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品安全导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8 6.2折 5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现青,张坤朋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26640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1527937

上书时间2024-10-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生存环境改变,人类对食品供给、营养、健康、安全、美味、方便的关注不断加深。食品消费在现代社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从全球看,食品工业已经超过了汽车、航空、信息等行业成为世界上的大产业。预计未来20年里,世界人口每年将增加超过7300万,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民生产业、健康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可预期的未来更是朝阳产业。在我国,食品消费是人生存权的根本保障,食品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食品工业在发展我国经济、保障人们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时代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的发展历史

 1.1.1 历史上的食品安全

 1.1.2 食品安全科学的形成

 1.1.3 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

 1.2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1.2.1 食品安全的概念

 1.2.2 食品安全的内涵

 1.2.3 食品安全相关的概念

 1.3 食品安全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食品安全研究的内容

 1.3.2 食品安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展望

 1.4.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4.2 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展望

 1.4.3 科学、客观地评价我国食品安全

 第2章 引发食品安全的因素

 2.1 物理因素

 2.1.1 金属异物

 2.1.2 非金属类异物

 2.1.3 物理性食品安全案例

 2.2 化学因素

 2.2.1 化学投入品

 2.2.2 化学污染物

 2.2.3 化学产生物

 2.2.4 化学性食品安全案例

 2.3 生物因素

 2.3.1 细菌

 2.3.2 真菌

 2.3.3 病毒

 2.3.4 寄生虫

 2.3.5 生物性食品安全案例

 2.4 食品本身的风险因子

 2.4.1 有毒植物及植物有毒组织的种类

 2.4.2 天然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4.3 有毒动物种类

 2.4.4 天然有毒动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4.5 有毒菌类食物

 2.4.6 菌类食物食品安全案例

 2.5 假冒伪劣与违法添加

 2.5.1 假冒伪劣

 2.5.2 违法添加

 2.5.3 假冒违法食品安全案例

 第3章 引发食品安全的途径

 3.1 原料生产

 3.1.1 环境污染

 3.1.2 原料生产过程化学性投入品污染

 3.1.3 动植物转基因技术

 3.1.4 原料污染食品安全案例

 3.2 加工过程

 3.2.1 食品添加剂

 3.2.2 加工技术

 3.2.3 包装材料

 3.2.4 杀菌技术

 3.2.5 加工过程导致的食品安全案例

 3.3 储运与流通过程

 3.3.1 贮藏过程的安全问题

 3.3.2 运输过程的安全问题

 3.3.3 流通过程的安全问题

 3.3.4 储运与流通过程导致的食品安全案例

 3.4 新兴加工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

 3.4.1 辐照食品

 3.4.2 微波食品

 3.4.3 超高压技术处理的食品

 3.4.4 纳米技术处理的食品

 3.4.5 新兴加工技术导致的食品安全案例

 第4章 食品安全问题呈现的形态

 4.1 食品价值的丧失

 4.1.1 食用价值的丧失

 4.1.2 商品价值的丧失

 4.1.3 食品价值丧失的食品安全案例

 4.2 影响身体健康

 4.2.1 食物中毒

 4.2.2 慢性疾病

 4.2.3 食品安全影响健康典型案例

 第5章 食品毒理学与食品安全评价

 5.1 食品毒理学概述

 5.1.1 毒物的概念

 5.1.2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任务

 5.1.3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5.1.4 食品毒理学和安全性的关系

 5.2 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内容

 5.2.1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

 5.2.2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5.2.3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内容

 5.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

 5.3.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述

 5.3.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

 5.3.3 国内外风险评估的一些规定

 5.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5.4.1 食品中化学物的风险评估

 5.4.2 食品中生物性因素的风险评估

 5.5 食品安全分析实例

 5.5.1 微生物风险评估实例

 5.5.2 化学物风险评估实例

 第6章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6.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6.1.1 概述

 6.1.2 检测技术体系

 6.2 食品安全管理

 6.2.1 概述

 6.2.2 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管理

 6.2.3 食品安全准入制度

 6.2.4 GMP

 6.2.5 SSOP

 6.2.6 ISO

 6.2.7 HACCP

 6.2.8 食品的追溯与召回制度

 6.2.9 其他保障体系

 第7章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体系

 7.1 概述

 7.1.1 食品安全法规概述

 7.1.2 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概述

 7.1.3 标准概述

 7.2 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7.2.1 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7.2.2 国外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7.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7.3.1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7.3.2 靠前食品安全标准



内容摘要
1.1食品安全的发展历史

1.1.1历史上的食品安全

人类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和完善的。在人类文明早期,由于科学技术尚未发展,人们只能依靠长期生活经验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区特点的饮食卫生与安全相关禁忌。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提出食品安全理念的人。他在《论语·乡党》中指出: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根食际旧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合时令的东西,不吃;不是按照正规方法割的肉,不吃;没有适当的调味品,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能喝醉。从小摊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汉唐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空前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规定,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的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而在唐朝,相关的法律最为严格: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从而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如果他人吃偷来的肉中毒身亡的,食品所有者也要担责,须杖打九十。

到了宋代,经济空前繁荣,饮食业空前发展。商贩们经营点心、干果、下酒菜等品种十分丰富,利润空间也大,渐渐有人开始弄虚作假,坑害顾客,他们惯用的手法是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等。为了加强监管,宋代政府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照行业类别登记在册。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

清朝的食品安全监管是历史上最发达最科学的,我们现在的很多食品安全措施就是沿用清朝的做法。以茶叶为例,清代茶叶市场繁荣,也是造假贩假最集中的领域。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核发牌照,谨防假冒。政府为茶叶商人颁发经营执照注册商标,并授予出口经营权。其次,政府任命专门的官员进行茶叶质量抽查,连包装与牌号不符都要受到处罚。清朝后期还制定了茶叶质量标准,符合标准的放行,否则一律扣留、充公或焚毁。

从以上我国古代历史有关食品安全的记载不难看出,早期食品安全的认识更多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主要以管理为主,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理论认知、危害客观评价、产品检验监测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世界范围内,国外也有相似的经历。如早期的石膏掺入面粉、牛奶掺水、黄油中掺入硼砂等掺杂造假行为,后期的比利时二噁英、英国疯牛病、日本大肠杆菌0157、全球范围内的口蹄疫等化工、生物危害问题,各种违法、掺杂、造假、欺诈、生物安全问题层出不穷。186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新的食品法,对食品安全性加强控制,但由于缺乏有效而灵敏的检验手段,食品安全性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有效解决。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与药物法》,对食品和药品进行严格监管,有效地促进了食品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危害评价、检验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社会发展到了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企业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能力迅猛发展,其社会影响力和影响面均发生了根本变化,食品产业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出现了新的因素和变化。食品工业应用各类食品添加剂日趋增多,化工化肥、农药、兽药在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工矿、交通、城镇三废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不断加重,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中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随着检测手段的日益完善和灵敏,评价手段的日趋科学和全面,食品安全问题的焦点逐渐由食品卫生、掺杂制假、违法违规等为主,转向了食源性病原疾病、化学污染物与形成物危害分析与评估、营养与健康等方面。

1.1.2食品安全科学的形成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的基本物质条件,从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人类对食品安全与自身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积累并加以深化。人类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食品安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其内容由单一到不断丰富,涉及领域也由单一食物拓展到政治社会经济层面,涵盖了化学与生物等危害因子风险分析与评估、高灵敏检测技术体系与设备配套、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为确保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早期关于食品安全的科学内容以客观观察和记载为主,辅以相应的饮食建议和管理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食品安全科学的基本内容都不外乎包括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食物中毒、掺杂伪造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检验、研究和不同形式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

……




精彩内容

《食品安全导论》结构编排上,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引发食品安全的途径、危及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后果、危害风险分析与评估、安全控制与管理立法体系构建等进行整体设计。教材系统阐述了食品安全学的基础理论及技术,重点介绍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种养-收加-运销”食品生产全链条系统介绍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设施设备、材料、投入品及人员等全环节中的各种因素,力求全维度、高度贴合食品生产状态的展现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为食品安全管控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与技术依据。教材编写体现了以理论为依托、以易学为中心、以技术技能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力求实现更好的服务师生教与学,是食品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优良教材。同时,本教材也可作为食品相关生产技术、管理等人员的参考用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