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32 2.0折 ¥ 42 全新
库存97件
作者杨括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3461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721140
上书时间2024-10-25
引言
OO章 林家宝树
降生启蒙
求学中举
屡获赏识
第二章 迤逦仕途
京官生涯
青天在世
治理江河
经世济民
第三章 禁烟风云
黑云压城
弛禁之争
小试牛刀
钦差赴粤
严令缴禁
虎门扬威
第四章 守土抗英
斗智斗勇
力挫敌锋
势成骑虎
伦敦阴谋
整军备战
昏君佞臣
自毁长城
丧师失地
离粤守浙
第五章 坎坷西行
遣戍伊犁
襄办河务
漫漫长途
第六章 效力边疆
未忘忧国
垦荒修渠
勘地屯田
第七章 白首尽瘁
肃清陕甘
剿抚云贵
第八章 文忠千古
大江东去
溘然长逝
流芳百代
后记
林则徐年谱
林则徐中秀才以后来到福建OO学府鳌峰书院求学,直到二十岁中举,一共七年。书院的山长郑光策是一位正直而且务实的士大夫。当时的读书人迫于文字狱的淫威,“著书都为稻梁谋”,学术风气沉闷压抑,研究成果家国民生无半点用途,这深为郑光策所愤激。所以他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做OO有用的学问。
在良师的引导下,林则徐广涉经史,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他的研读范围极为广泛,有儒家经典,有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后学的著作,也有《老子》《韩非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史记》《汉书》等史籍,还有历代诗文、笔记、佛经、医书、碑帖等,几乎无所不读。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边读边记,集成了一本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从其中“岂为功名始读书”等句子已经可以看出他早年就立下了经世致用的大志,要为国家做实事,而不是只知钻营功名的庸碌之辈。
鳌峰书院的同学也是英才济济,其中有志于学且和林则徐交情很好的有梁章钜、杨庆琛(1783~1867)、廖鸿荃(1784~1864)、沈廷槐等。他们一起讨论学问,议论时事,作诗唱和。林宾日向往北宋高士林逋“梅妻鹤子”的隐逸生活,在家中养鹤陶情,林则徐就带着同学来家里赏鹤吟诗。南宋OO的抗金爱国英雄李纲的祠墓都在福州,林则徐经常和同学们去凭吊祭扫,作诗咏叹。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的爱国情怀深深地触动了这些少年的心。
青年林则徐外有良师益友的陪伴,在家里父母的影响还在继续。林家生活清苦,只有除夕夜才能吃上一盘素炒豆腐,点上两根灯芯。林则徐经常OO衣服、在衙门里当抄写员补贴家用和买书进学。母亲和姐妹们依然在辛勤地忙碌,林则徐想要分担她们的重担时,母亲就说:“好男儿志向应该远大,怎么能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上分心呢?你好好读书,将来立身扬名,就不负我们的辛苦啦。”父亲虽然贫穷,却经常无私地帮助邻里亲戚,接济穷人;对于作弊或者为土豪劣绅授馆的请求,虽予重金他也不答应。他对于官场的贪腐恶浊风气十分不满,在家里也经常批判被查处的赃官及其劣迹。林则徐长大后,体恤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生活,为官正直无私,都是深受父母的影响。
在书院求学的这七年是林则徐成长的重要阶段,父母的言传身教,师友的教诲熏陶,广博的阅读经历,造就了林则徐的扎实学问和优良品德,对他以后做人为官都有很大影响。他树经世之志,求经世之学,确立了一生的方向。
1804年秋,二十岁的林则徐参加乡试,一举考中第二十九名举人。比他自己更高兴的应该是他的父母,儿子在科考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给整个林家带来了希望。在揭晓考试结果、举办鹿鸣宴的那天,林则徐迎娶郑淑卿过门成亲。中举与结婚同天降临这个贫寒的家庭,真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
第二年,林则徐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一路上饱览风景名胜,感受土俗民风,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民情,收获不小。在北京,他自信而不失沉稳地交上了答卷,静静地等候期待中的结果到来。
屡获赏识
放榜那天,林则徐早早地跑来看,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他的名字。看来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福建算得上小有名气的才子到了北京,在全国的莘莘举子中,只是不起眼的一个。
家人本以为他能考中做官,等到年底,只等来了他空手而归。迫于生计,他也和祖父、父亲一样外出当起了教书先生。但他毕竟早有文名,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1806年秋天,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聘请林则徐去做书记,这份小小的文书工作不是林则徐仕途的开端,但却是他接触政务的开始。他办事认真,文才出众,很快得到了上级汀漳龙道百龄(1748~1816)的激赏,说他必成大器。
本书共分为:林家宝树;迤逦仕途;禁烟风云;守土抗英;坎坷西行;效力边疆;白首尽瘁;文忠千古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降生启蒙、求学中举、屡获赏识、京官生涯、青天在世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