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明滨,1933年12月生,台湾地区台北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普希金研究会会长,曾任系主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俄罗斯国情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在俄苏》、《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俄罗斯汉学史》以及翻译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等多部。主编高校教材《苏联概况》、《世界文学简史》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学位、俄罗斯联邦政府颁授的“普希金奖章”和俄方颁发的“俄中友谊奖章”及“高尔基奖”荣誉证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古代文化(九至十七世纪)
第一节 古代文化的缘起
1.历史概貌
2.文字的创造
3.壮士歌
4.东正教文化的传人
5.编年史《往年纪事》
6.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7.教堂建筑和绘画艺术
第二节 挫折与衰落
1.金帐汗国统治
2.经济衰败、文化式微
3.《三海游记》
第三节 俄罗斯文化复苏
1.中央集国家的形成
2.文化恢复生机
3.文化教育
4.莫斯科和克里姆林宫典型建筑
5.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
第二章 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文化(十八世纪)
第一节 改革与接受外来的文化
1.全面学习西欧
2.从政治到文化的改革
3.启蒙主义思想与“开明专制”
第二节 教育和科学技术
1.创办莫斯科大学
2.罗蒙诺索夫
3.地理考察
第三节 文学和艺术
1.古典主义文学
2.感伤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
3.戏剧
4.《纨绔少年》
5.古典歌剧和民间歌曲
6.版画和肖像画
第三章 近代文化(十九世纪,上)
第一节 改革与争论
1.社会危机和制度改革
2.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等各派论争
3.民粹派运动
第二节 教育
1.学校教育
2.学制的形成
3.教育家乌申斯基
第三节 科学技术
1.非欧几何学的产生
2.门捷列夫
3.谢切诺夫
4.巴甫洛夫
5.季米里亚捷夫
第四章 近代文化(十九世纪,下)
第一节 艺术
1.绘画与雕塑
2.巡回展览画派
3.列宾
4.苏里科夫
5.音乐
6.格林卡
7.达尔戈梅斯基
8.“强力集团”乐派
9.柴可夫斯基
10.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节 文学
1.民族文学形成
2.普希金
3.莱蒙托夫
4.果戈理
5.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6.陀思妥耶夫斯基
7.托尔斯泰
第五章 走进现代的文化(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第一节 社会大转折
1.革命运动的兴起
2.劳动解放社
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4.1905年革命
5.二月革命
6.十月革命
7.社会革命思想与宗教哲学观的对立
第二节 艺术
1.音乐
2.美术
3.风景画
4.戏剧
5.契诃夫
6.贵族庄园
第三节 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
2.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3.现实主义文学
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5.无产阶级文学
6.高尔基
第六章 现代文化(二十世纪,上)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1.列宁和苏联的形成
2.革命与建设
3.卫国战争的胜利
4.从解冻到解体
第二节 教育和科学技术
1.教育事业的规模与发展速度
2.完善教育体系
3.乡村女教师与“教育诗”
4.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并举
5.成批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6.加加林开辟航天时代
第三节 文学
1.苏联文学历程三阶段
2.肖洛霍夫
3.非主潮文学
4.帕斯捷尔纳克
5.两股文流汇合
6.艾特马托夫
第七章 现代文化(二十世纪,下)
第一节 音乐
1.形成群众歌曲运动
2.爱国歌曲和战斗歌曲
3.抒情歌曲
4.推广古典音乐艺术
5.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
6.歌剧与芭蕾舞剧
第二节 美术
1.宣传画与“罗斯塔之窗”
2.漫画、政治讽刺画与库克雷尼克塞
3.风俗画、风景画和革命战争油画
4.当代绘画和雕塑艺术
5.大型艺术
第三节 戏剧和电影
1.“体验派”和“表现派”表演体系
2.战时与和平时期的戏剧
3.现代戏剧与万比洛夫
4.电影为人民大众服务
5.电影反映多彩的俄苏社会
第八章 俄罗斯引进中国文化
第一节 引进的历程
第二节 仿建中国景致
第三节 搜藏研究文物
第四节 译介文学作品
结束语
附录:
大事记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复活》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它塑造了一个丰满而复杂的形象——聂赫留朵夫公爵,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作者运用他的“心灵辩证法”,即通过这个人物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辩证发展。
聂赫留朵夫出于贵族阔少的劣性,诱奸了农奴少女玛斯洛娃,从此把她推人不幸的深渊。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恶行,而且是贵族阶级对他影响的结果。他本来是纯洁、有理想、有真挚爱情的青年,但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使他放荡和堕落,促使他去损害她。因而他是贵族阶级罪恶的体现者。
他由于青年时代受过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身上的善良品性还没有接近泯灭,加上有追根究底好思考的性格,使他和别的纨绔子弟多少有些不同。所以十年后在法庭上重新见到玛斯洛娃时,才能被他的悲惨遭遇震惊,产生了忏悔之心。他先是承认自己“犯了罪”,决定替被冤枉判刑的玛斯洛娃上诉申冤,借以挽救她,也为自己赎罪。当他奔走于各级政府机关,活动于权贵之门时,看到统治阶级和国家机器的专横无理,逐步意识到本阶级的罪孽深重。他转而愤怒起来,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这样,他又成了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者和批判者。
这种揭露和批判是来自旧营垒中的反戈一击,所以就特别有力。不但如此,他还进一步对革命者产生了同情心,决定交出土地,到西伯利亚去,有了投向人民的表示。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贵族旧性不断死灰复燃,他每定一步都要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这一切都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和真实可信。
同样,女主人公卡秋莎·玛斯洛娃也是成功的人物形象。两个主人公都是现实中的典型,其性格既复杂又完整,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都是合乎逻辑的。
不过,作者把人物转变的原因归结为“人性”和“兽性”的冲突,彷佛人人身上皆有“精神的人”和“兽性的人”,即“人性”和“兽性”二者的对抗,并以“人性”的胜负来解释主人公的向善、堕落、忏悔和精神复活等问题。这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
精彩内容
从古代俄罗斯发展到现代俄罗斯,经历了自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漫长过程。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在向外来文化学习和发扬民族特色的两条道路上不断求索,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李明滨所著的《俄罗斯文化史(21世纪大学俄语系列教材)》来自作者在北大授课的讲稿,《俄罗斯文化史(21世纪大学俄语系列教材)》宗旨在于全面系统地叙讲俄罗斯的文化国情,以编年史顺序展现文化成就的史实,提供历史概貌和生动具体的人物事件。侧重点以讲速俄罗斯精神文化史为主,兼涉社会历史、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和某些社会思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