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开放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开放经济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0.92 6.2折 98 全新

库存4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雪莲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2123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3043236

上书时间2024-10-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雪莲,女,河北唐山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一金融英才,四川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以及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参编《中国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等教材三部。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及核心国际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市级及地方政府项目二十余项。先后获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六次、第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宏观经济学会第十七次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022年入选“光华英才工程百人计划”,并获学术A类人才资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开放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开放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二 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

三 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

四 比较分析方法

五 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

六 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中国开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实践

二 国际金融理论与中国实践

三 中国特色开放经济学理论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四节 中国开放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与当代价值

一 中国开放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二 中国开放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比较优势与中国对外贸易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二 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表述

三 绝对优势理论的图形表述

四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比较优势理论的数学表述

第三节 比较优势的分解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适用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特定要素模型

第一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设定与均衡

一 模型基本假设

二 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二节 产品的价格、工资与劳动配置

一 模型的均衡

二 模型的推导

第三节 贸易对相对价格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 贸易对相对价格的影响

二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 贸易对资本报酬和土地租金的影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的资本积累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一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的假设

二 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 封闭经济均衡

四 开放经济均衡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一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二 雷布津斯基定理

三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三节 列昂惕夫之谜与新要素理论

一 列昂惕夫之谜

二 新要素理论

第四节 标准贸易模型

一 标准贸易模型的基本内容

……

第五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六章 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八章 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第九章 国际贸易组织与经济一体化

第十章 中国渐进式对外开放的理论及经验

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与内外平衡理论

第十二章 汇率与中国外汇市场

第十三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 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十五章 资本的国际流动与中国的跨国公司

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

第十七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十八章 中国特色开放经济学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第十九章 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开放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开放经济学是从国际视角考察宏观经济问题的,有三个层次,即产品市场开放、资本市场开放、要素市场开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基于凯恩斯的Mundell-Fleming模型和Dornbusch 模型,再到Obstfeld和Rogoff的两国经济模型,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持续关注开放经济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

在中国,“开放型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开始,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都一直沿用“开放型经济”的概念来概括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且不断深化、丰富其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意味着党对开放经济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系列重要论述和理论指导,并且涵盖了关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命题,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学术逻辑体系。

裴长洪将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提法和论述梳理归纳为“六个一”,即一个新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一个新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种新优势(培育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一种新平衡观(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多元平衡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一个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新的国际公共品供给模式)、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识形态)①。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围绕“三对关系、六条线索”展开。一是行业开放与区域开放的关系;二是对居民开放与对非居民开放的关系;三是边境开放与边境后开放的关系。中国制度变迁路径是一种渐进式开放路径。从40年前的经济特区,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今天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都是在演绎这些基本关系并不断升级。揭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规律,不仅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建立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且也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基本学术范式,即历史逻辑与经济学理论逻辑的统一。

随着中外学界对开放经济模型的不断探索,对开放经济的认知不断深入,开放经济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清晰。立足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基于已有的开放国际经济学理论,揭示中国走向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实践和基本规律,形成中国特色开放经济新理论、建立中国开放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学者们正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经济体系为研究导向,从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层面向更高层次的“体系建构”层面深入。梳理目前学者们对开放经济理论体系建构的研究成果,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包含四个层面:注重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关联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注重本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注重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合作性,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行为;注重本国经济运行安全性,保证资源供应、金融安全,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其二,中国特色开放经济理论框架由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和全球经济治理五个重要有机体构成。其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路径是:搭建“政府、商贸、区位”三维平台,发挥“点线带”网络化平台效应,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港(区)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开放系统,实现“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①。

一定历史时期的理论体系是该时期实践发展的映射,反映了其内在的维度与特征。建构新时代的开放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从对外开放走向全面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了的实践对理论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时代责任。



精彩内容

本书紧扣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特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实践和基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对开放经济内涵的阐释,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当代主流国际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厘清其解释中国现实的局限性,从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组织与新的国际经济治理、中国渐进式对外开放理论及经验、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资本的国际流动与中国的跨国公司、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经济学理论框架,为开放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中国模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