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21 6.2折 ¥ 8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周建漳著
出版社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7163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2744754
上书时间2024-10-25
本书意在为哲学、史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历史哲学概览,希望对专业内外研究者亦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普通读者亦能藉此书一窥“历史哲学”之堂奥。
全书共九章:、二章分别从“历史”与“史学”这两个基本的范畴入手开始全书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第三至六章及七、八两章分别属于历史“认识论”和“语言(文本)论”的问题。其中的各个问题覆盖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论题,大致反映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理论全貌。后一章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的讨论涉及与史学有关的道德问题和整体历史观中的进步论问题,是与现实联系较密切的一章。
本书以手资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勾勒出历史哲学的基本学科性质及理论轮廓,展现、梳理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学术议题;不囿于现有学科框架,力图将视野扩展至狭义历史哲学学科范围之外,对安克斯密特、沃尔什、柯林伍德、海德格尔、黑尔德、尼采、福柯、利科、怀特、伽达默尔、本雅明等人的历史哲学思想,都有论述。
周建漳,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著有《□□哲学》《□□及其理解和解释》等,译有阿瑟·丹图的《叙述与认识》、安克斯密特的《□□表现》《□□表现中的意义、真理和指称》等。
再版序
北大版序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 关于“□□”与“史学”的哲学言说 1
第二节 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 15
第三节 □□哲学的现状与未来 27
第二章 “□□”之为哲学范畴 36
第一节 时间之为□□存在的形上前提 37
第二节 时间性维度下□□的存在方式 57
第三节 □□存在之“体” 76
第四节 关于□□整体的后现代反思 85
第三章 史学之为“学问” 91
第一节 何为史学 92
第二节 □□意识 105
第三节 □□认识的可能性问题 116
第四节 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136
第五节 史学何为 146
第四章 □□主义:□□之为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165
第一节 “□□主义”的由来与基本内涵 165
第二节 当代哲学中的□□主义倾向 171
第三节 □□主义的社会□□维度 182
第五章 □□解释及其他 192
第一节 “解释”与“理解” 192
第二节 覆盖律解释模式 200
第三节 □□解释的非科学主义模式 210
第四节 □□阐释 221
第六章 □□认识的客观性及其他 229
第一节 “客观性”与□□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230
第二节 关于□□认识客观性的理论性探讨 237
第三节 宏观□□认识的一致性问题的哲学分析 245
第四节 □□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255
第七章 □□与语言 265
第一节 语言与存在 268
第二节 史学文本与□□表现 276
第三节 史学文本的诗性修辞分析 287
第八章 □□叙述 295
第一节 史学文本的叙述性品格 295
第二节 □□与故事 308
第三节 □□叙述与文学叙述 329
第四节 叙述与意义的生成与理解 349
第九章 □□评价问题 365
第一节 □□评价的类型 366
第二节 □□评价的逻辑前提 374
第三节 关于史学中道德评价的必要性、复杂性及其他 379
第四节 □□评价的对象层次 395
第五节 □□进步问题 399
跋 419
再版跋 420
第一章绪论
关于“历史哲学”的反思性推究乃是其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在此,历史哲学指的是西方历史哲学。这不是逻辑的必然,而是关于事实的陈述。
本章在大的线索上看,包含历史性与概念性两个层面:在第一节关于“历史哲学”的题解性质的阐述之后,第二节是对西方历史哲学从古到今整体理论脉络的历史性审视,它构成了全书各种理论话题的基本语境。在其余各节中,我们分别从本学科的基本论题、学科特性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方面勾勒与描绘历史哲学的界面与轮廓。
第一节历史哲学:
关于“历史”与“史学”的哲学言说
哲学有一种牵涉一切的宏观意味,这从其名称不指向任何特定对象即可窥见一斑。当哲学的触角与人类特定活动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科学、语言发生关系时,就孕育出以各领域命名的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宗教哲学、法哲学等相应哲 学分支,历史哲学即是如此。不过,与诸如“科学哲学”或“法哲学”等哲学分支稍有不同的是,历史哲学所指向的对象即“历史”一名二指,兼有客观实在和主体思维两义:历史既可以是“人类的过去”(the past),又指人类对此的记载与探究即史学。准此,“历史哲学”在语义上逻辑地包含着二者,即关于历史和史学二者的形上言说及理论反思,而事实上,大致自黑格尔一代之后,今日历史哲学所指往往即对我们关于历史本身所思所言即史学的批判性反思,至少其主流如此。
历史哲学曾经包括对历史和史学两方面的探讨,前者通常称为历史本体论,典型如黑格尔、汤因比、斯宾格勒关于历史本身——其总体行程、模式、意义乃至目的——的本体论“思辨性”话语,后者则为以史学(认识、写作)而非历史为对象的“二阶”认识论分析性言说,它涵盖了19世纪中下叶直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几乎全部著述。历史本体论的传统形态,即奥古斯丁及黑格尔式关于历史的总体行程、模式及总体意义、目的的思辨言说,在当今哲学与史学两界均遭摒弃,自汤因比《历史研究》之后几无人更奏此曲。从学理上说,这类质疑容有其学术上的合理性,因为,关于历史的传统本体论思辨话语有着过于明显的以哲学为关于世界的最终、绝对真理和“科学的科学”的传统遗迹,且关于言说对象的这样一类总体性“宏大叙事”往往内涵空虚、大而无当,不能得到经验材料的支持。但是我们注意到,历史本体论让位于认识论和语言论与自然哲学向科学哲学的转换是整个西方哲学现代学术转型的共同表现,它们在精神实质上与“拒斥形而上学”的极端思潮有内在关联,而这一主张今天在哲学中实际上已成“明日黄花”,这从晚近分析哲学内部奎因……
于思辨历史哲学之外,主要介绍分析历史哲学的各种理论和流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