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92 4.4折 ¥ 68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成杰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74305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01507
上书时间2024-10-26
艺术融通篇
一、诗含画境,画满诗情
(一)题画诗概述
(二)题画诗的起源与演进
(三)题画诗的艺术特征
(四)题画诗的美学意涵
(五)论诗诗
(六)论书诗
二、书画异名,同体归一
三、引而申之,取类不常
四、指事异名,归畴为范
(一)范畴的衍生性
(二)范畴的移植与互通
(三)范畴的历史衍化
艺术体验篇
一、天人合一,气化流行
二、涤除玄鉴,澡雪精神
(一)“道法自然”与“逸品”的推崇
(二)虚静其心,直觉感悟
(三)审美趣味的趋向.
三、刚柔相推,穷理尽性
(一)《易传》思想的影响
(二)“理”的追求
(三)伦理道德式批评
(四)摘句式批评
四、工巧技艺,无不通禅
(一)画史上的南北宗
(二)禅语论艺
(三)“现观”和“现量”
五、赏评自得,触类兼善
(一)创作以自娱
(二)艺术体验
六、心师造化,趣在法外
(一)对创作主体的审美理解·
(二)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七、俯拾即是,辨之于味
(一)视觉范畴:“肥”“瘦”“方”“圆”
(二)味觉范畴:“甜”“辣”“酸”
(三)其他感官范畴:“涩”“滑”“香”
艺术言说篇
一、物尤难识,各以其意
(一)批评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批评的偏颇性与深刻性
(三)批评的随意性与普适性
二、言不尽意,立象尽意
(一)中西的语言观
(二)意象批评
三、近取诸身,性灵所钟
(一)从人物品藻到艺术审美批评
(二)生命化批评的类型及特征
(三)生命化批评的评价
四、置言有位,寄形于字
(一)名词性主语的构成特征
(二)凝练性词汇与形象性描写
(三)句式的逻辑归纳
参考文献
一、诗含画境,画满诗情
(一)题画诗概述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艺术中,诗歌与绘画可谓关系密切而引人注目的一对姊妹。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自古以来各持论点。在西方,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一句名言:“画是无声诗,诗为有声画。”后来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其《诗艺》一书中又重申此说。西方关于诗画关系最具影响的论述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提出的诗画异质说,在《拉奥孔》一书中,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申说。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主要包括:1.题材不同。画描绘并列的物体,诗叙述承续的动作。2.媒介不同。画用线条、颜色之类“自然的符号”,诗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3.艺术感官不同。画通过视觉接收,诗主要诉诸听觉。4.艺术理想不同。画再现事物的静态美,诗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而在中国,宋代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出了他最负盛名的隽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那“诗画本一律”的观点从此便为广大的诗人与画家所接受,历代都不乏应和者。”应该说,诗与画既然同是艺术,便有共同性;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
诗与画以及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它们如能珠联壁合,借用其他门类艺术的长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自然是每位艺术家的梦想。但在世界艺术史上,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只在一个国家成功实现嫁接,并开花结果,那便是中国。题画诗就是诗和画两者融合的结晶。诗、画能在中国艺术史上成功融合,产生独具魅力的题画诗以及更具审美意味的文人画,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这种融合可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而更直接的动因,则是我国古代艺术家和诗人对传统艺术的大胆创新和对审美的不懈追求。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自唐代起在创作上就已形成规模,历经千余年,数量上蔚为大观,主要散见于各诗人、画家的个人结集中。也有一些专门的题画诗集出现,南宋孙绍远编选了我国第一部题画诗的选集——《声画集》,编选范围只限于唐、宋两朝。而清代康熙年间陈邦彦所编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则收罗广博,计一百二十卷约九千首”,但这并不是古代题画诗的全部。题画诗作为中国诗歌艺术的一朵奇葩,横跨于诗画之间,一方面以诗再现画境,丰富画境——把画“诗”化了;一方面题诗画上,诗成为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诗“画”化了。
题画诗的范畴如何界定,迄今尚无定论。但这个问题却难以回避,正是由于对题画诗含义的理解不同,导致当前一些题画诗集的选编者在取舍标准上不一致。关于题画诗,《辞源》《辞海》及《中文大辞典》均无条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遵循。题画诗范畴的界定不应脱离传统诗歌的范围。中国古代诗人、画家的题跋浩如烟海,体式各异。为了便于最大限度地收集和鉴赏这些诗歌,入选的标准应宽泛些,题画诗的范畴应该具有广义性,凡是传统上属于诗之一体的作品,如诗、词、曲等,都可纳入题画诗的范畴。这是从形式上对题画诗的界定。此外,真正对题画诗的范畴进行界定,重点应放在对其内容的探讨上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题画诗的实质。所谓题画诗,当然是与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诗歌有言志的传统,这意味着题画诗是画家作画之后或诗人观画之时有感而发。题画诗应该是以画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主体观画时的审美感受的作品。这种感受是题诗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等的感受和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
实际上,各家对题画诗理解的分歧,正是集中于这样的两点——题画诗的形式和内容。由于题画诗有的是直接题在画面上的,有的并不直接题在画面上,因此对于题画诗的形式而言,一种观点认为,直接题在画面之上的诗才算作题画诗,否则只能称作赞画诗。关于此种看法,翻翻中国古代的题画诗集就会清楚,我国古代第一部题画诗的选集《声画集》只收录了唐、宋两代的题画诗,其他题画诗集的编选年代大多上迄六朝。而目前所见,第一首真正题在画面上的诗是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估在《芙蓉锦鸡图》上所题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鹭。”可知唐代以及唐以前的诗人那些标为“题××x”的诗并不是直接题在画面上的,而历代编选者都将它们选入题画诗集中,因此这些诗从传统意义上讲都属于题画诗的范畴。
近来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汉代与壁画相配合的铭费也应算是题画诗”。汉代壁画上的铭赞多为四言,而《诗经》中的诗也以四言诗为主,单从形式上看并无不妥。可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诗文选本总是将“颂赞”归于“文”而不是归于“诗”,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至清人所编的《全唐文》《全唐诗》都是如此。而当今所……
本书是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理论的学术专著,分为“艺术通融篇”“艺术体验篇”“艺术言说篇”三部分。作者通过阐述诗与画的关系,提出了对艺术品鉴理论的独到见解,将知识性、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对比中西美学史上对诗与画的关系的不同认识,深入分析西方对诗与画的界限不断区分的原因,中国对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不断融合,最终形成“诗画交融”这一衡量诗画艺术的审美标准的原因,从而探究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差异以及艺术观的差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