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75 4.8折 78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相占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9872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3034524

上书时间2024-10-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意旨/013

一言古以剀今 /016

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031

三歌诗合为事而作/043

四诗史——史外传心之史/058

五 中国诗学的两大传统及其融合/079

第二章视角与结构/087

一全知视角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090

二全知视角以事件为中心的结构/121三有限视角发生转换的叙事模式/151四 有限视角的其他情况 /190

第三章人物/219

一“抒情主人公”辨疑/221

二人物类型探索/230

第四章诗体/249

一“诗体”要义/251

二陈述叙事和意象叙事/259

三叙事意象发微 /277

四用典的叙事意义/295

五 少陵体·长庆体·梅村体 /319

参考书目 /328

再版后记/333



内容摘要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立意,一部系统的学术专著也应该有自己的立意。本书的立意是,通过对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研究,探索中国文学史研究与著述的新方式。

为了让读者对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下面将围绕本书的立意,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一些介绍。

1904年,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开始。80多年之后,这门学科无论是在基本历史文献的梳理上,还是在著述的体例上,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已经基本成熟。成熟之后求突破,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艺学“方法论”热,文艺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写文学史”的口号也随之被提出。平心而论,只要文学史这门学科存在,研究者的取向就只有两条:要么重复,要么重写。20世纪80年代末的“重写文学史”话题,以理论探讨的方式强化了学术界不断进行的“重写”实践,促使人们从理论上反思以往文学史的成就与不足,展望文学史所可能具有的新形态,自觉地寻求既成文学史向新型文学史迈进的突破口。唯有如此,一门学科才会获得不竭的生命力。

本书的研究与著述,正是在这一学术意识背景下进行的。笔者当然无力“重写文学史”,但也清醒地意识到寻求“重写”突破口的必要,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笔者也切实感受到既有文学史确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顾名思义,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既有的文学史大都遵从着这一定义所限定的研究模式。这当然是合理的。不过问题还有另一面:“文学的历史”是一个偏正词组,“文学的”仅仅是一个修饰语,而词组的中心词是“历史”。这就意味着“文学的历史”的着眼点是“历史”而不是“文学”。它与其他的历史诸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一样,都只是“历史”的一种。一句话——它的最终着眼点不是“文学”。既有的文学史著述方式遵循着“时代背景”“作家生平”“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历史地位”这五大模块,史学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能显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比重则相对小些。这不能不令人生疑:这种以研究“历史”为重的学科还能叫作“文学”研究吗?

如果我们研究的着眼点不是“历史”而是“文学”,我们完全可以对“文学史”作出一种新的理解——“文学史”即“历史上的文学”①。这样,我们可以将“历史”作为背景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突出文学之为文学的艺术特征,即着重对历史上的文学进行艺术式的研究而非历史式的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可行吗?如何建构一种“寓历史于艺术”的理论框架呢?这是本书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本书成败的关键。

一般来说,遵从既成的文学史模式,写一部以“史”为线索的“中国古代叙事诗史”或许比较容易些,并且,这种写法也自有它的学术价值。但是,我的立意不在这里,而在于突破“寓艺术于历史”的……



精彩内容

本书在全面借鉴当代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采用“横断”“纵贯”的方式来布局结构:“横断”就是根据叙事学理论将古代叙事诗的要素区分为意旨、视角与结构、人物、诗体四个方面,用之作为全书的四章;“纵贯”就是按照历史顺序,依次考察古代叙事诗在上述四个方面从先秦直到近代的发展历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叙事诗艺术的专著,实现了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有机融合,为古代叙事文学研究建构出创新模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