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中轴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35
6.4折
¥
5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高小龙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48581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498014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小龙,1964年出生,曾任北京市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徐悲鸿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兼法人代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长,现任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学等方面撰写过数本专著和数十篇论文。
于连成,1960年出生于北京的文化古街——琉璃厂。自幼喜欢书法篆刻,启蒙老师是苏振一(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之子),后师从金石家、文物鉴定专家傅大卣先生。从事文物工作四十余载,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开展书画篆刻等文化活动,为北京市文物局书画金石专家,精于书法、篆刻及中国水墨画。曾为《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一书的两名解析者之一,主编的《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等图书已出版发行。2020年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退休, 现为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客座教授。
目录
目录:一、元大都的兴建;二、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完善;三、漫游中轴线
内容摘要
亲爱的读者,如果有一天你事业有成,祖国大地任你选,你会选在哪儿建你的“豪宅”、别墅? 背后有连绵的青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身旁流淌着碧绿的湖水,头顶有一行行大雁飞过澄净的蓝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样的地方,你会选吗? 如果你真的选了这样的地方,那么,你和元代开国皇帝忽必烈的想法是一样的!忽必烈当年就是精心挑选了这样一个地方建造自己的“豪宅”——皇宫和帝国的都城——元大都。 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选定这块宝地后,马上选拔人才,召集能工巧匠,开始了都城的兴建工作。 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大都基本建成。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布局完整,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是当时世界上优选的都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元大都的建成,是城市建设目前的里程碑,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筑的一件杰作。元大都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其严谨的规划布局,精湛的建筑技艺,都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 当年,欧洲“旅游达人”马可·波罗来到“汗八里”元大都时,接近惊呆了:“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 他无比景仰地走近皇宫,赞叹道:“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官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 他闲逛街市,抬眼观望,感叹道:“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 马可·波罗在心中高喊:谁能告诉我,这个城市是谁设计的?是怎么建造成的? 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总负责人,是忽必烈极为信任和倚重的汉臣刘秉忠。 刘秉忠对忽必烈的重要性几乎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刘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才识过人,但少年不得志,被迫弃官隐居山中,后来拜天宁寺高僧虚照为师,研修佛法。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遇,让刘秉忠迎来了人生的开挂。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北方禅宗临济宗海云禅师奉蒙古宗王忽必烈的诏令前往和林。当他路过云中时,听闻云游在此的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刘秉忠同行。刘秉忠拜见忽必烈后,讲述佛法大意,忽必烈十分赞赏,多次垂询。 刘秉忠几乎无书不读,对天文、地理、律历、占卜等无不精通,尤其深入研究过《易经》及宋代邵雍的《黄极经世书》。此外,刘秉忠对天下事也了如指掌。忽必烈对刘秉忠相见恨晚,视若肱股,宠信有加,把他留在府邸任职。 此后,刘秉忠成为忽必烈的智囊团的核心成员,不仅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建章立制,还承接了建设元大都的重任。 刘秉忠堪称一代奇人,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也是一位专家。他曾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受命在漠南金莲川草原上设计建造元上都城,历时三年建成。忽必烈就是在此登基的。 元上都城的成功营建,为刘秉忠规划设计元大都城提供了经验。刘秉忠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也奠定了如今北京城最初的城市雏形。 自至元四年(1267)开始,刘秉忠奉命在原燕京城东北位置规划设计并开始建造一个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新都城,即元大都。 初建元大都时,刘秉忠首先划定了城市的南北中心轴线。 刘秉忠命人在中心轴线的北端处筑起一座高台(中心台),在高台北面的中心轴线上建造了钟楼,在高台南面依次建造了鼓楼、石桥、皇宫、御道、城门。在中心轴线的左右,均衡地安置衙署、兵营等“中央单位”,以及50处被称作“坊”的居民小区。 城市东西两侧的城墙、城门至中心轴线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而且这种城市布局一直保留到今天。东西相对应的广渠门与广安门到中心轴线的距离是相等的,阜成门与朝阳门到中心轴线的距离也是相等的,南北城墙上的城门亦是如此。 刘秉忠如将军般,每日站在如嘹望塔般的高台上“排兵布阵”、下达指令。不过,他比将军要站得久,思考处理的琐事也要多得多。 那么,是什么指引刘秉忠进行了这座靠前大都市的规划建设?原来,他手里有本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宝典”——《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着先人建造都城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古代长宽各百步为一夫之地)。“宝典”中的“国”即是都城,都城的基本格局全部书于纸上。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体是儒、道、佛。刘秉忠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建造都城时也将这三种思想融入了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将宫殿、官署集中在城市中轴和中心地区,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和中央集权的思想。P3-8
主编推荐
本书从漫游的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由来、中轴线上及中轴线附近的有名古建筑,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有助于让读者了解北京中轴线,树立文化自信。
精彩内容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它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城的许多其他建筑物也位于这条轴线上。 北京中轴线区域,汇集着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北京城的沧桑变迁。中轴线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博物馆、公园、大型歌剧院最密集的地方! 《漫游中轴线》一书主要分为“元大都的兴建”“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完善”“漫游中轴线”三个部分。本书图文并茂,文字作者和插图作者均为北京市文物局系统工作者,对北京中轴线较为熟悉。本书有助于让读者了解北京中轴线,树立文化自信。
媒体评论
1.“网易新闻”:《漫游中轴线》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中轴线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用水墨画的形式描摹,绘制出北京中轴线的全景画卷。引导读者沿历史发展脉络,从“元大都的兴建”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完善”,从古到今,由南向北,始于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终于钟鼓楼,一路“漫游中轴线”,体会北京中轴线一贯到底的壮美气魄和日新月异,感受中轴线区域北京城市古今建筑的精髓、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北京日报》2022年3月8日:现今,社会上虽有一些关于中轴线的图书,但以手绘图的形式介绍中轴线的著作尚属空白。《漫游中轴线》(手绘书)文字作者高小龙、绘者于连成长期在北京文博系统工作,对北京中轴线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将中轴线上及中轴线附近的有名古建筑、民间生活百态用水墨画的形式描摹,配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绘制出北京中轴线的全景画卷,讲述中轴线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读者沿着历史发展脉络,从“元大都的兴建”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完善”,从古到今,由南向北,始于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终于钟鼓楼,一路“漫游中轴线”,体会北京中轴线一贯到底的壮美气魄和日新月异,感受中轴线区域北京城市古今建筑的精髓、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