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03 6.3折 68 全新

库存8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凤丽[等]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9246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4485533

上书时间2024-10-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凤丽,1977年生,吉林省临江人,管理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长期从事经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曾在《社科战线》《东北师大学报》《经济纵横》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优秀的新产品制造人才

(二)制造强国战略需要一流的产业工人

(三)人口结构变化需要职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二、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

(二)区域经济

(三)协同发展

(四)进化机制

三、理论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三)协同进化机制理论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

(三)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的研究

(四)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研究

(五)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七、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化机制模型

一、模型构建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

(二)数据获取

三、数据分析

(一)量表信度分析

(二)量表效度分析

(三)模型拟合度分析

(四)模型路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机制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模型

(一)基因结构特点

(二)基因模型构建

(三)基因模型分析

二、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形成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模型检验

(四)模型分析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成长

(一)研究方法

(二)生存表分析

(三)均值和中位数分析

(四)生存曲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选择机制

一、研究方法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选择的特点

(二)RBF神经网络

(三)数据获取

二、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企业选择机制

(一)企业产品生产过程

(二)高职院校选择企业的评价指标

(三)高职院校选择企业的仿真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职院校选择机制

(一)高职院校人才和技术生产过程

(二)企业选择高职院校的评价指标

(三)企业选择高职院校的仿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变异机制

一、研究方法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变异的特点

(二)潜质成长分析

(三)数据获取

二、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技术变异机制

(一)研究设计

(二)模型构建

(三)技术变异分析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人才变异机制

(一)研究设计

(二)模型构建

(三)人才变异分析

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文化变异机制

(一)研究设计

(二)模型构建

(三)文化变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增长机制

一、研究方法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增长的特点

(二)生产函数

(三)数据获取

二、高职教育增长机制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分析

三、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分析

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增长机制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

一、提取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因

(一)确定高职教育发展指数

(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指数

(三)提取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因

二、优化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选择

(一)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二)提高高职教育发展水平

(三)提升高职院校自主创新能力

三、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变异

(一)促进技术变异

(二)促进人才变异

(三)促进文化变异

四、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增长

(一)实现高职教育增长

(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

(三)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增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书结论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进人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战略、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成为拉动我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化机制,需要明确上述因素对我国高职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优秀的新产品制造人才

自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严重挑战,而面对挑战,以投资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12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继续强调创新发展,要求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深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国务院连续颁发9个文件部署创新创业事宜。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将创新变成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的主体是各种创新型人才。在创新过程中,从新产品营销到新产品研发,再到新产品生产,三个环节的人才都是创新型人才,他们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决定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部分,在营销人才、研发人才、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有分工。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新产品制造人才培养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二)制造强国战略需要一流的产业工人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以23742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2063亿美元,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兴衰和中国奋斗经历表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产业工人。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中,有一部分是经过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但大部分制造业工人没有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其以农民工为主。就现有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技术工人而言,由于体制原因,他们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智能化制造的需要。所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需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产业工人。



精彩内容

本书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落脚点,综合管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系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协同发展、协同进化机制等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专家深度访谈和调研结果,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刻画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为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化机制提出理论框架。最后,为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进化原理,以吉林省为例,说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化机制优化过程,提出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提出如何通过完善进化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