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75 4.8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国旺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6405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511175
上书时间2024-10-26
张国旺,河南新乡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12-2013),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希望英才”称号获得(2014),第四届台湾思源博士论文奖优等奖获得者(2015),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19)。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理论、法律社会学、法理学、法律与文学等;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学海》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导论必须保卫社会
第一节著作统一性问题与现代社会的危机
第二节社会生活、保证权力与上帝意志
第三节自主性难题及其出路
第一部分
个体与社会的危机
第一章自恋(amourpropre)与个体的主观结构
第一节自恋与自我
第二节自恋与他人
第三节自恋、社会与政治
第四节结语
第二章趣味、思虑与身体:社会生活的危机
第一节意见与趣味
第二节思考与思虑
第三节孱弱的身体
第四节结语
第二部分自然与牡会
第三章身体的自然:被动性与自主性
第一节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
……
第一章 自恋(amour-propre)与个体的主观结构
传统而言,我们所熟知的卢梭是写作《论科学与艺术》的卢梭,是那个因荣获第戎科学院征文奖而誉满法国的卢梭。在我们的印象里,《论科学与艺术》作为一道分水岭,将卢梭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似乎他对现代社会的激烈批判和深入分析是在“樊尚顿悟”那一刻所获得的某种神启人们只知道它的结果而难以追溯源头。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考察卢梭的生命史,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感觉只是某种表象,而事实是早在一七三五年左右,也就是距离《论科学与艺术》出世还有十五年左右的漫长时间,卢梭就已经开始关注现代社会所潜藏的危机,这些思考集中体现在喜剧《纳尔西斯》之中。
不止于此,从著述史和生命史的线索来看,《纳尔西斯》与其成熟时期的作品,尤其是《论科学与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论科学与艺术》的许多分析都可以在这部喜剧中找到线索,而《纳尔西斯》对现代社会的洞察又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获得了更为充分的推展。有鉴于此,我们试图在本章通过《纳尔西斯》这个文本来展现卢梭对现代社会之危机的最初洞察,为我们下一章讨论《论科学与艺术》做个铺垫。
第一节自恋与自我
《纳尔西斯》是一部独幕剧,共十八场;故事也并不复杂,七个人物,整个故事仅发生在一天之内。剧情大致如下:主人公瓦莱雷是个多情而自恋的年轻人,整日将自己打扮得纤细娇柔;吕茜德为了戏弄自己的哥哥,便在他结婚那天将他的画像略加修饰,装点得像是一位温婉动人的姑娘;对此一无所知的瓦莱雷,在看到画像的那一刻便出人意料地爱上了画像上的自己,不仅要因此推迟自己的婚礼,而且要找到这位新女神。与此同时,他们的父亲吕仪蒙要将吕茜德嫁给“从未见过面的”勒昂德尔一一瓦莱雷的未婚妻安琪莉可的哥哥,而吕茜德由于心有所属、爱着一位名叫克雷翁特的男子,便一边违抗着父亲的命令,一边请求安琪莉可说服勒昂德尔拒绝这门婚事。最后真相大白,瓦莱雷意识到自己的荒唐羞愧不已,在安琪莉可的教导下开始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而吕茜德也发现克雷翁特的真名就是自己原本要拒绝的勤昂德尔,事情皆大欢喜,吕仪蒙作为父亲的权威似乎也得到了维护。
毫无疑问,卢梭试图在瓦莱雷身上塑造一个现代“纳尔西斯”的形象:爱上画像上的自己。在凯利看来,由于这幅画像是被吕茜德修饰和装点过的,因而它看上去就已经是另外一个人,这意味着虽然瓦莱雷是爱上了画像上的自己,但却是一个已经不太像自己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①或者说,正是画像的亦真亦假,使得瓦莱雷爱上自己成为可能,也意味着瓦莱雷与神话中爱上自己倒影的纳尔西斯有着微妙的不同。但是,装点过的画像与水中的倒影并没有本质差别,这一点在仆人弗隆廷的反应中看得很明显。当瓦莱雷逐渐被那副画像吸引而产生迷恋的时候,同样不知情的弗隆廷却迅速意识到了真相是什么,他以旁白的方式说道:“我被欺骗了!那这就是他……对,就是他本人。”②因而,装点过的画像和水中的倒影都是易于看破的“幻象”,而瓦莱雷之所以没有看破,不是因为画像已经看上去像另一个人,而是生产幻觉的机制就在他自己身上。事实上,吕茜德在故事一开篇对瓦莱雷的评价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
凭着他的纤细和精致,还有他的装束的做作,瓦莱雷他就是一个隐藏在男式衣装下的女人。把这个画像重新修饰,看起来并不是刻意把他乔装打扮成一个女人,倒更像是让他回到他的自然状态。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社会状态及其无处不在的恶是现代个体必须直面的命运,就像爱弥儿虽有父母却必须承担孤儿的命运一样。但它并不是仅仅在消极意义成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的泥潭,卢梭看重的倒是这种恶的处境恰恰是每个人发现自身的真正契机。卢梭的思考就是从这样的时代危机开始的,过度的文明化在十八世纪的巴黎带来了人心的败坏和风尚的腐化。古典德性的道路已经逝去,唯有回到自然状态考察人性的本来面目,才能找到重生的力量。但自然人性不是固定的原点,它与环境的互动本身就包含着历史的演化,也即是说,自然状态的演化史亦是社会的生成史。同时,人性虽出自自然,却更需要在社会的教育中获得成全。卢梭笔下爱弥儿式的教育展现了人性逐步实现的线索,也标示了现代个体在财产、信仰和家庭等层面确立自身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现代个体才能像爱弥儿一样,借助意志与意志的联合,造就“人民”。若要成为公民,就要首先成为一个“人”,人与公民之间的阶梯,即是我们创造自身的历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