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65 6.3折 ¥ 6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刘芳坤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6306381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0084699
上书时间2024-10-25
绪论王安忆的文学史照影
一、选题缘由
(一)实践与个性:文学史维度的观照
选择此论题伊始,笔者惊异于王安忆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样一种特性,即一个作家于文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强大张力。迄今为止,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作期较为绵长,并在每个“潮流”当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作家。她的创作始于1975年,到2011年为止,笔耕不辍,共创作短篇小说120余篇,中篇小说39篇,长篇小说13部。长期以来,对王安忆的定位往往存在类型划分式的理解,她“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①从纵向讲,她的小说创作轨迹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变化的文学思潮,早在1993年,李洁非就曾指出,王安忆每每在文学思潮中“再造神话”,获得自己的成功,因此,“迄今为止,她的所有作品都必须分成若干类块来阅读和理解,而她本人也习惯于集中地推出一批属于同一种思路、同一种方式或体现同一种旨趣的作品”。②如此看来,仿佛王安忆与当代中国文学史一直保持在蜜月期的旅行当中,而这种分段论又显示出一个作家在文学思潮面前的某种“自觉性”。于是,对王安忆的研究存在就着思潮论作家、就着断裂论整体的特色。①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在于她辛勤笔耕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的短、中、长篇小说及若干散文、文论,累计达数百万字。二十年来,她的文字散见于众多的期刊和报纸,然后由不同的出版社结集出版。但是,截至今日,未有《王安忆全集》出版。许多著名学者、批评家在面对这样一位在当代文坛上丰富又多变的作家时,多采用以点带面,求新求异的批评方式,而在综合定位与整体把握上还存在可研究的空间。正如汪政、晓华所言:“对于王安忆这样的作家,要对其二十多年的创作进行总体性的评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她的变化实在太大,如果只能用一句话去概括王安忆的创作的话,恐怕也只能这么说了,她总是在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否定。而且这超越与否定又不是在同一个纵向轴上的,因此,不同时期的王安忆总是不能‘一以贯之’,总是不能互相说明,不仅王安忆自己不能说明自己,而且时尚与思潮也不能说明她。新时期文学发展到现在,有伤痕、改革、反思、寻根以及先锋(实验)、新写实、新状态、后现代、新历史、新市民、现实主义冲击波,五花八门,有哪一个思潮能够解释王安忆?,,②
通过以上简单地呈现,王安忆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互动,在内质上存在一定的悖论性。她的创作自觉似乎是源于思潮的实践,写作先行后续的倒置将作家的创作个性掩埋在了孤独的角落。作为一位有独立规划的女作家,王安忆自己的认识也展现出并非蜜月期的愉快。她说:“当我坐在空白洁净的稿纸面前,我要努力忘记自己的观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