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21 6.2折 ¥ 8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吴重龙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4007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4671510
上书时间2024-10-25
吴重龙,作家、诗人,1964年生于西安。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90年代初在西安市人民政府统计局工作,之后到北京从事记者、编辑职业,曾在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中国期刊协会、北京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等单位工作。出版作品数十部,曾参与央视《大地春潮》春节文艺晚会及有关综艺节目组织策划。近年旅居深圳,致力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创作。
楔子
第一回 云谷山元晦葬亡妻 信州道朱辛初相会
第二回 新知军微服访民苦 驱悍匪壮士发神威
第三回 恶少纵马驰闹市 朱子惩恶罢录官
第四回 铁罗汉聚众劫掠 辛弃疾赤膊擒匪
第五回 争家财兄弟弃生母 敦民风知军亲断案
第六回 大灾年饥民逃难 父母官救民水火
第七回 老樵引路觅白鹿 儒臣奏章修书院
第八回 卧龙潭格物参理 西原庵偶识真人
第九回 朱子援笔定学规 白鹿书院举盛典
第十回 元晦悲恸哭南轩 紫虚妙手又回春
第十一回 辛巡抚江西施为 朱知军隆兴取经
第十二回 星子湖官民同心 定风波大儒筑堤
第十三回 吕祖谦命运多舛 朱元晦求药救友
第十四回 “大象”来拜白鹿洞 五老峰前起风云
第十五回 鹅湖会弟子生隙 和不同大儒释嫌
第十六回 陆九渊激愤说义利 白鹿洞盛情宴佳客
第十七回 崔真人说解脉经 朱元晦泪别南康
第十八回 朱子起念筑精舍 元定解说八阵图
第十九回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上下求索天外天
第二十回 访稼轩带湖空踌躇 谏孝宗老臣又直言
第二十一回 浙东忍顾流民图 朱熹怒斥贾佑之
第二十二回 荒冢前朱熹祭祖谦 明招山陈亮逢老友
第二十三回 陈亮喜交桃花运 朱子苦劝痴情人
第二十四回 陈亮发梦龙凤配 孟徐大闹天台府
第二十五回 高通判借势拆台 朱提举再勘罪证
第二十六回 张婵嫌贫悔婚约 陈亮伤情饮苦酒
第二十七回 济世困廉吏同心 揭丑事陈亮点火
第二十八回 丞相匿密札和稀泥 赵旮笑儒人争闲气
第二十九回 监当官舍身取证唐仲友纵恶伤人
第三十回 赵知县怒审严蕊 陈同甫醉眼噤声
第三十一回 朱提举怒砸秦桧祠 徐大受逞勇殴公差
第三十二回 荒郊道孙应时报讯 绍兴府女词人受刑
第三十三回 王淮妙计息争端 朱熹辞官归武夷
第三十四回 紫阳楼黄酴遂愿 五夫里朱子嫁女
第三十五回 岳霖再审案中案 严蕊词赎自由身
第三十六回 武夷精舍师徒问道 一饭生隙胡绂怒走
第三十七回 朱子赴朝任新职 林栗报怨劾郎官
第三十八回 辛陈豪饮赋新词 朱熹冒死奏封事
第三十九回 知漳州朱子正经界 敦风俗塔口移旧井
第四十回 朱子卜居考亭村 陈亮画赞朱晦翁
第四十一回 辛弃疾考亭送厚礼 豪客聚三友又缺一
第四十二回 陆九渊长林筑新城 荆门军灾年降天火
第四十三回 陆九渊病笃念苍生 谢希孟题词别“冤家”
第四十四回 陆九渊凛然归命 朱晦翁哭祭“告子”能
第四十五回 陈同甫纵饮应大考 辛弃疾伤酒自寂寥
第四十六回 白玉蝉重修止止庵 朱晦翁悔说“偶中尔”
第四十七回 茶灶雅集群英会 九曲泛舟义气豪升共
第四十八回 陈亮喜登状元榜 新官赴任丧客途
第四十九回 朱晦翁老迈知潭州 蒲来矢据险却官兵
第五十回 飞虎军都头立奇功 安抚使剿匪怀柔策过国
第五十一回 朱子岳麓修书院 黄裳举荐帝王师
第五十二回 凤娘行凶祸宫室 赵惇失魂废朝纲
第五十三回 赵汝愚主策定内禅 韩傧胄过宫传秘话
第五十四回 帝王师伴君如伴虎 新皇上任亲不任贤
第五十五回 帝王师梦醒灵芝寺 司马边设坛怀玉山
第五十六回 “刘一针”施治下猛药 “勃率翁”反悔索赞诗
第五十七回 白玉蟾妙手除顽疾 崆峒子考异参同契
第五十八回 元定西蜀觅天书 晦翁考亭参河图
第五十九回 袁枢义愤说危局 朱子万言斥权奸
第六十回 贤相客死流亡道 “遐翁”泣血沧洲头
第六十一回 报旧隙胡纭诬罪状 领十罪朱子甘伏诛
第六十二回 沧洲精舍传习遭禁 建宁府衙元定就拘
第六十三回 瀛州桥头群儒壮酒 寒泉精舍师友解经
第六十四回 山路崎岖重犯编管 濂溪故里元定问天
第六十五回 七尺棺椁元定试身 方寸贬所义儒捐躯
第六十六回 沧洲病叟含泪托孤 朱鉴蒙樨初读家训
第六十七回 韩傧胄南园设寿筵 赵师择伏草学犬吠
第六十八回 服金丹宁宗祈皇子 再兴风韩党祸老臣
第六十九回 韩傧胄遣使杀“党魁” 辛弃疾调将护“選翁”
第七十回 二义士千里护旧主 众杀手追命徒枉然
第七十一回 “遐翁”探女呵幼孙 太保挥刀断索桥
第七十二回 凶徒爱财追“穷儒” 太保雪夜斩“同党”
第七十三回 考亭“巡翁”试宋慈 瓢泉稼轩骂权奸
第七十四回 晦翁辨字识奇珍 宝砚通灵归旧主
第七十五回 稼轩设宴词人斗酒 瓢泉饮泪醉里乾坤
第七十六回 了却生前身后事 续传先贤绝世学
第七十七回 千儒会葬朱晦翁 万里河山戴白头
后记 书里书外人和事
云谷山元晦葬亡妻 信州道朱辛初相会
淳熙①六年三月,大宋国南康军②乍暖还寒。从山峻岭间梅花似云,桃花如霞,间或有几株玉兰,迎风而立,万花丛中皎洁如雪,丰姿绰约。黄灿灿的迎春也倚在崖边,争得一缕春色。
茫茫江面上,一叶小舟张着船帆,顺风而行。除了艄公,船上只有二人:一位儒士模样,约莫五十岁,青袍儒巾,清癯高古。他立于船头,凭眺远山景色,神情忧郁;一位二十出头,书生模样,木讷憨厚,默默坐于舱内,守着两大箱行李,时不时抬头望望水面,只盼早早抵岸,消解旅途劳顿。
这一老一少二人,正是南康军新来的知军③,大儒朱熹和他的弟子黄徐④。
朱嘉,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乳名沈郎。出生时右眼额角长有七颗小痣,排布形如北斗,亲友邻人皆以为奇,都夸他是不世出的吉人儿,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一日,父亲朱松抱他上山游玩,便到观里请一位老道为他占卜。老道问了他生辰八字,掐指算了一回,道:“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朱松听了,又惊又喜。自此更视他为掌上明珠,自幼就教他识字,说些圣贤故事给他听,朱熹听得聚精会神。朱熹四岁时,某日指着天上烈日,问日:“天上那是甚么?”朱松答曰:“此日也。”熹问:“日何所附?”朱松答道:“附于天?”嘉又问:“天何所附?”朱松无言以对。惊其所思,异于常人,心中却更加喜欢。
朱熹五岁时,便能读懂《孝经》,在书眉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与群儿在溪边玩要,用手指画个八卦于沙洲上,冥思苦想。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诏入都。赴任之前,将妻子祝氏和朱嘉送至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托孤于挚友刘子羽,又致信请五夫①的屏山(刘子晕)、白水(刘勉之)、籍溪(胡宪)三先生教朱熹读书。
刘子羽宇彦修,崇安人,资政殿学士刘耠长子。宋徽宗宣和中,刘耠帅浙东,刘子羽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人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父子率三千宋兵坚守数月,击退金兵。此后刘子羽又曾在秦州、大散关、凤翔等地征战,亲斩敌首无数。后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因拒附秦桧②遭罢职,三年后郁郁而终。
子羽重义,视熹如己出,在其院落旁修筑屋舍安置朱熹母子,名日紫阳楼。又修建学馆,供三位贤儒与朱熹作传习之所。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白水先生刘勉之将女儿刘清四许配朱熹。同年三月朱熹人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敕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人都铨试,取为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嘉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嘉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之法治理县事,息同安、晋江两县械斗,主张减免经总制钱,颇有政声。又振举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为当地学者称道。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子任满,回到五夫,自此一心致学。后再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正统,由此奠定理学根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朱子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之策。切工朱子在五夫读书授徒,夫人刘清四相夫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淳熙二年(1175年)夏,某日午时,朱子正在书房注解《太极图说解》,忽听屋外扑通一声,抬头看时,只见夫人刘清四倒在院中,不省人事。朱子忙跑到院中,将夫人扶起。几个子女、弟子黄幹等闻声赶来,合力将她抬到屋内竹榻上。朱子让女儿朱兑倒了碗水,撒些红糖搅匀,吹吹气,一勺勺喂服。刘清四喝过几口水后,悠悠转醒。见夫君子女一大堆围着自己,微微一笑:“咦,你们这是做甚?”说着便要起身。朱子忙道:“你且安心休养,切莫累出病来!”
清四轻轻推开朱子,坐了起来:“好端端的,怎么会累出病来,不过受了暑气罢了。”说着径自下床。夫人向来好强,朱子无法再劝。此时见她精精神神,也就不再拦阻。清四下到厨房“当当当”切起瓜菜来。女儿朱兑心疼母亲,在厨房里生火,煮米,一道忙活起来。
此后一连十多日,清四上上下下操持家务,干练利落,有说有笑,也不像有病之人。朱子只道她那次晕倒,不过缺少睡眠或是中暑诸类小病,便也不再放在心上。
淳熙五年,朱熹扶义兄刘珙灵柩途经信州,与辛弃疾意外相遇。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临别时,辛弃疾以一方端砚相赠。朱熹见砚上刻着“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心下十分喜欢,视为珍宝。朱熹与辛弃疾、陈亮、赵汝愚等交厚,常泛舟九曲,诗酒相酬,图谋复兴。然权奸当道,几人都无法实现大志。陈亮中状元,被任作建康军判官,赴任途中却客死他乡;赵汝愚遭韩傧胄陷害,惨死流亡道上;辛弃疾屡被罢职,闲居瓢湖,整日借酒浇愁;朱子身为“帝王师”,宁宗听信谗言,将他罢逐。朱子隐居武夷,朝傧胄派杀手循迹追杀,辛弃疾遣旧部飞虎军都统盂孟焕、徐铭尾随保护。岳飞孙子岳珂拜访朱熹,朱熹题“正气”二字以赠……
南宋末年,谢枋得从民间购得一砚,正是辛弃疾赠朱熹之砚——岳飞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