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写70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闻采写70问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23 4.8折 48 全新

库存5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赣南,常亮,张超南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7852486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247810

上书时间2024-10-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姚赣南

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学位,历任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发行处处长、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办公室副主任、培训部主任。主要著作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感悟生活》、《乐在旅途》、《采编实用技巧88讲》(与常亮合著)。


常亮

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副总经理兼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出版专著23本,研制了5项国家标准,主持发布全国城市品牌榜、全国城市传播榜等,受到国家部委奖励。


张超南

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品牌研究中心总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网络舆情分析师,曾获河南省2018年度“网络正能量榜样”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采访篇

第 1 问:新闻采访有哪几种方式

第 2 问:什么是“新闻的眼光”

第 3 问:为何说“提问是采访成败的重要因素”

第 4 问:新闻采访要抓哪几个关键点

第 5 问:怎样搜集素材

第 6 问:采访如何“心入”

第 7 问:怎样从工作简报中找到新闻线索

第 8 问:什么叫“三罕”新闻

第 9 问:写通讯如何从观察入手

第 10 问:这次采访为何“要穿最破的衣服”


第二章 写作篇

第 11 问:写作技巧神秘吗

第 12 问: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是哪三个字

第 13 问:写作的七个节奏,你学会了吗

第 14 问:怎样找新闻由头

第 15 问:文章写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怎么办

第 16 问:写出精品文章的基础是什么

第 17 问:为何说“写好导语,成功一半”

第 18 问:写新闻稿怎样讲故事

第 19 问:怎样写“新闻小故事”

第 20 问:写新闻稿如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第 21 问:“凡人小事”的稿件该怎样写

第 22 问:如何写好“以小见大”的稿件

第 23 问:怎样写专访

第 24 问:人物通讯中怎样描写人物

第 25 问:如何把消息改为通讯

第 26 问:你会写这 7 种通讯吗

第 27 问:写出一篇好文章要走好哪四步

第 28 问:文章怎样结尾

第 29 问:文章中如何描写气氛

第 30 问:写好会议新闻有何妙招

第 31 问:新媒体新闻怎样写

第 32 问:怎样写好新媒体文案

第 33 问:怎样写游记

第 34 问:怎样写“旅游漫笔”

第 35 问:如何用寻找“差异”的方法写文章

第 36 问:文章中的“金句”是怎样炼成的

第 37 问:新闻稿怎样站起来、动起来

第 38 问:新闻稿如何写出“温度”

第 39 问:你会用“数字式导语”写新闻吗

第 40 问:写作转折点何时出现


第三章 编辑篇

第 41 问:编辑要有哪“四心”

第 42 问:怎样把“一团乱麻”的稿件编成精品

第 43 问:为何要“热情地下笔,冷静地下刀”

第 44 问:做标题有口诀吗

第 45 问: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第 46 问:怎样做会议新闻标题

第 47 问:做小标题有何窍门

第 48 问:通讯与消息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 49 问:怎样给文章“照镜子”

第 50 问:为何说这是一本新闻实战的好书


第四章 人才篇

第 51 问:如今媒体需要怎样的人才

第 52 问:优秀媒体人应具备哪些特质

第 53 问:记者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第 54 问:范长江对记者工作有哪些要求

第 55 问:走基层后有哪些感悟

第 56 问:江郎才尽是何因

第 57 问:写作“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

第 58 问:名人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第 59 问:记者为何不可追求“高规格招待”

第 60 问:如何用写作来调节情绪


第五章 提升篇

第 61 问:什么是深度学习

第 62 问:新闻“无学”吗

第 63 问:如何把新闻培训办得生动、有实效

第 64 问:如何成为新媒体文案高手

第 65 问:媒体为何要“研究读者”

第 66 问:如何突破写作“瓶颈”

第 67 问:我国古代文论对新闻写作有哪些启示

第 68 问:新媒体信息有何缺陷

第 69 问:新闻失实是何因

第 70 问:媒体人如何守正创新、笃行致远


后 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采访篇

第 1 问:新闻采访有哪几种方式


一篇新闻稿的产生要经过以下4个环节:采访、写作、编辑、发表。在这4个环节中,采访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通过采访获得素材,回来后才能整理、写作、完稿。

不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就写不出新闻稿。如果用现成材料东拼西凑去写新闻稿,便会不生动、不具体。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采访的内涵,掌握采访的各种方式,增强采访的本领,为写作搜集丰富的资料。

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和不同的场合,采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个别采访法

这是“一对一”“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记者要预先准备好采访提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发问。无论是录音记录还是用笔记录,都要求完整记录回答内容,以便回去后整理。

“一对一”采访的好处是,可以问得比较深、比较透;倾听得比较仔细、全面;有时还可以追问,问那些临时想起的、采访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记者的主动权比较大。在采访中,应当主动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他说出“心里话”。

人物专访基本上是采用这个方式进行的。记者在选好采访对象后,一是必须到现场,二是必须近距离接触,三是要问新事、问近况。这样,写

出来的稿件才能有新闻性、可读性。


新闻发布会采访法

新闻发布会往往采取新闻发言人先发言、记者后提问的方式进行。有的新闻发布会会有一个通稿,发稿时,把通稿改成自家媒体所要求的样子就可以了。没有通稿的,就要记者自己写。

此外,关键的一点是记者能否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提问的机会。因此,在参加新闻发布会之前,应当准备几个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问题。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代表记者本人以及所在媒体的业务水准。到了提问环节,记者要大胆举手、大胆提问,这样便可以获得自家媒体的独家信息。

在媒体刊登时,会有与众不同的面貌。

人民日报社的一位记者说:“参加记者招待会,对我来说就像参加一场刺激性很强的竞赛。进入这种场合,我全身的神经都活跃起来,全部的知识储备都动员起来,很快就进入兴奋状态,你完全可以期待自己超水平发挥。”


召开座谈会采访法

这也是“面对面”的采访,不过是“一对多”。

参加座谈会的人应当有代表性,发言可各有侧重。在座谈会上,还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一个座谈会只有一个主题,不要把几个不相关的主题放在一起。

记者在座谈会上要有互动亲和能力,使参会者很快进入状态。记者在会议过程中要控制好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访谈任务。同时,应当具备较强的提问和倾听能力,通过座谈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在整理稿件时,只选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最经典的部分,不能全盘实录,不可写成会议记录。


现场随机采访法

这种方法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记者或在现场,或在生活中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收集起来,有时偶然会问一下路人甲、路人乙。这种采访看似有点盲目,实质上采访者心中是有数的。因为随机采访中有用的内容将成为新闻素材,而那些无用的材料(可能是大量的)将被筛选出局。

比如,中国女足拿到了东京奥运会入场券,这件事在社会上反响较大。媒体可派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路人,听听他们的想法与心声,肯定会得到许多真实的内容。在采访前,记者应设计好几个题目。在采访中,要态度诚恳、干脆快捷,对采访的人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蹲点调研采访法

与座谈会只开两三个小时不同,蹲点调研采访法要求记者到新闻发生第一线住上三五天甚至更长时间。在调研中要从社会热点和读者关心的问题入手,层层挖掘,层层剖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报道比较有深度,影响力比较大。

《人民日报》2013年7月23日发表的《驻村三日》一文,就是记者深入福建省福安市,驻村三日开展基层调查,走访了13个村后写成的通讯。这篇通讯回答了“当下农村是个什么状态”“未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大会采访法

对于各种重要会议的采访,记者必须先要有策划选题的准备。要全程参加大会,不要蜻蜓点水式地报个到就算到会了。除参加大会、听报告、看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写出通稿外,应当再写一些会议的独家新闻、专访或会议花絮。

参会的记者必须见缝插针,利用会议开始前、中间休息时、会议结束后的时间完成对与会代表的采访。会议新闻不能只满足于编写简报,应当向与会代表提一些读者关心的质量较高的问题,让会议新闻出新、出彩。


问卷调查采访法

此法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邮寄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采访法是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标准化,便于统计。答题可用打钩的形式,也可用填文字的形式。

出调查问题时,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表述的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使用陌生的语言,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对收回的问卷要做认真统计,归纳整理,找出带规律性的意见与结论。


电话采访法

这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因无法与采访对象见面而采用的办法。

其基本要求是,电话采访前必须做好功课,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列出采访提纲。打电话要选好时间,对获得的信息要认真核实,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稿件完成后要让对方审阅修改,同意后再发表。

电话采访因为通话时间限制,受访人回答问题思考时间少,故内容略显粗糙,资料不够完整。这是电话采访的不足之处。

……



主编推荐
* 本书分为采访篇、写作篇、编辑篇、人才篇、提升篇五大篇章,共70小问,全方面回答了新闻采写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可供新闻行业记者、编辑、通讯员等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精彩内容

本书结合融媒体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主体部分分为采访篇、写作篇、编辑篇、人才篇、提升篇五大篇章,共70小篇,通过提出问题、详细解答问题的方式,从各个环节,列举具体案例,全方面地回答了记者和通讯员在新闻采写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本书内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能紧密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作者积40年新闻工作与教学经验的成果,是一本学习新闻业务的指导性教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