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基本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学基本原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44 3.3折 68 全新

库存20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91337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9763584

上书时间2024-10-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叔成 贵州贵阳人,1933年出生于成都。汕头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学概论》主讲教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广东文学学会副会长,汕头文学学会会长,汕头作家协会顾问等社会兼职。1998年获汕头市自强模范称号。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主编、参编高校及大专教材多种:《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概论四十讲》、《美学基本原理》、《文艺学概论》、《美育基础知识》、《新编文艺学概论》,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目录

序          

第1章绪论      

11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3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美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编

第2章美的本质与特性    

21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2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23美的价值本质      

第3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31美的内容与形式        

32形式美的构成      

33形式美的产生与发展    

第4章现实美

41现实美的地位与意义    

42社会美        

43  自然美        

第5章艺术美

51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殊价值  

52艺术分类的美学根据    

53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6章崇高、滑稽、优美与丑  

61崇高          

62悲      

63滑稽(喜)    

64优美          

65丑      

    第二编

第7章美感的本质与特性

71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

72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73美感的特性  

第8章美的欣赏与判断    

81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

82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83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84审美判断的标准  

第9章美感的心理要素    

91感觉与知觉  

92想象          

93情感          

94理解        

    第三编

第10章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

101美的创造的实质      

102原始社会中美的创造      

103文明社会中美的创造      

第ll章现实美的创造    

111现实美创造的广阔领域    

112现实美的创造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13现实美的创造与可持续发展    

第12章艺术美的创造    

121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122艺术典型与意境的创造    

123艺术美的创造与艺术家    

第13章美育        

131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132美育与素质教育      

133美育的实施

初版本后记

修订本后记

三版本后记

第四版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第1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历史已经进入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距大为缩小。环顾全球,人们发现世界似乎已经紧缩为一个“地球村”。经济贸易领域的全球化趋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伴随着反对霸权主义的音符,共同组成了“地球村时代”的多声部合奏。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的质量,更加关注_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同和谐发展,因而人文主义思潮空前高涨。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审美化趋向越来越突出。一批敏锐的思想家酝酿提出了人类生活的新目标——审美化人生或称艺术化生存的理想。人们在生活的美好之中时刻感受到美的现实存在,又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缺陷时不断提出新的美好理想,不断为争取美好理想的实现而奋斗。同时也应看到,人们渴望自己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也导致了物欲横流、价值观念混乱情况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审美化的理想,因具补偏救弊的功效,而更具吸引力。因此,学习美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普遍要求;普及美学,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美学大普及大发展的新局面。 

那么,美学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美学?美学研究哪些问题?怎样学习美学?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学习美学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的。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的事物:挺拔雄伟的崇山峻岭,旖旎秀丽的湖光山色,英雄的业绩,壮丽的人生,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思,多彩多姿的艺术作品,……现实中的美与丑,同善与恶一样,到处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现实中的美的或丑的事物被人们感受之后,就会引动人们的思想情感,对人产生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的种种影响。在欣赏和判断美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理解和把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大家都喜爱美,欣赏美,并不断地创造美。由于美的存在和发展,由于人类审美活动的不断展开,于是,作为专门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也就历史地产生了。

1.1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

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古老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年轻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发现美、欣赏美以至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在实践中创造美,是由来已久的。据考古学证明,人类的历史大约已有四、五百万年,而人类创造的原始艺术品,则大致出现在离现今数万年的旧石器时代。1879年发现了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以后,普遍认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至少在三万年前的冰河期就已经产生。开始是以粗略的轮廓和抽象的符号表现动物和人体的图画和雕刻,后来图像变得比较细致和清晰。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各种遗留物,包括建筑、墓葬群、石器、陶器以及最初的装饰品等等,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古代居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经历过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考古学家们正在致力于揭开这些文物所显示的古代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含义。一般认为,这些古代文物蕴蓄着实用的、巫术礼仪的种种内涵,其中也透露出古代居民所理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审美情趣。

从对于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无疑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成果,是在语言及文字中出现了“美”。以汉语来说,“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东汉时代的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故从大。”可见古代美与善(即实用意义)同义。在殷墟卜辞的甲骨文中,美、羊、大的写法都与《说文》中的写法相同。《说文》羌下云:“大,人也。”大部又云:“大象人形。”所以……



主编推荐

《美学基本原理》是的“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是同类美学教材中广受读者欢迎的一本教材,适用中文、哲学、艺术类各学科以及政治、教育等学科各专业;并被多所高校上述诸学科、专业为报考研究生的参考书。此外,它还被定为中小学教师进修用书。自问世以来,已有初版、修订版、第三版、第四版版本,,是一部高质量、重实用的教材。 《美学基本原理》第四版本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精神,在保持原有基本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新方法与新成果,进一步增补删改,并对一些学科前沿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回答,体现了新世纪美学教材的。书中经典引文全部重新校订,改用新版本的译文。



精彩内容

1.1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 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古老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年轻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发现美、欣赏美以至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在实践中创造美,是由来已久的。据考古学证明,人类的历史大约已有四、五百万年,而人类创造的原始艺术品,则大致出现在离现今数万年的旧石器时代。1879年发现了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以后,普遍认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至少在三万年前的冰河期就已经产生。开始是以粗略的轮廓和抽象的符号表现动物和人体的图画和雕刻,后来图像变得比较细致和清晰。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各种遗留物,包括建筑、墓葬群、石器、陶器以及*初的装饰品等等,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古代居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经历过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考古学家们正在致力于揭开这些文物所显示的古代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含义。一般认为,这些古代文物蕴蓄着实用的、巫术礼仪的种种内涵,其中也透露出古代居民所理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审美情趣。 从对于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无疑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成果,是在语言及文字中出现了“美”。以汉语来说,“美”字*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东汉时代的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故从大。”可见古代美与善(即实用意义)同义。在殷墟卜辞的甲骨文中,美、羊、大的写法都与《说文》中的写法相同。《说文》羌下云:“大,人也。”大部又云:“大象人形。”所以“羊大为美”也就是“羊人为美”。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美”就是以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也有人把“美”解释为“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分别见肖兵:《从羊人为美到羊大为美》,《北方论丛》1980年第2期;康殷:《文字源流浅论》,荣宝斋1979年版,第131页。。这两种说法都表明,“美”字是古代巫师化装跳舞(或称跳神)的象形字,说明了“美”的本义在于从事物的众多含义中显示出外观形式的美丽、美观的意义。现代欧洲语言中的“美”、“漂亮”等词的基础词,大多来源于梵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哥特语。它们的本义既同表现人对现实的实践关系的词——健康、道德纯正、应受优待、好、舒适、合适、迅速、豪气、赞扬、光荣、有礼貌等——相关,也同表现人对现实的情感关系的词——愉快、感觉、高兴、快活等——有关。前者表明“美”和“善”是近义的,后者则侧重于表现人对事物的美丽外观的评价关系。 人们对于美的事物之所以美,在观念上进行概括和辨析,标志着人类对美进行理论研究的开始。现存的古代典籍中,还保留着人类进行美学研究的不少资料。在我国,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奴隶制时代,人们对于一系列与美有关的问题,已经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把握了。 据《国语》记载,楚灵王筑成了华丽的章华台,得意,便对他的臣子伍举说:“台美夫!”伍举回答道:“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以其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楚语》上,《国语》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41页。伍举对自己的见解作了具体的说明之后,就给美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同上书,第544页。 这是我国较早的对美的本质的一种看法。照伍举看来,美与不美,不能仅仅决定于“目观”,而必须同社会功利、国计民生联系起来考察。这里,伍举强调的是美与善的联系,至于美与善的区别,则被他忽略了。在我国首先注意到美与善有所不同的,当推孔子。他对《韶》乐的评价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武》乐的评价则为:“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不仅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的内涵作了规定,而且就共同的美感问题表述了相当精辟的见解。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美感的共同性,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此外,墨子关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墨子·墨子佚文》。的论述;老子、庄子提出的美丑关系的相对性学说;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的观点,以及“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荀子·正名》。的美感论;……都显示了远在先秦时代,我国一些思想家已经广泛论及人类审美活动的许多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事实上,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是文学艺术的繁荣,美学问题不仅得到了更为普遍的重视,而且深入到了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各个艺术领域,并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果。比如,文论方面有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白居易、苏轼的诗论和文论,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等;乐论方面有荀子的《乐论》,公孙尼子的《乐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画论方面有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郭熙的《林泉高致》,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等;剧论方面有王骥德的《曲律》,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书论方面有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等……这些著作体现了对美的规律的探索与把握,同审美体验与艺术鉴赏的有机结合,显示了我国古代美学的鲜明的民族。 在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尼柯玛赫:《数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4页。。这一观念,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则从哲学的高度,对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他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他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美学见解提出了异议,而且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柏拉图强调,回答“什么是美”,就是要找出“美本身”具有的特点,把握美的普遍规律。此外,柏拉图还对于艺术美的种种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参见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78—210页。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美学见解的同时,又有不少突破与创新,对欧洲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中美的客观存在;肯定了艺术美对生活的依存关系;肯定了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可以而且应该“比原来的人更美”《诗学》,罗念生译《〈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01页。;这些的见解,在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成为论证基督教信仰、为神学服务的“婢女”,延伸到美学领域,上帝也就成为美的根源。圣·托马斯·阿奎那明确指出:“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神住在它们里面。”基尔伯编:《圣托马斯的哲学文选》,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6页。正是在基督教神学背景下,深化了对于审美的形而上探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西方美学在“人的解放”的旗号下,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所以,如果仅就历史渊源而论,那么,无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在古代的西方,美学思想的确是十分丰富的。我国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学者关于美的问题的论述,尽管都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这些思想毕竟还比较零碎,没有独立构成一门完整的学科。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学虽然在不断发展着,却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状态。一直到了18世纪,由于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推动,美学发展才进入了新的阶段。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esthetik)*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相应地有三门学科来加以研究。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研究“情”的学科则是“esthetik”——即感性学或美学。从此,“美学”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也就成了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的独立的学科。以后,经过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丹纳、克罗齐等人的努力,美学研究又逐步走向深入,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更为严密的理论形态。如果从形成独立的学科算起,美学的历史不过二百多年,因此,它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鲍姆加登感性学的基础上,以感性为思考的中心,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康德抓住感性与理性联结的中介——想象力,重点分析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力图使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形成了由一系列范畴组成的严密体系。黑格尔把艺术纳入*理念发展的历史,视艺术为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的感性表现,即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经历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黑格尔依据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以艺术美的理念(理想)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严谨的理论体系。康德、黑格尔对于美学学科的充实和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使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诸如关于人类通过劳动实践而自我生成的思想,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的观点,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论断,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存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学说等等,对于科学地进行美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关心美学理论的建设。马克思曾经打算写一部美学专著,并答应为《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撰写“美学”这一条目,后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面实现这些计划现存《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是否为马克思所撰写,国内外学术界尚有争论。,但他与恩格斯一起,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论及了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以上提法分别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 125—127、 93及150页。,“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据新译文校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等重要命题。又如《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和“导言”、《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有关文艺问题的不少书信等,对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为新的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除列宁、*等配合革命运动需要发表了一系列文艺学美学言论外,拉法格、梅林、普列汉诺夫、高尔基、卢卡契等,也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和艺术问题,为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马克思主义同时出现,以及此后20世纪的美学流派,大致可区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发展的有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