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75 4.8折 ¥ 78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王明洲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944410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5722405
上书时间2024-10-25
第一章绪论
第一编介词“于”的基本性质和用法
第二章“于”的来源、性质、功能与分化
第三章介词“于”的介引功能
第四章“于X”作补语以及相关的框式用法
第五章“于义”充当多项关涉状语
第二编“X+于”跨层结构的词汇化
第六章“X于”粘宾动词及其成因
第七章连词“由于”的形成及其连接功能
第八章“关于、对于、至于”的介词化及其功能
第九章“关于、对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
第三编“于X”介宾短语的词汇化和习语化
第十章“于今”的副词化及其与“至今”的竞争、更替
第十一章习语与格式“XX于X”“X于XX”
第十二章“于是”的连词化
第十三章“于”的零形化
第十四章总论
结语
附录一通行词典中的“X于”粘宾动词收录情况
附录二常见的“X于X”“XX于x”习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绪论
1介词“于”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研究现状
介词“于”出现的历史很早,在上古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伴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演变,一直使用至今。自《马氏文通》(1898)开始,就有人不断地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大致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城用将张出指响E1.1.1介词“于”来源的研究我利出共孙A2005)本1N,baO业为杨伯峻、何乐士(1992)等人对“于”“於”等有所研究。郭锡良(1997)较早地对介词“于”的来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介词“于”来源于表示“去到”义的动词“于”。随着引进对象的扩大,于搭配的动词也越来越广泛,语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汉代以后“于”逐渐衰亡,被“在”等多个介词所代替。时兵(2003)对郭文的结论提出异议:介词“于”应该来源于原始汉语的格助词。它和同期介词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对受事补足语的可标识性;使用的不确定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位置的灵活性。“于”更多地保存了远古汉语格助词及其演变所遗留的信息。梅祖麟(2004)认为“往于敦”“步于敦”同时具有“动,动,宾”和“动介宾”结构。这属于语法化中的层次重叠(layering)。连动句是诱发“于”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动,动,宾”的“动”一“于”演变为介词也就是自然的事情。郭锡良(2005)对梅祖麟、时兵的不同意见提出了反驳,认为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一个词分属不同的词类是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坚持自己在前篇所述的观点。张玉金(2009)认为介词“于”“於”“乎”是同一个词的三种不同形式。介词“于”是由“往”义的动词“于”虚化而来的。“往”义的动词“于”出现的句法环境主要有:名词+于+处所名词、使1令1呼+名词+于+处所名词。
……
本书主要对汉语介词“于”的演化发展展开探讨,力图构拟出“于”的演化模式,探究其演化动因和机制。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为词汇、语言现象、语言事实及语言现象相结合的辩证分析。本书作者结合汉语历史发展特点,辩证地将词汇与语法相结合、语言事实描写与语言现象解释相结合,运用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介词“于”,在宏观的背景下,对单个介词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是国内汉语语法研究的有效探索,对推进现代汉语语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无锡
¥ 45.24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保定
¥ 29.80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保定
¥ 29.60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北京
¥ 39.00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无锡
¥ 45.24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无锡
¥ 45.24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泰安
¥ 36.06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保定
¥ 33.54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保定
¥ 31.98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全新南京
¥ 47.5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