。在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研究领域,尚未有哪个术语如“古典”那般在被先验模式框定的同时,又被一系列模糊的理论假说所重重包围,从而引发学界诸多辩论。当然,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16世纪中叶,瓦萨里(Giorgio Vasari)描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与古代古典时期的模仿论密切相关。18世纪下半叶,温克尔曼(J.J. Winckelmann)用他那句经典名言“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edle Einfalt und stille GroBe)”[1概括希腊艺术特征之时,又唤起了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意象。此后,莱辛、歌德、席勒、荷尔德林等德国古典主义大师把希腊式的“高贵”与“静穆”奉为艺术的无上圭臬,将古典主义运动推向高潮。19世纪中期,瑞士艺术史家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以其专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Die Cultur derRenaissance in Italien,1860)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艺术研究的新时期。随后,他的学生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则把“崇高风格”视为古典艺术“新型的美”。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现代性的审美视角逐步揭示古典艺术潜在的、多样的、原创性的观念,这就使“古典”概念进入复调式文本对话的复杂语境。鉴于该术语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与古希腊罗马艺术一脉相承的事实,笔者以为,采用追溯古典文化源头的历史方法不失为一种可靠的研究路径。本章内容将从“古典”概念人手,通过分析比较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古典范式与德意志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的相关性问题,探寻古典风格与古代文明的亲缘关系,由此反思有关古典风格特征及其艺术史批评话语,从而试图摆脱某种先验的本质主义概念的桎梏,揭示古典风格内在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美学表征。
……
本书以艺术史的发展为线索,围绕“古典艺术的视觉表征”与“现代主义艺术的视觉实验”两大主题进行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将美学与艺术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将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视为艺术史与美学问题所探索的理念借以彰显的途径,旨在不同媒介、不同时期的视觉图像的相互关系中探索新的视觉形式。
★我们的历史感官正变得越来越视觉化。
——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
★视角幻觉主义的力度就在于它所揭示的似乎不仅仅是外部可见的世界,而是理性灵魂的本质,所再现的恰恰是这个理性灵魂的视界。
——米歇尔(William John Thomas Mitchell)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有相当一部分实际出自你的想象。
——布莱森(Bill Bryson)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